集成式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912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领域,尤其涉及集成式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电路板,包括用于选择输入信号的原点选择电路,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用于通过输入信号驱动继电器工作的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供电电路;原点选择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信号传输端与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信号传输端连接,电源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相比现有技术,单块电路板就可执行信号转接控制任务,集成化程度高,安装接线简单,便于技术人员安装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板领域,尤其涉及集成式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电路板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选择性涂覆机执行信号转接控制任务时,除了信号转接电路板外,还需结合运动控制卡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板等电子部件一起动作。其工作原理为外部信号(一般为IN信号)经过各种传感器输出端输送至信号转接电路板后,通过信号连接电缆将外部信号输送至运动控制卡,当电脑接收到这些外部信号后,通过软件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对应的信号输出(一般为OUT信号)。输出信号依次经过运动控制卡、信号连接电缆、转接电路板,最后到达继电器驱动电路板。当继电器驱动电路板接收到输出信号后,驱动其电路工作,从而继电器工作,进而连接到继电器的运动部件线路接通,设备相关部位开始运动工作。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信号转接控制方式有以下缺点(1)需结合多个电子部件才能实现信号转接控制任务,集成化低,结构复杂,进而增加了技术人员的安装操作难度和故障检修难度;(2)使用材料多,导致安装成本同比增多;(3)几块电路板连接起来执行一个任务的工作方式增加了线路的离散性,可靠性也随之降低;(4)多次转接式连接线路的抗干扰能力低,进而影响设备稳定性;(5)占用电控箱内有限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化程度高的用于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的电路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集成式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电路板,包括用于选择输入信号的原点选择电路,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用于通过输入信号驱动继电器工作的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供电电路;原点选择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信号传输端与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信号传输端连接,电源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包括24路的子电路,每路的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电解电容、电容、光耦合器、继电器、三极管、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第一电阻的一端与输入电源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的正极、电容的一端、光稱合器的第I管脚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电解电容的负极、电容的另一端、光耦合器的第2管脚连接,光耦合器的第4管脚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光耦合器的第5管脚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一端、二极管的正极、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线圈另一端与二极管的负极、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输入电源连接。其中,所述光耦合器U19为型号T⑶Tl 102的光耦合器。其中,所述继电器Kl为型号OMRON G5V_2_H1的继电器。其中,所述原点选择电路包括4块3Pin跳帽选择式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A,电源电路A包括整流桥BRl、BR2,电解电容C50、C51,保险丝F1、F3,接口 TB2、TB3、TB4 ;TB2的第I管脚连接BRl的第3管脚、BR2的第3管脚,TB2的第2管脚连接BRl的第I管脚、BR2的第I管脚,BRl的第2管脚连接BR2的第2管脚、Fl的一端,Fl的另一端连接C50的正极、C51的正极、F3的一端,F3的另一端连接TB3的第2管脚、TB4的第2管脚,BRl的第4管脚、BR2的第4管脚、C50的负极、C51的负极、TB3的第I管脚、TB4的第I管脚均接地。其中,所述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B,电源电路B包括保险丝F2,型号为LM7812的电源芯片U25,型号为LM7805的电源芯片U26,电解电容C52、C53、C54,电容C55,二极管D25、D27、D28 ;F2的一端与C52的正极、U25的第I管脚、D25的负极连接,U25的第3管脚与D25的正极、D27的负极、C53的正极、U26的第I管脚连接,U26的第3管脚与D28的负极、C54的正极、C54的一端连接,C52的负极、U25的第2管脚、D27的正极、C53的负极、U26的第2管脚、D28的正极、C54的负极、C55的另一端均接地。其中,所述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C,电源电路C包括接口 TB9,整流桥BR4,电解电容C56、C57,保险丝F6 ;TB9的第I管脚与BR4的第I管脚连接,TB9的第2管脚与BR4的第3管脚连接,BR4的第2管脚与C56的正极、C57的正极、输入电源连接,BR4的第4管脚与C56的负极、C57的负极、F6的一端连接,F6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D,电源电路D包括接口 TB8、TB7,整流桥BR3,电解电容C58、C59,保险丝F5 ;TB8的第I管脚与BR3的第I管脚连接,TB8的第2管脚与BR3的第3管脚连接,BR3的第2管脚与F5的一端连接,F5的另一端与C59的正极、C58的正极、TB7的第I管脚连接,BR3的第4管脚与C59的负极、C58的负极、TB7的第2管脚连接。其中,所述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E,电源电路E包括接口 TB5、TB6,保险丝F4 ;F4的一端与TB5的第2管脚、TB6的第2管脚连接,TB5的第I管脚、TB6的第I管脚均接地。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集成了原点选择电路、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和电源供电电路,原点选择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信号传输端与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信号传输端连接,电源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单块电路板就可执行信号转接控制任务,集成化程度高,安装接线简单,便于技术人员安装操作;(2)制作成本低,约为现有技术的采用多次转接式连接电路板成本的60%,便于本技术的量产化,且安装成本大幅降低;(3)采用PCB布线取代了现有技术的由几块电路板连接,线路连接得可靠度大大增加,进而提升了涂覆机工作的稳定性;(4)节省电控箱安装空间;(5)针对易损件采用快速插拔式安装,便于技术人员现场维护、维修,在不使用电烙铁的前提下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快速处理问题;(6)电源供电电路的各个电源电路均加有保险丝进行保护,能有效防止和抑制线路异常时所造成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第I子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第13子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第14子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第18子电路的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第19子电路的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第20子电路的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第24子电路的电路图;图8为本技术的原点选择电路的电路图;图9为本技术的电源供电电路电源电路A的电路图;图10为本技术的电源供电电路电源电路B的电路图;图11为本技术的电源供电电路电源电路C的电路图;图12为本技术的电源供电电路电源电路D的电路图;图13为本技术的电源供电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集成式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选择输入信号的原点选择电路,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用于通过输入信号驱动继电器工作的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供电电路;原点选择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信号传输端与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信号传输端连接,电源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式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选择输入信号的原点选择电路,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用于通过输入信号驱动继电器工作的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供电电路;原点选择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信号传输端与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信号传输端连接,电源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包括24路的子电路,每路的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电解电容、电容、光稱合器、继电器、三极管、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第一电阻的一端与输入电源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的正极、电容的一端、光稱合器的第I管脚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电解电容的负极、电容的另一端、光稱合器的第2管脚连接,光率禹合器的第4管脚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光耦合器的第5管脚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一端、二极管的正极、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线圈另一端与二极管的负极、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输入电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的集成式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合器U19为型号T⑶T1102的光耦合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Kl为型号OMRON G5V-2-H1的继电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点选择电路包括4块3Pin跳帽选择式连接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涂覆机信号转接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A,电源电路A包括整流桥BRl、BR2,电解电容C50、C51,保险丝Fl、F3,接口 TB2、TB3、TB4 ;TB2的第I管脚连接BRl的第3管脚、BR2的第3管脚,TB2的第2管脚连接BRl的第I管脚、BR2的第I管脚,BRl的第2管脚连接BR2的第2管脚、Fl的一端,Fl的另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江
申请(专利权)人:全天自动化能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