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源PFC电路的无损吸收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989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路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有源PFC电路的无损吸收的电路,包括开关管Q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2、电感L2以及绕组L1,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4的阳极以及绕组L1连接,所述二极管D4与所述二极管D3并联,电容C3与二极管D3和电感L2连接,电感L2与二极管D1连接,二极管D1分别与二极管D2和电阻R2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更好的将功率开关管工作时产生的干扰源降低到最小,从而实现EMI电路简单化,降低功率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提高整机输出效率,电路实现简单,效果极佳,可靠性强。

A Lossless Absorption Circuit for Active PFC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源PFC电路的无损吸收的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结构
,尤其是指一种有源PFC电路的无损吸收的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开关电源对功率因素PF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开关电源的PFC电路需使用有源PFC电路才能实现较高的PF值,而有源PFC电路的功率开关管工作在高频率On-Off快速循环转换的状态,DV/DT和DI/DT都在急剧变换,因此对EMI而言,PFC功率开关既是电场耦合的主要干扰源,也是磁场耦合的主要干扰源,再加PCB上的寄生电感在功率开关管关断瞬间其D极与S极之会产生尖峰电压,寄生电感越大引起的尖峰电压就会越高,传统的方法在功率开关管的D极与S极之间并联一个电容当功率开关管关断瞬间将PCB寄生电感引起的尖峰电压吸收掉,但此方法会产生损耗降低整机的输出效率且EMI干扰未将到最佳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源PFC电路的无损吸收的电路,能更好的将功率开关管工作时产生的干扰源降低到最小,从而实现EMI电路简单化,降低功率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提高整机输出效率,电路实现简单,效果极佳,可靠性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源PFC电路的无损吸收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PFCVin+端、PFCVin‑端、PFCVin+端、PFCVout+端、PFCVout‑端、Vgate端、开关管Q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2、电感L2以及绕组L1,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4的阳极以及绕组L1连接,所述二极管D4与所述二极管D3并联,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源PFC电路的无损吸收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PFCVin+端、PFCVin-端、PFCVin+端、PFCVout+端、PFCVout-端、Vgate端、开关管Q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2、电感L2以及绕组L1,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4的阳极以及绕组L1连接,所述二极管D4与所述二极管D3并联,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正民
申请(专利权)人:全天自动化能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