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子移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907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子移频器,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极化分束器,其沿第一光源的光路设置;第一反射镜,其沿第二光源的光路设置;第二反射镜,其与极化分束器相对设置。第一光源的光路经极化分束器折射至介质单元,第二光源的光路经第一反射镜反射至介质单元中,第一光源的光路与第二光源的光路在介质单元中交叉重合产生转化光场,所形成的转化光场与未转化的第一光源一起射入第二反射镜中,并由第二反射镜全部原路反射至介质单元、极化分束器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效率高、实现大频率的频移、输出稳定、结构简单易于集成、自动空间分开频移光和入射拉曼光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领域,尤其涉及ー种原子移频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低功率下高效的频率转换是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领域的ー个重要研究方向,这一高效率转换在精密光谱和量子信息处理和存储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由于在介质里面,非线性系数一般是比较小的,所以高效的转化过程几乎都是用高功率入射作用光场来实现。特别是在拉曼过程中,从入射拉曼光转化为斯托克斯光场的效率非常低。提高转化效率的传统方法是用高精度的光学腔或者用受激拉曼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的实现装置很复杂。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面,很多国际上的研究小组报导可以通过相干的原子系综来提高非线性的转化率。但是目前已有的利用相干的原子系综来提高非线性转化率的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那就是必须要另外的一束光场先在原子系综里产生相干性,这种方法只能在脉冲的情况下运行。我们的移频器是基于作用介质中的原子能级相干性和频率移动转换光场之间的相位关联性和强度关联性进行相干反馈的拉曼散射来实现高效的频率移动。基于这个原理我们的移频器可以实现了高达50%的转化效率,而且频率移频很大,产生的频率移动转换光场可以是连续光场也可以是脉冲光场,在传播方向上会自动与未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子移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源(1);第二光源(2);极化分束器(3),其沿所述第一光源(1)的光路设置;第一反射镜(4),其沿所述第二光源(2)的光路设置;第二反射镜(5),其与所述极化分束器(3)相对设置;介质单元(7),其设置在所述极化分束器(3)与所述第二反射镜(5)之间;所述第一光源(1)的光路经所述极化分束器(3)折射至所述介质单元(7),所述第二光源(2)的光路经所述第一反射镜(4)反射至所述介质单元(7)中,所述第一光源(1)的光路与所述第二光源(2)的光路在所述介质单元(7)中交叉重合,所形成的转化光场和未转化的第一光源(1)光场一起射入所述第二反射镜(5)中,并...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原子移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源⑴; 第二光源⑵; 极化分束器(3),其沿所述第一光源(I)的光路设置; 第一反射镜(4),其沿所述第二光源(2)的光路设置; 第二反射镜(5),其与所述极化分束器(3)相对设置; 介质单元(7),其设置在所述极化分束器(3)与所述第二反射镜(5)之间; 所述第一光源(I)的光路经所述极化分束器(3)折射至所述介质単元(7),所述第二光源(2)的光路经所述第一 反射镜(4)反射至所述介质単元(7)中,所述第一光源(I)的光路与所述第二光源(2)的光路在所述介质単元(7)中交叉重合,所形成的转化光场和未转化的第一光源(I)光场一起射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清陈冰张凯边成玲区泽宇张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