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684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媒压缩机,包括:一壳体;壳体内部界定有一油室;以及一框体;框体连接固定于该壳体并延伸于该油室中;框体包围一传动齿轮组,使该传动齿轮组隔离于该油室,且该壳体外表面贯设有一入口安装孔、及一出口安装孔;还包括有一第一油分离器、及一第二油分离器分别可拆卸地对应安装在该入口安装孔、及该出口安装孔;第一油分离器及该第二油分离器是与该油室连通,第一油分离器用以接收混油之冷媒,第二油分离器用以输出经过滤之冷媒;由于将传动齿轮组与油室隔绝,使齿轮作动不致影响油室内之油气安定;双重油气分离作用使得压缩机可回收非常纯净之冷媒;油分离器可于外部快速拆卸设计也使部品更换、维修变得更方便容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冷媒压缩机的结构。
技术介绍
图1为典型冷冻循环系统示意图。典型冷冻系统大致包括压缩机90、冷凝器91、膨胀阀92、及蒸发器93,其运作为压缩机90接收气态冷媒并将其加压形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接着将冷媒传送入冷凝器91降温成液态,然后部分液态冷媒流经膨胀阀92进行减压膨胀步骤,减压膨胀之液态冷媒再流进入蒸发器93转变成气态,之后再送入压缩机90而重复循环。故可知压缩机在冷冻系统中为不可获缺设备之一,而压缩机种类繁多,有往复式、旋转式、涡卷式、螺旋式、及离心式等。参考图2,为现有技术中离心式冷媒压缩机壳体内部示意图。离心式压缩机多应用于中大型空调系统,主要负责驱动冷冻系统气态冷媒完成一热力循环。由图中可看出压缩机包括有相互配合之压缩单元95与动力单元96,动力单元96即马达,亦即将压缩单元95壳体与马达壳体以连接固定构成压缩机整体。马达之传动轴齿轮961与压缩单元95之动叶轮轴齿轮962啮合,由此使动叶轮旋转进行冷媒压缩。在此设备中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齿轮组有极大部分是外露于容置润滑油之油室951空间,因此齿轮组的转动必然对混合油气(指冷媒与润滑油之混合)造成扰动不安定,使混合作用加剧,对油、气分离有负面影响。参考图3,其绘示现有技术压缩机壳体内油分离装置(oil separator)配置图。从蒸发器而来包含冷媒与油之混合物会被导入到油室951内。液态冷媒则经一加热器(图未示)加热气化后,在压缩单元95壳体内之冷媒排出口处安装有简易滤网型态之油分离装置97,油、气混合之冷媒气体先经过油分离装置97而使润滑油过滤出来并滴回油室951,经过滤之气态冷媒经排出口排至油室951之外,然后再回收到压缩机之吸气口(图未示)进行压缩。此种内建式油分离装置有若干缺点,一则由于此油分离装置97之滤网面积偏小,是故过滤效率较差且容易耗损,二则当欲进行油分离装置97之更换、维修时,需先将压缩机整体机壳拆卸,故非常不方便也耗费人力。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冷媒压缩机仍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与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冷媒压缩机,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界定有一油室;以及一框体;所述框体连接固定于该壳体并延伸于该油室中;该框体包围一传动齿轮组,使该传动齿轮组隔离于该油室,且该壳体外表面贯设有一入口安装孔、及一出口安装孔;还包括有一第一油分离器、及一第二油分离器分别可拆卸地对应安装在该入口安装孔、及该出口安装孔;该第一油分离器及该第二油分离器是与该油室连通,该第一油分离器用以接收混油之冷媒,该第二油分离器用以输出经过滤之冷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传动齿轮组与油室隔绝,使齿轮作动不致影响油室内之油气安定;双重油气分离作用使得压缩机可回收非常纯净之冷媒;油分离器可于外部快速拆卸设计也使部品更换、维修变得更方便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典型冷冻循环系统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离心式冷媒压缩机壳体内部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压缩机壳体内油分离装置配置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媒压缩机分解图。图5是冷媒压缩机组装图,已将齿轮组、齿轮室及马达部分省略。图6是自图4之视角C观察之平面图。图7是沿图6中B-B线之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媒压缩机,能加强油、气分离效果、并方便于更换与维修油分离器组件。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冷媒压缩机改良结构包括一壳体、一框体、一第一油分离器、及一第二油分离器。上述壳体内部界定有一油室,于外表面则贯设有一入口安装孔、及一出口安装孔。上述框体连接固定于壳体,延伸于油室中,且包围着一传动齿轮组,使传动齿轮组隔离于油室。上述第一油分离器、及第二油分离器是可拆卸地对应安装在入口安装孔、及出口安装孔,且皆与油室连通。第一油分离器用以接收混油之冷媒,第二油分离器用以输出经过滤之冷媒。采用上述结构,消除传动齿轮组转动造成油气混合的不良影响,同时也通过二可拆卸式油分离器之双重过滤作用,使油分离效果更佳、方便更换及维修。上述第一油分离器及/或第二油分离器可包括由滤网构成之一圆桶本体,且端部凸设有一凸缘是抵靠于壳体上。上述第一油分离器及/或第二油分离器之轴向可垂直于重力方向。第一油分离器及/或第二油分离器可以一法兰压固住,而法兰是锁附于壳体外表面。参考图4至图7,分别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媒压缩机分解图、组装图、平面图、及剖视图。冷媒压缩机大致由包覆压缩组件之压缩壳体10、与包覆马达组件之马达壳体30所构成。壳体10除了设有一接收待压缩冷媒之吸气口 104外,在外表面还贯设有一入口安装孔102、一出口安装孔103、及连通于吸气口 104之一回收口 105。壳体10内部大致界定有三独立空间即压缩空间106、油室101、及传动齿轮室111。压缩空间106是动叶轮19对冷媒进行压缩所利用之空间,油室101是容置润滑油之腔室,齿轮室111则是容置传动齿轮组12之腔室,其中传动齿轮组12指相互啮合之动叶轮轴191上之动叶轮轴齿轮121、及马达轴31上之马达轴齿轮122所构成组合。上述齿轮室111实际上是由一框体11所界定,亦即框体11内形成用于容置传动齿轮组12之齿轮室111。框体11被锁附固定在壳体10内,且占据一部份油室101之空间,框体11承载着动叶轮轴191与马达轴31,其内部并利用轴封而与油室101呈隔离,仅预留一小孔供润滑油回至油室。因此传动齿轮组12实质上是由框体11包覆住,当齿轮组12转动时,油室101内部之油及冷媒不会被搅动而加剧混合、造成不良影响。在前述入口安装孔102、及出口安装孔103处将一第一油分离器13、及一第二油分离器14分别安装上去,所使用之油分离器13与14为包含有滤网之一圆桶本体。油分离器13与14各以端部凸缘131与141靠抵在壳体10,并分别利用法兰15与16压固住,最后再将法兰15与16锁固于壳体10外表面,因此为一种可轻易自外部拆卸之安装方式。上述二油分离器13与14是相通于油室101,其中第一油分离器13用以接收混油之冷媒,第二油分离器14用以输出经过滤之冷媒。本实施例中,二油分离器13与14之安装方位如下述第一油分离器13之轴向垂直于重力方向G,而第二油分离器14之轴向平行于重力方向G。法兰15与16上分别开设有一法兰入口 151与法兰出口 161,且法兰出口 161与前述壳体之回收口 105间透过一回收管17相连通,以使经过滤之冷媒气体可从第二分离器14回收到压缩机内再次利用。在压缩机运作时,由于蒸发器(图未不)内同时包含有气态与液态冷媒,也都混有润滑油,其中将气态冷媒直接导入压缩机吸入口 104,另一方面含油份之液态冷媒则藉由冷凝器(图未示)之气态冷媒作为一动力源被抽取,并一起混合经法兰15上之入口 151进入第一分离器13。经第一次过滤作用后大部分润滑油会自油分离器13之滤网滴落,而冷媒气体继续流向第二油分离器14再经过第二次过滤作用,最后极纯之冷媒气体便自法兰16上之出口 161、经回收管17回到吸气口 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媒压缩机,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界定有一油室;以及一框体;所述框体连接固定于该壳体并延伸于该油室中;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包围一传动齿轮组,使该传动齿轮组隔离于该油室,且该壳体外表面贯设有一入口安装孔、及一出口安装孔;还包括有一第一油分离器、及一第二油分离器分别可拆卸地对应安装在该入口安装孔、及该出口安装孔;该第一油分离器及该第二油分离器是与该油室连通,该第一油分离器用以接收混油之冷媒,该第二油分离器用以输出经过滤之冷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压缩机,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界定有一油室;以及一框体;所述框体连接固定于该壳体并延伸于该油室中;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包围一传动齿轮组,使该传动齿轮组隔离于该油室,且该壳体外表面贯设有一入口安装孔、及一出口安装孔;还包括有一第一油分离器、及一第二油分离器分别可拆卸地对应安装在该入口安装孔、及该出口安装孔;该第一油分离器及该第二油分离器是与该油室连通,该第一油分离器用以接收混油之冷媒,该第二油分离器用以输出经过滤之冷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油分离器包括由滤网构成之一圆桶本体,且端部凸设有一凸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