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492 阅读:6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臂,其包括:一横梁,一侧与该横梁转动连接、另一侧与墙体固定的固定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旋转臂,可以在横梁下面装上数辆手推单轨小车和传导滑车,手推单轨小车下面装上载荷为500kg的葫芦,可以悬吊焊丝盘,传导滑车用来固定焊接电缆,避免焊接电缆在施工时由于拖拉以及与地面的摩擦导致的损耗。其横梁可以在0度~180度间旋转,使工人干活轻松,方便,同时也使内场的作业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作业用吊臂,特别涉及一种内场电焊作业用的 旋转臂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内场电焊作业通常要不断地挪动焊丝和焊枪,而且大都是通过人 工根据施工需要,在地面上频繁地挪动焊丝和焊枪,由于焊丝、焊枪本身很 重且作业时常常是多个工人同时进行,而各个工人的作业地点不同,这就需 要将焊丝、焊枪拖动到各人的施工位置,这就使得地面上到处是零乱、交织 电焊机电缆线和焊丝,给工人焊接作业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使地面作业 十分不安全,加上工人要频繁地挪动焊丝和焊枪电缆线,也使焊接作业十分 低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电焊作业既不方便也 十分低效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以使工人干活轻松、方便,并能在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角度之间旋转的作业用旋转臂。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旋转臂, 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横梁, 一侧与该横梁转动连接、另一侧与墙体固定 的固定架。其中,该横梁包括相互连接的横臂、纵臂和斜臂。其中,该固定架包括分别设于其上部和下部的上支承和下支承,以及设 于该上支承、下支承之间的连接管。其中,该上支承包括一端与该连接管上端同轴固定、另一端带有一轴座的连接轴;一穿套于该连接轴的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该两吊耳形状对应,并与一 吊耳座固接,该吊耳座与墙体固接;一穿套于该连接轴、置于该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之间的连接板,该连接 板与一连接板底座固连,该连接板底座与横梁上部固接;一穿套于该连接轴、设于该轴座和第一吊耳之间的平底推力轴承;一穿套于该连接轴、设于该第二吊耳与连接板之间的调心轴承,该调心 轴承上设有一轴套。其中,该下支承包括一与该连接管下端同轴固定的该连接轴;一穿套于该连接轴上的该第一吊耳、第二吊耳;一穿套于该连接轴、设于该第一吊耳、第二吊耳之间的该连接板,该连 接板底座与横梁下部固接;一穿套于该连接轴、且设于该第一吊耳外侧的调心轴承,该调心轴承上 设有该轴套;一穿套于该连接轴、且设于该第二吊耳内侧与连接板之间的轴托和平底 推力轴承。其中,该横梁侧面为直角三角形,该纵臂由一纵向钢管构成,该横臂由 若干横向水平间隔搭焊的工字钢构成,该斜臂与横臂尾部倾斜搭焊并与纵臂 上方对接,该斜臂与纵臂对接的顶端与上支承固接,该横臂与纵臂相连的侧 端和下支承固接。其中,该横梁的斜边与长直角边之间设有若干纵向和斜向的加强筋。 其中,该横梁的水平转动角度为大于0度小于等于180度。 其中,该第一吊耳、第二吊耳及连接板上均设有与连接轴相配的吊孔。 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使用本技术的旋转臂,由于横梁下面可以装上数辆轨道小车,小车下面装上葫芦,可以吊焊丝盘以及焊接电缆,其横梁可以180度旋转使工人干活轻松、方便,同时也使内场的作业环 境有很大的改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总装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架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2中A-A视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连接轴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横梁结构图。图6a为图5中A向视图。图6b为图6a中G部分放大图。图6c为图5中B-B视图。图6d为图5中C-C视图。图6e为图5中D-D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 如图1至图5、图6a 图6e所示, 一种旋转臂,其包括 一水平横梁1 和用于固定横梁的固定架2。该固定架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支承(图 中未标记)和下支承(图中未标记)。该上支承、下支承中间连接一根连接 管32。固定架2—侧通过上支承和下支承与墙体3固定,同时通过上支承和 下支承与横梁l连接使横梁1可水平转动。连接管32可以是钢管。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旋转臂的上支承、下支承均包括以下零 件连接轴21、第一吊耳22、第二吊耳23、吊耳座24、连接板25、连接板 底座26及平底推力轴承27和调心轴承28、轴套29。其中,连接轴21的一头通过螺栓30与连接管32上端同轴固定,连接轴21的另一头设有轴座211 。 两个吊耳22、 23形状对应,均开有与连接轴21穿套相匹配的吊孔,通过各 自的吊孔,两吊耳22、 23穿套于连接轴21上。两吊耳22、 23左侧焊接一 吊耳座24,吊耳座24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在墙体3上。连接板25穿套在连接 轴21上,置于第一吊耳22、第二吊耳23之间。该连接板25右侧焊接一连 接板底座26,该连接板底座26与横梁1上部焊接。如图2所示,平底推力轴承27穿套在轴座211和第一吊耳22之间,用 于使连接轴21灵活转动;调心轴承28穿套在第二吊耳23与连接板25之间, 轴套29套在该调心轴承28的外面,对调心轴承28进行纵向定位。通过平底推力轴承27和调心轴承28,连接轴21可以灵活转动,且将上、 下支承轴向定位,以免上支承和下支承上、下滑动。如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旋转臂的下支承位于固定架2的下部, 由连接轴21、第一吊耳22、第二吊耳23、吊耳座24、连接板25、连接板底 座26及平底推力轴承27和调心轴承28、轴套29和轴托31组成。其中,连 接轴21与连接管32下端同轴固定。吊耳座24和墙体3固定,连接板底座 26与横梁1的下部焊牢。在连接轴21上靠第一吊耳22的外侧穿套着调心轴 承28,在第二吊耳23的内侧与连接板25之间。如图2所示穿套有轴托31 和平底推力轴承27。其中,轴托31位于平底推力轴承27的下方,用于将连 接板25与两吊耳22、 23轴向固定。通过上支承和下支承及平底推力轴承27和调心轴承28、轴套29,固定 架2可以沿轴线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固定的横梁1转动。横梁1的转动角度 可以达到大于0度小于等于180度。如图5、图6a 6e所示,本技术旋转臂的横梁1侧面形状酷似一直 角三角形,用一钢管作成如图5所示横梁1的纵臂11,将一钢管斜拉在纵臂 11和横臂12的上方形成横梁1的斜臂13。将一组横向的工字钢搭焊成横梁 1的横臂12。如图5所示,将纵臂11垂直搭焊在横臂12左端,斜臂13 —头搭焊在横臂12的尾端, 一头与纵臂11上部对焊。再将斜臂13的顶端131 与上支承的连接板底座26焊接固定,将横臂12与纵臂11搭焊处的左端122 与下支承的连接板底座26焊接固定。如图6a、图6b所示,横梁1的横臂12由四根横向水平间隔的工字钢 16搭焊而成。为加强横梁1的承重强度,在横梁1上分别纵向、斜向搭焊有 加强钢管14和加强板15。因为本技术的横梁1与固定架2为转动连接,故横梁1可以水平旋 转,旋转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等于180度。由于横梁1的横臂12采用的 是工字钢16制作,故可以在横臂12下面装设轨道小车(图中未画),在小 车下面装上葫芦,就可以吊焊丝盘,使工人能轻松、快捷地焊接电缆,同时 也大大改善了场内的作业环境。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 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 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横梁,一侧与该横梁转动连接、另一侧与墙体固定的固定架。2、 如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横梁,一侧与该横梁转动连接、另一侧与墙体固定的固定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理燕李伟兴郑昕邹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