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398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7:25
一种自行车胎,包含有一胎本体与一胎冠结构。该胎冠结构具有一胎面保气层设于该胎本体的一胎面部的外表面,以及一表层设于该胎面保气层外侧,通过适度的调整该胎面保气层与该表层的配比关系,即可收保气及轻量化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轮胎结构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轻量化且具良好抗穿刺及保气性的自行车胎
技术介绍
已知自行车胎为防范其内部气体外泄而造成胎压不足,经常以于胎本体的内部涂布有密封剂,并待固化后形成一气密层的方式来提高气密效果。惟前述方式存在密封剂涂布不均,及密封剂易受外界温度影响而变质等缺点,更有车胎遭受穿刺或切割时,同时破坏气密层结构之虞。为改善上述缺点,本案专利技术人曾有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383501号“自行车的轮胎结构”的创作,该专利技术揭露于一胎体层的外表面设有一第一气密层与一第二气密层。其中,第一气密层是覆盖在胎体层的胎面部与胎腹部(sidewall)上,而第二气密层则是覆盖在胎体层的胎唇部(bead)上,前述各气密层的组合能有效防范车胎内部气体外泄,且各气密层的组成中包含有硬度强化粉末而可提高抗穿刺、抗切割及耐磨耗性。该专利技术并揭露在该第一气密层的外表面设有以橡胶制成的胎面层,该胎面层在常态使用下与地面接触,并保护第一气密层免于磨损。上述专利技术确实改善了以密封剂作为气密层时所潜藏的缺点,然本案专利技术人并不以此而自满,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下,期许再创作出更轻量化且兼具良好抗穿刺与保气性的自行车胎以符合自行车的使用潮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胎,是具备有轻量化、良好抗穿刺及良好的保气性。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自行车胎包含有一胎本体与一胎冠结构。其中,该胎本体具有一胎面部、二连接于该胎面部两侧的胎腹部,及二胎唇部分别连接于各胎腹部的末端;该胎冠结构具有一胎面保气层设于该胎本体的胎面部的外表面,以及一表层设于该胎面保气层外侧。其中该胎冠结构的表层完全包覆该胎面保气层。其中该胎冠结构的胎面保气层具有一自外表面凹入的结合槽,该表层设于该结合槽中。还包括有一胎腹保气层,设于该胎本体的各胎腹部的外表面;该胎冠结构的胎面保气层部分设于该胎腹保气层上。还包括有一胎唇保气层,该胎唇保气层设于该胎本体的各胎唇部的外表面。其中该胎唇保气层还包括有一交织载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在不影响保气效果的情形下,适当减缩该胎面保气层的厚度,以使自行车胎收轻量化的效果。附图说明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胎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胎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胎的剖视图;以及图4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胎I,其包括有一胎本体10与一胎冠结构20,其中该胎本体10为自行车胎的主要架构,其包括有一胎面部12、二连接于该胎面部12两侧的胎腹部14,以及二胎唇部16分别连接于各胎腹部14的末端。该胎本体10在自行车上载有骑乘者时,其胎面部12承受较大重量而产生变形。在本实施例中,该胎本体10为交织密度介于每平方英时60至300条之间的克维拉(Kevlar)纤维与橡胶的复合材料所制成。该胎冠结构20设置在该胎本体10)的胎面部12上,其包括有一胎面保气层22与一表层24。其中该胎面保气层22是以包含有交织载体22a、硬度强化粉末22b与橡胶22c的复合材料设于该胎面部12的外表面所构成,较佳者,交织载体22a是不具有伸张性的,以确保该胎冠结构20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交织载体22a为防弹纤维编织构成,其交织密度介于每平方英时30X30至120X120条之间,又,所选用的防弹纤维可选自芳香族聚酰胺(Aromaticpolyamide)纤维,又称克维拉(Kevlar)纤维,或选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纤维,又称迪尼玛(Dyneema)纤维。前述防弹纤维与橡胶的组合,可提高该胎面保气层22的气密效果;当然,在其他的情况下,该纤维材质可为尼龙纤维或其他适用的纤维材料。该胎面保气层22的硬度强化粉末22b则选自防弹陶瓷粉末、碳纤粉末、中空玻璃微珠、玻璃纤维粉末或克维拉(Kevlar)纤维粉末的一种,于本实施例中,是采用防弹陶瓷粉末。硬度强化粉末22b的添加,可提升该胎面保气层22的抗穿刺、抗切割及耐磨耗性。该表层24是以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并设于该胎面保气层22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该表层24完全包覆该胎面保气层22。又,依自行车胎I的设计用途,得选用组织密度程度不同的橡胶来制作该表层,以登山越野车为例,其车胎必须具有较佳的抓地力,故选用组织密度较低的橡胶;又以公路竞赛车为例,为达成降低滚动阻力的目的,则以选用组织密度较闻的橡I父为佳。上述实施例的自行车胎1,是将其胎冠结构20设置在该胎本体10)最容易变形,且最容易遭受穿刺或磨损的胎面部12的外表面上,目的在于利用胎冠结构20的胎面保气层22所具备的气密效果以确保车胎内的胎压充足;其次,通过该胎面保气层22内含硬度强化粉末22b,而提高对该胎面部12的抗穿刺、及耐磨耗等保护效果;再者,胎面保气层22是受外侧的表层24所保护而不与地面接触,故在不影响保气效果的前提下,可适当的减缩厚度,以使自行车胎I收轻量化的效果。又,因应不同用途而制作的自行车胎,可再选择于其胎本体的胎腹部与胎唇部加强保气效果。请参图2所示的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胎2,其除了具备上述的胎本体10与胎冠结构20外,更增设有一胎腹保气层30及一胎唇保气层40。其中,该胎腹保气层30是由包含交织载体30a、硬度强化粉末30b与橡胶30c的复合材料设于该胎腹部14的外表面所构成,不仅具有保气效果,亦提高了自行车胎2在其胎腹部14的抗穿刺及抗切割性;该胎唇保气层40则是以橡胶为主的材料设于该胎唇部16的外表面所构成,亦补强了自行车胎2在其胎唇部16的气密性,又,为了提高与自行车的钢圈折缘5的接触耐磨性,该胎唇保气层40可再设置有一交织载体,如图3所示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胎3,其胎唇保气层40中尚包括有一交织载体40a以达设定目的。必须说明的是,上述图2及图3中的胎冠结构20的胎面保气层22、胎腹保气层30与胎唇保气层40,彼此间在衔接的部位互为搭设,以避免车胎内气体自衔接处透出。且该胎面保气层22、胎腹保气层30与胎唇保气层40的组合,提供了图2及图3所示的自行车胎更具全面性的保气效果。虽然该胎腹保气层30与胎唇保气层40的增设会为自行车胎增加些许重量,但诚如上述,该胎面保气层22受到该表层24的保护而可适当的减缩厚度以减轻重量,故整体而言,图2及图3所示的自行车胎结构仍是可收轻量化效果。另请再参图4所示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胎4,该自行车胎4的胎冠结构50虽同样具有一胎面保气层52与一表层54,但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是,该胎面保气层52具有一自外表面凹入的结合槽52a,该表层54是以橡胶设于该结合槽52a中所形成,在自行车上载有骑乘者时,仍是以该表层54作为主要与地面接触的部位。由于该胎面保气层52与该表层54的组织成分不同,故通过适度的调整该胎面保气层52与该表层54的配比关系,亦可收保气及轻量化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凡是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胎,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胎本体,具有一胎面部、二连接于该胎面部两侧的胎腹部,及二胎唇部分别连接于各胎腹部的末端;?一胎冠结构,具有一胎面保气层设于该胎本体的胎面部的外表面,以及一表层设于该胎面保气层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胎,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胎本体,具有一胎面部、二连接于该胎面部两侧的胎腹部,及二胎唇部分别连接于各胎腹部的末端; 一胎冠结构,具有一胎面保气层设于该胎本体的胎面部的外表面,以及一表层设于该胎面保气层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胎,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胎冠结构的表层完全包覆该胎面保气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胎,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胎冠结构的胎面保气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银明杨建焮赖宗岳赖志欣
申请(专利权)人: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