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突出光纤的套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956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6:30
一种套圈组件(100),包括:套圈主体(101),其限定多个孔(105)并具有端面(102),该端面具有内部部分(103)和在所述内部部分的相对侧面上的外部部分(104)。它还包括多个光纤(106),其布置在所述孔中并突出超过所述端面(102)。它进一步包括在每个外部部分(104)上的突出元件(107),所述突出元件具有第一或者第二构型,在所述第一构型中,所述突出元件包括突出超过所述内部部分但是不如所述光纤突出得远的所述外部部分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构型中,所述突出元件包括在所述外部部分中的孔中的至少一个光纤,该至少一个光纤突出超过在所述内部部分中的孔中的任何光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多光纤套圈,更特别地,涉及配置为减少配合力的多光纤套圈。
技术介绍
为了配合多光纤连接器,包含在一个套圈中的多个光学纤维的末端部分通常必须物理接触包含在配合套圈中的相应光学纤维的末端。典型地,这样的套圈具有协作的对齐销/孔以对齐套圈端面以使得光纤末端对齐以及由此进行物理接触。如果多光纤连接器配合但未建立相应光学纤维之间的直接物理接触,则沿着光学纤维传播的信号会严重削弱,并且信号经历的反射会大大增大。传统观念认为,为了促进相应光学纤维的末端部分之间的直接物理接触,光学纤维的末端部分应当延伸超过限定突出距离的套圈的端面。这样,光学纤维通常将延伸超过套圈的端面中的任何瑕疵,并且超过可能聚集在套圈端面上的灰尘、污垢或者其它碎片。传统观念还认为,为了建立一对配合的多光纤连接器的相应光学纤维之间的物理接触,光学纤维的末端部分必须不仅突出超过各套圈的端面,而不还必须为相对共平面的,即,每个各配合部分的光学纤维的末端部分必须大致位于相同平面内。(例如,参见美国专利No. 6,957,920,其指出“随着光纤的突出的变化增大,在每个相应的一对光学纤维的末端部分之间建立直接物理接触也变得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尽管高突出和共面性已经被认为有助于提高物理接触,但是,申请人已经意外地发现,这样的特征同样倾向于增大套圈之间要求的配合力,尤其是在套圈之间存在角度失准的情形下。如在此使用的,“角度失准”是指,套圈端面的垂线与套圈中的对齐孔的轴线不同的角度。实际上,申请人已经注意到,可机械移位(mechanically transferable) (MT)类型套圈典型地具有一定量的角度失准,其典型地在抛光过程中引入,因为套圈没有被对齐孔保持就位,而是由套圈外侧上的未与对齐孔精确对齐的其它特征保持就位。因此,申请人已经认识到,需要改进光纤之间的物理接触,同时减小具有角度失准的套圈之间的配合力。本专利技术尤其达到该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套圈,该套圈在它的端面的与该端面的内部相对的相对侧上具有突出元件以减小角度失准的套圈之间要求的配合力。申请人意外地发现,尽管具有良好共面性的套圈组件在它们之间没有角度失准时通过相对小的力进行配合,但是当套圈角度失准时却需要相当大的力。这是因为,当套圈角度失准时,配合全部的光纤需要稍微弯曲导引销。然而,销是刚性的,从而抵抗该弯曲。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理论,申请人提出一种理论,即,本专利技术的突出元件降低角度失准的套圈之间的配合力,因为,当突出元件接触时,它们起到支点的作用,在突出元件和施加的配合力(其通常被认为大致在套圈的中心处)之间在套圈中形成“杠杆臂”。因为突出元件布置在套圈的边缘处或附近,所以该杠杆臂被最大化。如在力学中已知的,对于给定的力,越长的杠杆臂将形成越大的扭矩。结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突出元件用作支点,需要更小的配合力来闭合两光纤之间的角间隙。这样,对于一定范围的套圈角度失准,本专利技术的套圈倾向于比具有高共面性的传统的套圈组件需要更小的配合力。本专利技术不仅利用如上所述的杠杆臂效应,而且还实现高光纤突出的益处。也就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光纤仍从套圈端面突出从而有利于物理接触。这样,本专利技术结合光纤突出与延长的杠杆臂的优点以形成改善的套圈设计,该设计从每个方法采用最好的特征。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已知套圈组件,其具有在它的端面的边缘处或附近的突出元件以用作支点,从而在角度失准的配合套圈中提供机械益处。在一个实施例中,套圈组件包括(a)套圈主体,其限定多个孔并具有端面,该端面具有在第一部分的相反侧上的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b)布置在孔中并突出超过端面的多个光纤;和(C)在每个外部部分上的突出元件,所述突出元件具有第一或者第二构型,在第一构型中,突出元件包括伸出超过内部部分但是没有光纤突出得远的外部部分的一部分,以及在第二构型中,突出元件包括在外部部分的孔中的至少一个光纤,其突出超过内部部分的孔中的任何光纤。附图说明现在将通过例子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构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末端突出元件是套圈端面的一部分;图2是图1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和4分别示出在具有突出相对较小和较长的光纤的套圈之间的给定角度失准下确定要求的配合力的模拟;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构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套圈的整个边缘相对于光纤定位所在的中央部分突出;图6示出不共面的突出元件的第一构型的又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9示出在具有不同的光纤突出轮廓的套圈之间在选取的不同角度对准下确定需要的配合力的模拟;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构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末端突出元件是光纤;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构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末端突出元件是沿着X和y轴的光纤。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和10,本专利技术的套圈100,1000的实施例被示出。套圈组件100,1000包括套圈主体101,1001,其具有端面102,1002并限定多个孔105,1005。端面102,1002具有内部部分103,1003和在内部部分103,1003的相反侧上的外部部分104,1004。孔105,1005保持多个光纤106,1006,每个光纤突出超过端面102,1002。在外部部分104,1004上是以两种方式之一配置的突出元件107,1007。在第一构型中,如图1所示,突出元件107是突出超过内部部分103的外部部分104的一部分。在第二构型中,如图10所示,突出元件1007包括多个光纤1006的一个或多个外光纤1006a,该外光纤106a布置在外部部分1004中的孔1005中并突出超过布置在内部部分1003中的孔中的内光纤1006b。在任一构型中,突出元件起支点作用,从而跨过套圈端面的宽度形成杠杆作用以克服配合套圈之间的角度失准。这样,对于一定范围的连接器角度失准,本专利技术的套圈倾向于需要比具有高共面性的传统的套圈组件更小的配合力。下面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出于示例性的目的,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行业内常用的MT类型的多光纤套圈。典型地,尽管不是必须地,MT类型套圈包括具有两个相对的短边和两个相对的长边的矩形端面。包含在套圈中的光纤数量可以变化,尽管常用的MT类型套圈包含一到六排的光纤,每排中具有二到十二个光纤。但是,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到任何特定数量的光纤。再者,MT类型的套圈典型地包括对齐装置,该对齐装置通常包括在套圈端面的末端上的对齐孔,该对齐孔适于接收对齐销以对齐具有对齐孔的一个MT类型套圈与具有相同构型的对齐孔的另一 MT类型套圈。这样的构型在行业内是熟知的,在此无需额外的描述。尽管MT类型套圈在此被详细地讨论,但是,这仅仅是为了示例的目的,权利要求不应受限于这样的实施例,除非另有明确说明。而且,尽管套圈的矩形端面是最常用的,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必限制于此。首先,考虑第一构型,各个实施例示出在图1、2、5和6中。具体地,在图1和2中,套圈100的端面102被示出,其中,光纤106从套圈的端面102的内部部分103突出至少一距离A(见图2),但是突出超过端面的外部部分104中的突出元件107至少一距离B,其中距离B小于距离A。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A大于I μ m,更特别地,在大约2 μ m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31 US 12/872,3911.一种套圈组件(100),包括:套圈主体(101),该套圈主体限定多个孔(105)并具有端面(102),该端面具有内部部分(103)和在所述内部部分的相反侧上的外部部分(104);多个光纤(106),该多个光纤布置在所述孔中并突出超过所述端面(102);和位于每个外部部分(104)上的突出元件(107),所述突出元件具有第一或者第二构型,在所述第一构型中,所述突出元件包括突出超过所述内部部分但是不如所述光纤突出得远的所述外部部分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构型中,所述突出元件包括位于所述外部部分中的孔中的至少一个光纤,该至少一个光纤突出超过在所述内部部分中的孔中的任何光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圈组件,其中,所述端面(102)是矩形的并限定两个相对的短边和两个相对的长边,其中所述外部部分(104)是沿着所述短边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圈组件,其中,所述突出元件(107)具有所述第一构型。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A卡达卡尔伦ML格瑞里MPj布伊吉斯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