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防护栏的可弯曲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919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5:39
可弯曲线材立柱(1)用于将线材固定在钢丝绳防护栏中,其包括至少两个细长的曲线形立柱部件(2),所述曲线形细长的立柱部件(2)彼此连接,使得在所述部件(2)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中间空腔(4),所述部件(2)通过至少一个结合体(12)保持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弯曲线材立柱(1)的独特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细长的中间立柱部件(3),位于所述曲线形部件(2)之间,部件(2)和(3)在其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5),线材被设计为插入所述至少一个凹槽(5)中。所述立柱(1)还包括至少一个间隔单元(6),用于连接至所述线材和所述立柱(1),通过所述间隔单元(6),所述线材被置于相对于所述立柱(1)的垂直和水平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根据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丝绳防护栏的可弯曲立柱
技术介绍
如今,钢丝绳防护栏通常位于行车道之间,用于分隔相反方向行驶的车辆,防止车辆彼此碰撞。钢丝绳防护栏防止迎面而来的车辆穿行到其相对的车道上并且因此防止车辆彼此碰撞。钢丝绳防护栏也用作肩侧钢丝绳,置于道路的路肩,以防止车辆驶出路面。钢丝绳防护栏使用多个立柱以相对于路面支撑并固定。如今的线材立柱具有较大的缺陷。首先,各线材立柱具有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上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造成较大损伤,尤其是与例如摩托车这样的车辆的碰撞相关的损伤。其次,现有的立柱(异形钢丝束)的上部包括凹槽,各凹槽用于将线材固定在水平方向上,这更加重了撞上防护栏钢丝绳的线材立柱的摩托车驾驶员受到的损伤。如今的线材立柱不适于与摩托车的碰撞。在摩托车驾驶员和钢丝绳防护栏之间的碰撞中,摩托车驾驶员通常受到严重的身体伤害。对于如今的线材立柱而言屡见不鲜的是,造成如此大的身体伤害以至于甚至连急救救援工作都将无法阻止由与现有的线材立柱的碰撞所引起的大出血。现有的线材立柱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们还造成了很大的物质损失,这里的物质损失是指高的修理成本。如今的线材立柱在某些情况下对例如汽车这样的车辆造成非常大的损伤,使得它们不得不报废或停止使用,这导致了随后的个人和保险公司的高花费。现有的线材立柱的再一个问题是它们的结构意味着在碰撞后它们被严重破坏(变得不能使用),并且必须替换为新的立柱。替换立柱的结果是高的物质和人力成本。除此之夕卜,由于摩托车驾驶员总是不遵守降速限制,对于道路施工人员来说,在这些不得不在交通中执行的修理过程中总是存在很大的受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显著减少上述缺点和缺陷。本专利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与之前已知的设计相比,该装置在安装和维护上更具成本效益。借助于根据各权利要求的设计来实现这些目的。附图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将参考并引用以下各附图。在以下附图目录中简要地描述了这些附图。在典型的实施例中,各附图不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注意,各附图为示意图,且因此省略了一定的细节。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线材立柱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线材立柱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显示了根据图1第III部分的线材立柱的横截面。图4显示了根据图1的第IV部分的线材立柱的横截面,该线材立柱具有关联的支撑部。图5显示了具有若干个立柱部件的线材立柱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横截面。图6显示了根据图1的第V部分的线材立柱的横截面。图7显示了线材立柱的一种可选实施例,其下部比其上部宽。图8以从正面、侧面、背面以及上方的视角显示了间隔单元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图9显示了钢丝绳防护栏的侧视图。图10显示了从上方看到的钢丝绳防护栏。图11显示了从上方看到的钢丝绳防护栏。图12显示了从上方看到的稍微放大且成一定角度的立柱。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参考各附图,其示出了一种根据本专利申请的可弯曲线材立柱I。该线材立柱I的独特特征是其可在行进的方向上弯曲,但同时也具有很好的侧向和水平稳定性。该可弯曲线材立柱I包括至少两个或多个细长的曲线形立柱部件2,其具有至少一个中间立柱部件3。多个细长的曲线形立柱部件2形成至少一个内部空腔(隔间,空间)4。该中间立柱部件3优选地具有平坦式设计。各立柱部件2和3具有基本相同的宽度。第一细长曲线形立柱部件2和该中间立柱部件3的侧边缘彼此重合。所有部件2和3都在其上部装配有沿各部件的纵向方向的凹槽(狭槽)5,钢丝被设计为在其装配期间从上方插入该凹槽5中。线材被固定并置于具有至少一个间隔单元6的凹槽5中。该间隔单元6优选地由薄弹簧钢或具有类似特性的材料制成。该间隔单元6优选地装备有多个孔7,与该钢丝绳防护栏中线材的数量相对应。该间隔单元6还包括多个从孔7到该间隔单元6的边缘的狭缝(凹槽)8。该间隔单元6优选地装配有与孔7的数量一样多的狭槽。各狭槽的宽度(尺寸)优选地比各孔的直径小,以将线材卡进并固定于该立柱的狭槽上的垂直位置。在立柱I的装配期间,从该立柱I中的凹槽5的顶部安装线缆(线材),然后从侧面在各立柱部件2之间插入该间隔单元6,由此将线材卡入垂直位置。可选择地,在从该凹槽5的顶部插入线材和该间隔单元6之前,将该间隔单元6附着到线材上。该间隔单元6优选地略微弯曲,且位于各立柱上端的上方,立柱上端装配有反光材料且还起警告装置的作用。该间隔单元6在其上端延伸(具有使用时在该立柱的顶端上方可见的部分)。该延伸的部分优选地在两侧上设置有反光材料9。优选地,该立柱I在其下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10,立柱通过该支撑部10连接至路面等。支撑部10的上部用于插入该立柱I的底部的各立柱部件2之间的空腔4中。该中间部件3通过在图4中的横截面IV-1V中所示的狭缝连接至该支撑部。支撑部10还具有与外部立柱部件2的轮廓一致的轮廓,且连接各部件2和3。部件2和3通过穿孔铆钉11或螺栓等安装在该支撑部10中,并且如有需要,其由合适的结合体围住。支撑部10可以可选择性地由模压塑料等成形为所需要的形状并将部件2和3连接为一个单元,由此简化制造工艺。该间隔单元6优选地用作组合的反射和间隔装置,其能够有利地以白色为基色或为了合适颜色的目的而以其它颜色为基色。可选择地,该立柱或间隔单元可由白色的结合体12围住,且然后将各反射材料安装在该结合体外(优选地在如图8中示出的两侧上)。如图7和9中所示的一片钢丝绳防护栏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立柱I易遭受比其他立柱更大的负载。该更大的负载源于线材附着于道路表面并且向上倾斜与该立柱成一定角度,这导致该片钢丝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立柱上的更大的负载。因此,优选地,强化一段钢丝绳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立柱I。该强化能够例如通过设计更厚材料的立柱实现。可选择性,能够通过该立柱下部的若干个曲线部件来强化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立柱。在图7中示出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立柱在其纵向上具有锥形(缩径)形状。该锥形(缩径)线材立柱使得该立柱在下部更稳,而在顶部保持其柔性特征。该锥形立柱使得其尤其适于与该钢丝绳防护栏的首端和尾端一起作为警告标志。将锥形线材立柱作为首端和尾端的钢丝绳还具有这样的优点其更好地承受了线材从路面中的参考点移至固定在该立柱中的更高的水平位置时增大的力。参考图10,其示出了钢丝绳防护栏的各线材立柱如何能够被置为与路面的行进方向垂直。参考图11,其示出钢丝绳防护栏的各立柱如何能够被置为与行进方向成一定的角度。各立柱的角度进一步减小了与各立柱碰撞期间的损伤。通过一个或多个置于各曲线形部件2之间的薄的平坦部件3来强化该立柱的侧向稳定性。通过曲线形部件和一个或多个平坦部件的结合来维持新的线材立柱,总的侧向稳定性防止了车辆穿行到接近的行车道。该新的线材立柱能够用作分隔各行车道的钢丝绳防护栏中的线材立柱,还可用作道路的路肩(边缘)处的钢丝绳防护栏。该设计减少了与钢丝绳防护栏碰撞的摩托车驾驶员的损伤风险。在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中,已经省略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已显而易见的设计细节。这些显而易见的设计细节必然落入保护范围内,以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适当的以及全部性能。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一定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专家来说,不超出本专利技术范围的变化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所有这样的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9 SE 1000803-51.一种可弯曲线材立柱(1),其用于将线材固定于钢丝绳防护栏中,包括至少两个细长的曲线形部件(2),所述至少两个细长的曲线形部件(2)彼此连接,使得在所述部件(2)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中间空腔(4),所述部件(2)通过至少一个结合体(12)保持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I)包括至少一个细长的中间立柱部件(3),所述细长的中间立柱部件(3)位于所述曲线形部件(2)之间,所述部件(2)和(3)在其上端设置有沿部件(2)和(3)的纵向的至少一个凹槽(5),线材(线缆)被设计为插入所述至少一个凹槽(5)中,并且所述立柱包括至少一个间隔单元(6),用于连接至所述线材和所述立柱(1),通过所述间隔单元(6),所述线材被置于相对于所述立柱(1)的垂直和水平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贝恩特·阿克尔施特伦
申请(专利权)人:贝恩特·阿克尔施特伦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