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858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3:11
在通过含有树脂组合物和热传导性填料的热传导性组合物覆盖网片的两面而形成热传导层的导热片中,没有气泡的混入,热传导性好,且高强度而不容易破裂。网片14的相互交叉的线材14a、14b形成网格,在该线材14a、14b交叉的交点处,形成有抑制气泡混入热传导性组合物12和网片14之间的界面的气泡防止部18。气泡防止部18可以是熔合部18a或压接部18b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作为针对电子设备、各种显示器、电池、其他设备/装置等中具有的电子部件的散热或冷却的热对策而使用的导热片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中安装的CPU等电子部件是发热体,为了冷却该发热体,安装了散热片等散热体。因而,为了促进从发热体向散热体的热传导,在发热体和散热体之间安装导热片。通过利用该导热片,可增大发热体和散热体之间的传热面积,使热量能高效地从发热体逸散到散热体。为了降低作为表示热传导难度的指标的热阻值,要求导热片对于发热体或散热体的追随性或紧密附着性良好。基于该观点,优选使用柔软的导热片。但是,如果导热片的柔软性变高,则其粘着性也变高,向发热体上安装的作业有可能会发生困难。另外,如果发货前重叠多个片来进行保管,则片间有可能会粘在一起而难以分离。另外,导热片的形状越薄,热传导性越好。基于该观点,优选使用更薄的导热片。但是,如果过薄,则在安装作业时可能会有伸长、破裂、发生褶皱等问题,其可操作性降低。作为针对可操作性的对策,例如,日本特开平7-014950号公报(专利文献一)或日本特开平7-266356号公报(专利文献二)中公开了,在柔软的橡胶或凝胶状的导热片之中、或在其表面,设置玻璃制或金属制、树脂制的纺织品这样的网状增强材料。根据这样的导热片,通过橡胶或凝胶层,使得在片的厚度方向上柔软,且追随性或粘着性优异,而且通过网状增强材料,使得在片的面方向上具有强度,因此不但安装作业时的可操作性好,而且还具有易导热的优点。网状增强材料通过形成网格,使得具有热传导性的橡胶或凝胶层经由该网格的孔来贯通网状增强材料,从而使热传导性变好。可以认为,与单纯形成贯通孔的膜状物或片状物相比,由于网状增强材料采用了织入纤维的结构,因而能发挥增强效果,且即使为了提高热传导性能而进一步变薄,也能适于使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01495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66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网状增强材料中,构成纺织品的线材的交点为隆起形态,且在制造时有可能在其交点处卷入气泡。如果卷入气泡,则由于导热片中会存在空气层,因而热传导性能降低。进而,在强度方面,性能也降低,发生容易破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具有网状增强材料、可操作性良好的导热片,在制造时难以发生气泡混入的、能容易地制造的导热片。或者说,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气泡混入且热传导性好、且高强度的不易破裂的导热片。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的构成。导热片,该导热片是在通过含有树脂组合物和热传导性填料的热传导性组合物覆盖网片的两面来形成热传导层的导热片,其中,网片仅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的线材来形成网格,网片的厚度是该经线和该纬线的线径总和的50% 90%的长度,且在所述线材的交点中具有气泡防止部,该气泡防止部用于减小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缝隙,从而抑制气泡混入热传导性组合物和网片之间的界面。由于在含有树脂组合物和热传导性填料的热传导性组合物中埋设有作为增强部件的网片,因而和未埋设网片的导热片相比,强度高,且可操作性好。另外,由于采用了网片来作为网状增强材料,因而热传导性组合物能容易地贯通该贯通孔,且能从导热片的一个侧面到另一个侧面连续地形成热传导层。因此,热传导不会被网片阻挡,从而能发挥由热传导层带来的热传导性能。进而,由于具有抑制空气混入热传导层和网片之间的界面的气泡防止部,因此当制造导热片时,即使是线材的交点处,热传导性组合物也能容易地流入其中,使得气泡难以发生。尤其,如果网片仅通过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的线材来形成网格,则与复杂地交织多个线材而成的网格相比,网格能容易地形成,且形成网格的贯通孔的表面形状简单,从而作为在导热片中产生气泡残留的成因的凹凸很少。另外,如果使网片的厚度是经线和纬线的线径总和的50% 90%的长度,则由于在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处,经线和纬线并不是单纯地重叠,而是实施了使经线和纬线压扁、或者使经线和纬线成为一体等任何交点处理,从而不仅能使网片厚度本身变薄,而且形成网格的贯通孔的表面积减小,难以在导热片中发生气泡残留。进而,由于在所述线材交点处具有气泡防止部,该气泡防止部用于减小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缝隙来抑制气泡混入热传导性组合物和网片之间的界面,因此能在制造导热片时使气泡难以发生。相对于在网片的交点处具有气泡防止部的上述专利技术,在网片的交点处不具有气泡防止部的情况下,则热传导性组合物难以进入构成网片的线材在网片的交点附近交叉而产生的微细的缝隙,从而气泡残存在热传导层内。其结果是,会有导致热传导性能变差的问题。为了避免该问题,虽然能考虑到对网片的孔径比或孔径等各种条件、热传导性组合物的粘度或润湿性等各种性能进行优化的设计技术,但在本专利技术中,并不对这样的设计技术进行严谨地确认,却能防止气泡的发生。网格的宽度优选形成为经线或纬线的线径的5倍 40倍。如果网格的宽度形成为经线或纬线的线径的5倍以上,则相对于构成网格的贯通孔宽度,网片的高度小,且热传导性组合物容易进入该贯通孔,因而能获得难以发生气泡残留的导热片。另外,如果超过40倍,则存在增强效果不会提高到期程度的情形。气泡防止部可以是,在线材的交点处将线材压扁而成的压扁部。如果气泡防止部是在线材的交点处将线材压扁而成的压扁部,则在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处的相互接触面积变大,从而可减小导致交点附近的气泡残留的多余的空间。另外,网片的厚度可比经线和纬线的线径的总和小。另外,在通过含有树脂组合物和热传导性填料的热传导性组合物覆盖网片的两面而形成热传导层的导热片中,通过网片互相交叉的线材来形成网格,且在所述线材交叉的交点处具有气泡防止部,该气泡防止部用于抑制气泡混入热传导性组合物和网片之间的界面。由于在含有树脂组合物和热传导性填料的热传导性组合物中埋设有作为加强部件的网片,因此,与未埋设网片的导热片相比,强度高,可操作性好。另外,由于采用网片来作为网状增强材料,因此,热传导性组合物能容易地贯通网片的贯通孔,能从导热片的一个侧面、到另一个侧面连续地形成热传导层。因此,热传导不会被网片阻挡,能发挥热传导层带来的热传导性能。进而,由于具有抑制空气混入热传导层和网片之间的界面的气泡防止部,因而在导热片制造时,即使是在线材的交点中,热传导性组合物也能容易地流入,从而能使气泡难以发生。气泡防止部可以是在交点处将线材热熔合或熔接而成的熔合部。即,气泡防止部可以是将网片的交点热熔合或熔接而成的熔合部。由于将网片的交点热熔合或熔接,从而与其交点未作填充处理的通常的网片相t匕,不但交点部分扁平化,而且交点部分处的缝隙也几乎消失。因此,在导热片制造时,交点处难发生气泡,能抑制空气的混入。网片虽然可以是树脂制或金属制,但通过采用热塑性树脂,则具有热熔合简单、能简单且便宜地制造所要求的网片的优点。气泡防止部可以是在交点处将线材压接而成的压接部。由于气泡防止部是将网片的交点压接而成的压接部,因而与其交点未作压接或热熔合等填充处理的通常的网片相t匕,不但交点部分扁平化,而且其交点部分中的缝隙也几乎消失。因此,当对网片覆盖热传导性组合物而形成导热片时,网片的交点处难以发生气泡,能抑制空气的混入。如此,当气泡防止部为熔合部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31 JP 2010-1949971.一种导热片,该导热片是通过含有树脂组合物和热传导性填料的热传导性组合物覆盖网片的两面而形成热传导层的导热片,其特征在于, 网片仅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的线材来形成网格,网片的厚度是该经线和该纬线的线径总和的50% 90%的长度,且在所述线材的交点处具有气泡防止部,该气泡防止部用于减小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缝隙,从而抑制气泡混入热传导性组合物和网片之间的界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的宽度形成为经线或纬线的线径的5倍 40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热片,其特征在于,气泡防止部是在线材的交点处将线材压扁而成的压扁部。4.一种导热片,该导热片是通过含有树脂组合物和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部泰佳
申请(专利权)人: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