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极片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基板、主动辊、从动辊以及补偿机构。该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安装在基板上,主动辊与第一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该主动辊可在第一动力机构驱动下旋转。从动辊与第二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该从动辊可在第二动力机构驱动下在从动辊的径向上靠近或远离主动辊。该从动辊在径向上具有调整空间,该补偿机构包括位置可调的抵紧件,该抵紧件可沿从动辊的径向抵住从动辊。可调整对应抵紧件位置,将从动辊磨损的一端向主动辊顶出,以便于补偿从动轮表面的磨损部分,保证主动辊和从动辊压紧时,从动辊两端的压力大小大致相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对极片进行牵引驱动的极片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锂电池(Lithium battery)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在锂电池制造过程中,极片驱动装置用于对极片进行牵引驱动,多用在自动化设备上。两个驱动辊(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在极片宽度方向上压紧极片,由电机驱动主动辊转动,并由辊轮和极片的摩擦力来驱动极片运动。该主动辊材料为钢,从动辊最外层材料为聚氨酯,长期使用情况下,由于从动辊包胶部分比较软,与极片接触部分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当磨损到一定的程度驱动装置的性能就会降低,在牵引极片的过程中遇到胶纸处,或极片留白区就容易造成极片打滑,定位不准确,从而产生坏品,增加生产成本。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驱动装置上磨损的驱动辊只能重新更换新从动辊,不仅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也造成从动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对极片进行牵引驱动的极片驱动装置。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基板,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安装在基板上;主动辊,所述主动辊与第一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动辊可在第一动力机构驱动下旋转;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第二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辊可在第二动力机构驱动下从动辊的径向上靠近或远离主动辊;还包括:补偿机构,所述从动辊在径向上具有调整空间,所述补偿机构包括位置可调的抵紧件,所述抵紧件可沿从动辊的径向抵住从动辊,调节从动辊相对主动辊的位置。在所述极片驱动装置一种更为下位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两端分别具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上设有开口,所述从动辊可转动地跨接在两个安装脚的开口之间;所述开口内还具有用于从动辊沿径向调整的所述调整空间。在所述极片驱动装置一种更为下位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空间在从动辊径向上长度为5毫米。在所述极片驱动装置一种更为下位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为矩形开口。在所述极片驱动装置一种更为下位的实施例中,所述抵紧件为螺钉,至少一个所述安装脚上开有沿从动辊径向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螺钉可调节地螺接在对应螺纹孔内。在所述极片驱动装置一种更为下位的实施例中,所述螺钉为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安装脚都设有螺纹孔。在所述极片驱动装置一种更为下位的实施例中,所述螺钉对应设有顶丝,所述顶丝预紧对应螺钉。 在所述极片驱动装置一种更为下位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向机构,用于导向从动辊相对于主动辊的移动。在所述极片驱动装置一种更为下位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为导柱。在所述极片驱动装置一种更为下位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为电机,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为气缸。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中,主动辊由第一动力机构驱动旋转,从动轮由第二动力机构驱动在从动辊的径向上靠近或远离主动辊,主动辊和从动辊在极片宽度方向上压紧极片,由辊轮和极片的摩擦力来驱动极片运动。其中从动辊在径向上具有调整空间,并且对应设置位置可调的抵紧件,该抵紧件可沿从动辊的径向在不同位置抵住从动辊。如果从动辊一端长期使用后出现磨损,可调整对应抵紧件位置,将从动辊磨损的一端向主动辊顶出,以便于补偿从动轮表面的磨损部分,保证主动辊和从动辊压紧时,从动辊两端的压力大小大致相等。采用本技术方案,可延长从动棍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极片驱动装置一种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极片驱动装置一种实施例中侧向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极片驱动装置一种实施例中补偿机构侧向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极片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基板、主动辊、从动辊以及补偿机构。该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安装在基板上,主动辊与第一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该主动辊可在第一动力机构驱动下旋转。从动辊与第二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该从动辊可在第二动力机构驱动下在从动辊的径向上靠近或远离主动辊,实现夹紧或松开极片。该从动辊在径向上具有调整空间,该补偿机构包括位置可调的抵紧件,该抵紧件可沿从动辊的径向抵住从动辊,调节从动辊相对主动辊的位置。如果从动辊一端长期使用后出现磨损,可调整对应抵紧件位置,将从动辊磨损的一端向主动辊顶出,以便于补偿从动轮表面的磨损部分,保证主动辊和从动辊压紧时,从动辊两端的压力大小大致相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构思进行具体说明。请参考图1-3,本实施例中极片驱动装置包括基板1、第一动力机构2、第二动力机构3、主动辊4、从动辊5以及补偿机构。该第一动力机构2为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棍4的棍轴固定,主动棍4在电机带动下旋转。该第二动力机构3为气缸,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从动棍5固定,从动棍5在气缸带动下在从动辊5的径向上靠近或远离主动辊4,以便调节主动辊4与从动辊5之间的距离。第一动力机构2和第二动力机构3都安装在基板I上,其中,请参考图1和2,第二动力机构3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安装板6,该安装板6两端分别具有安装脚61,该安装脚61上分别设有开口 62,从动辊5的辊轴51可转动地跨接在两个安装脚61的开口 62之间。该开口 62内还具有用于从动辊5沿径向调整的调整空间,该调整空间用于调整从动辊5的辊轴51在开口 62内的位置,进而调整从动辊5相对于主动辊4的距离。请参考图3,图3中A部分即为本实施例中的调整空间。本实施例中,安装脚61上的开口 62为矩形,该调整空间在从动辊5径向上长度为5毫米,即图3中A所示高度为5毫米。本专利技术构思中是采用位置可调的抵紧件,在从动辊5的径向上抵住从动辊5,由于在安装脚61的开口 62内设有调整空间,通过调整抵紧件可改变从动辊5的辊轴51在开口62内的位置,进而实现对从动辊5的磨损补偿。其中,该抵紧件可以是相对固定在安装板6上,也可以是固定在基板I或者其他部件上。进一步地,抵紧件的固定可以是可拆式的,并且抵紧件的固定位置为多个,以实现对从动辊5位置的调节。该抵紧件在固定位置可采用销钉或卡块实现可拆式固定,也可以采用螺接式方式进行调节,这种螺接式调节方式不仅可实现微调,同时也提高了调节的自由性。本实施例中抵紧件以上述螺接式方式进行调节,具体请参考图2-3,该抵紧件为螺钉7,在两个安装脚61上分别开有沿从动辊5径向设置的螺纹孔,该螺纹孔与开口 62连通,螺钉7可调节地螺接在对应螺纹孔内,并伸进到开口 62内,抵住从动辊5的辊轴51。当从动辊5 —端长期使用造成表面磨损时,从动辊5被磨损的一端的外表面相对于主动辊4的距离大于从动辊5另一端相对于主动辊4的距离,造成从动辊5两端与主动辊4之间的压力大小不一致,导致极片驱动装置的性能降低。此时可旋动图2-3中所示的螺钉7进行磨损补偿调整。具体地,使从动辊5上被磨损的一端对应的螺钉7沿图2-3的图纸方向的上方向下方移动,缩小磨损端的辊轴51在调整空间中可移动的距离,此时螺钉7将从动辊5上被磨损的一端下压顶出,使得从动辊5两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气缸压紧时从动辊5两端的压力大小大致相等,进而该磨损的从动轮可继续使用,延长了从动辊5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提高抵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片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基板,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安装在基板上;主动辊,所述主动辊与第一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动辊可在第一动力机构驱动下旋转;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第二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辊可在第二动力机构驱动下在从动辊的径向上靠近或远离主动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偿机构,所述从动辊在径向上具有调整空间,所述补偿机构包括位置可调的抵紧件,所述抵紧件可沿从动辊的径向抵住从动辊,调节从动辊相对主动辊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动力机构; 第二动力机构; 基板,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安装在基板上; 主动辊,所述主动辊与第一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动辊可在第一动力机构驱动下旋转;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第二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辊可在第二动力机构驱动下在从动辊的径向上靠近或远离主动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偿机构,所述从动辊在径向上具有调整空间,所述补偿机构包括位置可调的抵紧件,所述抵紧件可沿从动辊的径向抵住从动辊,调节从动辊相对主动辊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两端分别具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上设有开口,所述从动辊可转动地跨接在两个安装脚的开口之间;所述开口内还具有用于从动辊沿径向调整的所述调整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驱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如坤,黄国威,张修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