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抗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混合调节超导可控电抗器。
技术介绍
电网结构的大规模化和复杂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压、特高压输电网络比重的增加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改善系统的潮流分布,调节无功平衡,降低有功损耗,维持节点电压稳定,抑制线路过电压和过电流,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无功补偿装置之一是可控电抗器。通过调节电抗值,在电力系统故障和轻负荷时吸收无功功率,控制无功潮流,这样就可以稳定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提高输电能力。传统意义上的可控电抗器都是利用常导材料制造的,目前国内外传统意义上的可控电抗器发展比较成熟,主要包括调匝式,调磁通式,开关投切式以及逆变器控制式四种。其中以调磁路式的磁阀式和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应用范围最广。超导可控电抗器是基于超导材料的超导电特性制造的,在低温下运行的超导可控电抗器和传统意义上的可控电抗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容量大、阻燃、谐波小等优点,大大降低了装置的成本和空间,提高了电力系统在高压、特高压输电网络中的无功补偿能力和输电能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导可控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铁芯组(1),超导控制绕组(2),工作绕组(3),超导短路绕组(4)和非导磁低温杜瓦;铁芯组(1)包括依次并行排列且相互间隔的控制绕组铁芯,工作绕组铁芯和短路绕组铁芯,各绕组铁芯通过上、下铁芯板无缝连接成一个整体;超导控制绕组(2)和超导短路绕组(4)均放置于非导磁低温杜瓦中,短路绕组铁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在空间上错开的铁芯柱构成,工作绕组(3)用于与电网直接连接,超导控制绕组(2)用于与直流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导可控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铁芯组(1),超导控制绕组(2),工作绕组(3),超导短路绕组(4)和非导磁低温杜瓦;铁芯组(I)包括依次并行排列且相互间隔的控制绕组铁芯,工作绕组铁芯和短路绕组铁芯,各绕组铁芯通过上、下铁芯板无缝连接成一个整体;超导控制绕组(2)和超导短路绕组(4)均放置于非导磁低温杜瓦中,短路绕组铁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在空间上错开的铁芯柱构成,工作绕组(3)用于与电网直接连接,超导控制绕组(2)用于与直流电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可控电抗器,其特征在于,短路绕组铁芯可以由四个在空间上错开的铁芯柱构成,铁芯组(I)包括上铁芯板(11),下铁芯板(12),第一边铁芯柱(13),中铁芯柱(14),以及第二至第五边铁芯柱(15 18);上铁芯板(11)为一端带有双凸起的平板,下铁芯板(12)与上铁芯板(12)结构相同;上、下铁芯板(11、12)无凸起的一端之间设有第一边铁芯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洪达,任丽,沈石峰,宋萌,曹昆南,王达达,徐颖,冯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