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盖斗式连续煮制机用于连续煮制固体物料,特别适用于水果、蔬菜等食品加工.该设备由装有若干带盖料斗的链式输送系统和煮制槽组成,料斗和料斗盖装在同一传动链上,料斗盖可自动开、关,料斗在煮制液中运行的轨迹呈V字形.不同物料所需的煮制时间通过改变煮制槽液位高度和料斗运行速度进行调节.物料封闭在料斗中,煮制均匀、充分,不会溢出落入煮制液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产品质量、降低能耗、节约原料,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多中物料的生产.(*该技术在199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连续煮制固体物料的设备,特别适用于水果、蔬菜等食品加工。目前国内用于加工水果、蔬菜的斗式煮制机(原轻工部上海食品工业设计院设计,《罐头工业手册》第五分册,轻工业出版社1980年版。)是利用装在传动链上的料斗,使物料在热水中通过,进行煮制。由于料斗无盖,对那些比重较小的物料,则有浮出水面,煮制不均的现象;当热水沸腾时,物料还会由料斗溢出落入热水槽中,既浪废物料,又影响食品加工的质量。加工不同的物料,所需煮制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只需几十秒钟,有的则需几十分钟。该机料斗传动链在热水中运行的距离是固定的,因此只能通过改变料斗传动链的运行速度来满足不同的煮制时间。但是,由于不同物料的煮制时间相差几倍至几十倍,若要用一台设备达到加工不同物料的目的,则一方面对设备的驱动功率、机械结构、性能等要求很高;另一方面随着料斗传动链运行速度的大幅度变化,单位时间的产量会有几倍至几十倍的差别,以至前后工序不能与其匹配;若减少投料,则机器低负荷运转,能耗大。由于上述原因,该机的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实际上只能作为加工某种物料的专用设备。美国专利US4,269,113提供了一种生产杯形方便面条的设备。该设备有许多安装在传动链上的杯形带孔料斗,装在另一条传动链上的盖板可将杯状料斗盖住,热油从小孔进入料斗,面条在封闭的料斗中油炸,面条不会落入油槽中。该专利技术解决了物料不能充分煮制和物料溢出落入油槽中的问题。但是,料斗和料斗盖分别装在两条传动链上,结构不紧凑,设备复杂,成本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煮制时间、工作速度、生产能力三者之间能很好匹配,物料不破碎,不残留在煮制液中,煮制均匀,结构简单,能耗低,适用于连续煮制固体物料,特别是各种水果、蔬菜等食品加工的设备。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说明:图1为带盖斗式煮制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进料部分局部视图;图3为冷却段料斗与传动链端视图;图4为图2中沿A-A剖面的剖视图;图5为图3中沿B-B剖面的剖视图;图6为料斗盖与曲柄的斜视图。本技术是一种由装有若干带孔料斗〔2〕的链式输送系统和煮制槽〔16〕组成的连续煮制固体物料的设备。该设备的每个料斗〔2〕上装有能开、关的盖〔8〕。进料时料斗盖〔8〕开启。料斗〔2〕进入煮制槽〔16〕时,料斗盖〔8〕关闭,物料被封闭在料斗〔2〕中,从煮制液〔11〕中通过,煮制液由小孔〔23、24〕进入料斗对物料进行煮制。物料被充分地煮制,且不会溢出落入煮制液中。物料煮熟后,料斗〔2〕离开煮制槽〔16〕随传动链〔1〕继续运行。经过冷却段时,料斗盖〔8〕开启,物料冷却后,自动从料斗中落下,进入下一道工序加工。本技术的料斗〔2〕和料斗盖〔8〕上有许多小孔〔23、24〕。料斗盖〔8〕上装有曲柄〔18〕,呈直角形,在直角顶部有一供安装用的园孔〔18c〕。料斗〔2〕与传动链〔1〕的链片〔1a〕固定在一起。料斗盖〔8〕与曲柄直角边〔18a〕固定在一起。曲柄〔18〕和链片〔1a〕通过其安装孔〔18c、1b〕套在轴套〔20〕上,轴套、滚轮〔21〕和扭转弹簧〔19〕又套在连接轴〔22〕上,且能绕其轴线灵活转动。扭转弹簧〔19〕的一钩环压在料斗盖〔8〕上,另一钩环压在料斗〔2〕上,使料斗盖具有关闭严密的能力。滚轮〔21〕则与输送系统的主动轮〔3〕、从动轮〔14〕啮合,或在下导轨〔9〕和回程导轨〔15〕上滚动,滚轮通过连接轴〔22〕支撑料斗重量,传递动力。本技术的主动轮〔3〕和从动轮〔14〕的结构相同,其面向料斗〔2〕的一侧都有凸缘〔14a〕,在主动轮〔3〕前有一开盖导轨〔7〕,从动轮〔14〕后也有一条开盖导轨〔12〕。开盖导轨〔7、12〕的轨面平直,端部具有过渡园弧。本技术料斗盖〔8〕的开关动作是这样实现的:当曲柄直角边〔18b〕与开盖导轨〔7、12〕或主动轮〔3〕、从动轮〔14〕上的凸缘〔14a〕相作用时,料斗盖〔8〕开启;当曲柄直角边〔18b〕未与开盖导轨〔7、12〕或主动轮〔3〕、从动轮〔14〕上的凸缘〔14a〕作用时,料斗盖〔8〕关闭。料斗盖〔8〕开启时,曲柄直角边〔18b〕-->的指向与传动链〔1〕运行的方向相反,直角边〔18a〕指向传动链〔1〕外侧;料斗盖〔8〕关闭时,曲柄直角边〔18b〕指向传动链〔1〕内侧,直角边〔18a〕的指向与传动链〔1〕运行的方向相反。不同物料的煮制时间是不同的。本技术中,物料所需煮制时间由该物料随料斗〔2〕在煮制液〔11〕中浸泡煮制运行的距离和速度决定。本技术料斗传动链〔1〕在煮制液〔11〕中运行,其轨迹呈V字形,轨迹的两个边与水平线的夹角最好为5°~20°。煮制槽〔16〕的液位〔a〕可上下调节,其高度不得低于料斗传动链〔1〕V字形运行轨迹下端的切线〔b〕。改变煮制槽中液位的高度,料斗在煮制液中浸泡运行的距离就会变化,煮制时间也随之变化。当传动链〔1〕运行速度一定时,煮制槽液位越高,料斗在煮制液中浸泡运行的距离越长,煮制时间也长;反之,液位越低,运行距离越短,煮制时间也短。调节煮制槽液位〔a〕的高度,就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物料的煮制时间。由于本技术料斗传动链的运行速度可在常用范围内进行无级调速,因此,当液位一定时,改变料斗传动链运行速度,也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物料的煮制时间。本技术对料斗传动链的运行速度和煮制槽的液位高度同时进行调节,就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物料的煮制时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加工的物料能充分均匀地煮制,且不会落入煮制液中,既节省原料,又能提高产品质量。由于料斗与料斗盖装在同一条传动链上,故整个输送系统结构简单、紧凑、运转灵活可靠、成本低。又由于料斗传动链运行的轨迹呈V字形,调节煮制槽液位的高度,就可改变物料的煮制时间,故可在调速范围小、结构简单、成本低的设备上,在较大范围内满足不同物料所需的不同的煮制时间,实现一机多用的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以加工水果、蔬菜为例:图1中,两条传动链〔1〕之间装有若干带孔的料斗〔2〕,每个料斗上有一个盖〔8〕,由此组成的料斗传动链与主动轮〔3〕、从动轮〔14〕、上导轨〔10〕、下导轨〔9〕、回程导轨〔15〕以及开盖导轨〔7、12〕组成循环往复的料斗输送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盖子〔8〕关闭的空料斗〔2〕在回程导轨〔15〕上沿箭头〔17〕所示方向运行。当料斗随从动轮〔14〕转动时,曲柄直角边〔18b〕-->与从动轮〔14〕上的凸缘〔14a〕相互作用,料斗盖〔8〕开启;当料斗绕过从动轮〔14〕时,曲柄直角边〔18b〕由开盖导轨〔12〕承接,料斗盖继续保持开启。料斗〔2〕沿着下导轨〔9〕运行,这时由上道工序送来的物料〔13〕进入料斗,当物料装到料斗容积的80~90%时,曲柄直角边〔18b〕与开盖导轨〔12〕脱离,料斗盖〔8〕在扭转弹簧〔19〕的作用下将料斗关闭。装有物料的料斗〔2〕进入煮制槽〔16〕,煮制液〔11〕从小孔〔23、24〕进入料斗,对物料进行煮制。料斗〔2〕随传动链在煮制液中运行,然后离开煮制槽〔16〕,煮制液〔11〕从小孔中流出。这时曲柄直角边〔18b〕与开盖导轨〔7〕相互作用,料斗盖再次开启。冷却水〔5〕从冷却管〔6〕中喷出,对物料进行冷却。当料斗〔2〕经过主动轮〔3〕时,曲柄直角边〔18b〕与主动轮的凸缘〔14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装有若干带孔料斗(2)的链式输送系统和煮制槽(16)组成的连续煮制固体物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料斗(2)上装有能开、关的盖(8);料斗随传动链(1)在煮制液(11)中运行,其轨迹呈V字形;物料的煮制时间通过调节传动链(1)运行的速度和煮制槽中液位(a)的高度来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装有若干带孔料斗[2]的链式输送系统和煮制槽[16]组成的连续煮制固体物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料斗[2]上装有能开、关的盖[8];料斗随传动链[1]在煮制液[11]中运行,其轨迹呈V字形;物料的煮制时间通过调节传动链[1]运行的速度和煮制槽中液位[a]的高度来实现。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料斗盖〔8〕有许多小孔〔24〕,料斗盖上装有曲柄〔18〕。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曲柄〔18〕呈直角形,其直角顶部有一供安装用的圆孔〔18c〕,其一边〔18a〕与料斗盖〔8〕固定在一起。4、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曲柄〔18〕通过其安装孔〔18c〕套在传动链〔1〕的连接轴〔22〕上,且能绕其轴线转动。5、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料斗传动链〔1〕的连接轴〔22〕上装有扭转弹簧〔19〕,其钩环一端压在料斗盖〔8〕上,另一端压在料斗〔2〕上,具有使料斗盖关闭严密的能力。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链式输送系统中的主动轮〔3〕和从动轮〔14〕面向料斗〔2〕的一侧都有凸缘〔14a〕。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主动轮〔3〕前和从动轮〔14〕后各有一开盖导轨〔7、12〕。8、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开盖导轨〔7、12〕的轨面平直,端部有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昌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轻工业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