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铜线对接钎焊平台,属于材料制备与连接领域,适用于制备微小尺寸(BGA)的微电子用钎焊接头,可以控制钎焊过程中的工艺 参数,便于研究微电子用新型钎料的各种性能,包括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 能测试,为工业界开发微电子用新型钎料提供有力保障。
技术介绍
在微电子封装领域,钎料作为一种重要的连接材料既承载着机械可靠性 又承担着传输电流的作用,在服役过程中,钎焊焊点还要承受冲击、机械振 动和热疲劳等严峻的服役环境。这就造成了 70%电子器件的失效由焊点的失效 所致。针对于此,全世界诸多研究机构对焊点的失效机理展开研究,特别是 2003年2月13日,欧洲议会与欧盟部长会议组织,正式批准WEEE和RoSH的 官方指令生效,强制要求自2006年7月1日起,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子产 品必须为无铅电子产品(个别类型电子产品暂时除外)。传统锡铅钎料已有上 百年的使用历史,而无铅钎料仅仅在最近几年才开始使用,其诸多性能还不 被研究人员所知。特别是随着电子产品日益微型化,焊点在尺寸上己经縮减 到几百微米左右,以目前主流BGA封装为例,焊点平均直径为100微米,球 珊阵 ...
【技术保护点】
可控铜线对接钎焊平台,其特征在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主要包括有三部分,上部包括有显微成像和拍摄装置,中部包括有冷却风扇(12)、X-Y-Z三维移动平台(7)、模具(8)和放置在模具(8)内的铜线(9)、钎料(10),下部包括有用于给模具(8)加热的加热板(3)、用于控制模具(8)表面温度的控温仪(4)和记温仪(6);其中,模具(8)放置在加热板(3)的上表面,控温仪(4)与加热板(3)相连接,热电偶(5)的一端连接在控温仪(4)和记温仪(6)上,另一端直接与模具(8)的表面相接触;在模具(8)的U型槽(23)内放置有两支铜线(9),在两支铜线(9)之间放置有钎料(10),右侧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福,徐广臣,何洪文,夏至东,雷永平,史耀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