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低温热能储存领域,是一种利用固体储热/冷介质储存高/低温热能并在需要时释放的装置。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高压储热/储冷装置可应用于工业过程的余热利用,太阳能/风能热储存,电力调峰热储存,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等。储热/冷技术是有效解决热/冷能供求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其中高压储热/冷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压条件下的储热和/或储冷,是工业余热利用、太阳能/风能热利用、电力调峰热储存,先进空气储能系统等的关键技术。目前,常用的高/低温绝热结构有堆积绝热、真空粉末绝热、真空多层堆积绝热和正压堆积绝热等,采用这些绝热结构的绝热储罐和储槽均采用保温层设置在承压罐壁外面的方案,并且通常抗压较低。若采用此类绝热结构制造高压储热/储冷装置,则需要厚壁的压力容器作为罐壳,同时罐壁热容也将大幅增加,使得在储热/冷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热/冷能来冷却罐壁,这部分热/冷能却难以回收,会使储热/冷效率大幅降低。另外,这些储罐通常只作为高/低温流体介质储存使用,没有填充固体介质用于储热/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壳承受高压,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储热/储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储热/储冷装置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厚壁外壳、冷却/加热液层、保温层、薄壁内壳和内壳内部填充的固体储热介质,内、外壳之间设内壳支撑装置;所述内壳的壁厚小于外壳的1/2;所述保温层为孔隙率高、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保温层与内壳之间设有压力连通装置,使得所述保温层与内壳内部压力相通,厚壁外壳为承受高内压的压力容器;所述冷却/加热液层为内部含有多个通道的夹层结构,各通道中通入循环流动的冷却/加热液,使外壳压力容器内表面均能受到冷却/加热,冷却/加热液层内的液体压力与内壳内部压力保持一致;流体传热介质与固体储热介质相接触,并在固体储热介质表面发生换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储热/储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储热/储冷装置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厚壁外壳、冷却/加热液层、保温层、薄壁内壳和内壳内部填充的固体储热介质,内、外壳之间设内壳支撑装置;所述内壳的壁厚小于外壳的1/2 ;所述保温层为孔隙率高、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保温层与内壳之间设有压力连通装置,使得所述保温层与内壳内部压力相通,厚壁外壳为承受高内压的压力容器;所述冷却/加热液层为内部含有多个通道的夹层结构,各通道中通入循环流动的冷却/加热液,使外壳压力容器内表面均能受到冷却/加热,冷却/加热液层内的液体压力与内壳内部压力保持一致;流体传热介质与固体储热介质相接触,并在固体储热介质表面发生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储热/储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储热/储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顶部进料口、至少一个底部排料口、至少一个顶部传热介质管口、至少一个底部传热介质管口、至少一个冷却/加热液顶部管口和一个冷却/加热液底部管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储热/储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储热/储冷装置顶部进料口和顶部传热介质管口可以为同一开口,所述高压储热/储冷装置底部排料口和底部传热介质管口可以为同一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压储热/储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加热液为水、乙醇、乙二醇、丙醇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冷却/加热液的循环流动由液泵驱动,其压力与内壳内部压力保持一致。5.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陈海生,柴磊,谢宁宁,盛勇,谭春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