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环污泥焚烧炉,包括主燃烧室炉墙01,所述炉墙的顶部设置有炉盖02和进料装置03,底部依次设置有炉底出渣口16和间歇式除渣装置17,下部设置有烟气通道10,主燃烧室炉墙内空间为主燃烧室08,在主燃烧室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中央供风管04,在中央供风管的中下部设置有出风口07,主燃烧室炉墙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环形二燃室11,在环形二燃室11中上部的外周设置有C形配风室13,风管05连通中央供风管04的顶部和C形配风室13,鼓风机18通过供风管19与C形配风室13连通,在C形配风室13的外周环绕设置有消烟室14,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方便地对污泥进行焚烧处置,使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部分能源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焚烧炉。
技术介绍
中国近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是超出想象的。在工业生产和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污泥。而这些污泥的合理处置是世界性难题。在目前国内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中,我们常见的无非是农用,填埋,建筑利用和部分混合焚烧等方式,但其中的更大的部分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弃置。由于污泥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其他不确定的微生物,有的更有重金属的成分在里面,如果不小心地处理处置,这些污泥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很多情况下对环境的危害更是不可逆的。这些目前常见的处理方法各有利弊,且弊大于利。例如采用污泥与垃圾混合填埋方式处理,土地成本奇高,而且其他的成本也很高,在动输过程中污泥对沿途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污泥填埋占用土地;土地利用,如堆肥等,会造成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随着粮食作物或者蔬菜进入人的食物链而对人群的健康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其他的焚烧处置,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目前的污泥焚烧处置都需要额外添加一次性燃料,如煤炭,柴油等,使得处理成本高到一般情况下无法接受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使污泥处置做到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并有效降低污泥焚烧处置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一种聚环污泥焚烧炉,包括主燃烧室炉墙01,主燃烧室炉墙的顶部设置有炉盖02和进料装置03,主燃烧室炉墙的底部依次设置有炉底出渣口 16和间歇式除渣装置17,主燃烧室炉墙的下部设置有烟气通道10,主燃烧室炉墙内空间为主燃烧室08,在主燃烧室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中央供风管04,在中央供风管的下部设置有出风口 07,主燃烧室炉墙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环形二燃室11,在环形二燃室11中上部的外周设置有C形配风室13,风管05连通中央供风管04的顶部和C形配风室13,在风管05上设置有风阀06,鼓风机18通过供风管19与C形配风室13连通,在供风管19上设置有供风管风阀20,在C形配风室13的外周环绕设置有消烟室14,消烟室与烟气总出口 15连接,使在主燃烧室内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通道10进入环形二燃室11,经燃烧处理后通过环形二燃室烟气出口 12进入消烟室14,再螺旋地进入烟气总出口排出炉外进入烟尘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方便地对污泥进行焚烧处置,使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部分能源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聚环污泥焚烧炉过中心线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聚环污泥焚烧炉上部水平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说明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一种聚环污泥焚烧炉,包括主燃烧室炉墙01,主燃烧室炉墙的顶部设置有炉盖02和进料装置03,主燃烧室炉墙的底部依次设置有炉底出渣口 16和间歇式除渣装置17,主燃烧室炉墙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烟气通道10,主燃烧室炉墙内空间为主燃烧室08,在主燃烧室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中央供风管04,在中央供风管的下部设置有出风口 07,主燃烧室炉墙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环形二燃室11,在环形二燃室11中上部的外周设置有C形配风室13,风管05连通中央供风管04的顶部和C形配风室13,在风管05上设置有风阀06,鼓风机18通过供风管19与C形配风室13连通,在供风管19上设置有供风管风阀20,在C形配风室13的外周环绕设置有消烟室14,消烟室与烟气总出口 15连接,使在主燃烧室内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通道10进入环形二燃室11,在环形二燃室11内充分燃烧,经燃烧处理后通过环形二燃室烟气出口 12进入消烟室14,在消烟室14继续燃烧后,再螺旋地进入烟气总出口 15排出炉外进入烟尘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聚环污泥焚烧炉的第一次操作装置检查妥当后,通过进料装置依次向主燃烧室08内填入引薪和污泥颗粒,点燃引薪后,启动鼓风机18,引薪进入正常燃烧状态并释放大量的热量,烟气通过多个烟气通道10进入环形二燃室11,随着烟气在环形二燃室11内的燃烧和引薪在主燃烧室08内的燃烧,整个系统温度迅速升高,随着引薪的燃尽,处于引薪上部的污泥颗粒被预热并逐步下移进入燃烧状态,引薪慢慢被燃烧的污泥颗粒全部替代,系统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处于环形二燃室11和消烟室14之间的C形配风室13 (水平剖面为C的形状)内的空气被间接加热,使得供风的温度达到450°C到750°C,对系统进行高温供风,高温热空气通过风管05进入中央供风管04,为主燃烧室内的燃烧提供所需的助燃空气。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使得供风对系统的燃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燃尽的炉渣在主燃烧室08的底部通过炉底出渣口 16后被间歇式除渣装置17清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聚环污泥焚烧炉在对污泥进行焚烧处置时,一般情况下无需添加额外的一次性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只需要少量的电能,即可使污泥在主燃烧室内自持燃烧,从而极大地降低污泥的处置成本。污水厂脱水后的污泥的含水率还高达80%,亦即一吨这样的污泥中的水分的质量是800公斤。由于含水量太高,污泥必须进一步脱水到含水量50%-40%,成型(污泥颗粒)后通过进料装置装入本专利技术的主燃烧室内。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点上,即污泥产生的源头解决问题,将污泥焚烧处理掉,从而减少运输成本,减少因填埋而产生的土地的消耗,并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泥土地利用、填埋处理等方式对环境造成的直接的和潜在的危害。通过彻底地减量化从根本上解决污泥围城困局。本专利技术的投入使用可大大节约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降低污泥运输带来的可能的环境污染和运输成本。在焚烧处置污泥的过程中,污泥焚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污泥的脱水和污水厂或生产企业的热利用,如蒸汽或者冬天的取暖热源。本专利技术的聚环污泥焚烧炉,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一些工业企业如糖厂,药厂,造纸厂等企业日常生产中产生的污泥的焚烧处置。同时可应用于垃圾的焚烧处置。本专利技术的物料物流特征污水厂脱水之后的原始污泥(80%含水率)经进一步脱水到40%-50%后成型(污泥颗粒),成型后的污泥颗粒通过传送装置经进料装置进入主燃烧室燃烧处置,燃烧后的炉渣清出系统后可以被建材利用或者无害填埋处置。本专利技术的烟气物流特征污泥在主燃烧室内焚烧时产生的大量烟气通过烟气通道进入环形二燃室,在环形二燃室内充分燃烧后进入消烟室,通过消烟室的进一步燃烧后离开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进入烟气处理系统(在环形二燃室和消烟室设有的C形配风室通过风管和中央供风管为系统供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的优点使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部分资源化。减量化污水厂的污泥一般情况下被浓缩到80%的含水率外运处置。如果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进行焚烧处置,焚烧处置后的污泥残渣只有原先80%含水率时候污泥质量的10%左右,因为其中的水分被全部蒸发掉,污泥中的有机成分被燃烧掉。这几乎是最大化的减量化;无害化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进行污泥焚烧可以彻底消灭污泥中的所有可能危害环境的病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致病性原生动物,焚烧之后的残渣被陶瓷化后还可以固化污泥中残留的重金属;稳定化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进行污泥焚烧处置后的污泥残渣被彻底无机化,性状稳定,不管是填埋,还是建材利用,对环境的危害都被降到了最低;资源化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进行污泥焚烧时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环污泥焚烧炉,包括主燃烧室炉墙(01),主燃烧室炉墙的顶部设置有炉盖(02)和进料装置(03),主燃烧室炉墙的底部依次设置有炉底出渣口(16)和间歇式除渣装置(17),主燃烧室炉墙的下部设置有烟气通道(10),主燃烧室炉墙内空间为主燃烧室(08),在主燃烧室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中央供风管(04),在中央供风管的下部设置有出风口(07),主燃烧室炉墙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环形二燃室(11),在环形二燃室(11)中上部的外周设置有C形配风室(13),风管(05)连通中央供风管(04)的顶部和C形配风室(13),在风管(05)上设置有风阀(06),鼓风机(18)通过供风管(19)与C形配风室(13)连通,在供风管(19)上设置有供风管风阀(20),在C形配风室(13)的外周环绕设置有消烟室(14),消烟室与烟气总出口(15)连接,使在主燃烧室内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通道(10)进入环形二燃室(11),经燃烧处理后通过环形二燃室烟气出口(12)进入消烟室(14),再螺旋地进入烟气总出口(15)排出炉外进入烟尘处理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环污泥焚烧炉,包括主燃烧室炉墙(01),主燃烧室炉墙的顶部设置有炉盖(02)和进料装置(03),主燃烧室炉墙的底部依次设置有炉底出渣口(16)和间歇式除渣装置(17),主燃烧室炉墙的下部设置有烟气通道(10),主燃烧室炉墙内空间为主燃烧室(08),在主燃烧室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中央供风管(04),在中央供风管的下部设置有出风口(07),主燃烧室炉墙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环形二燃室(11 ),在环形二燃室(11)中上部的外周设置有C形配风室(13),风管(05)连通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志永,谢明海,
申请(专利权)人:谢明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