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桩帽,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地基柔性桩帽。
技术介绍
对于软土地基,在建筑物、路堤等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征是竖向变形不均,变形稳定时间长,工后沉降突出。如何控制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变形量是工程界关注的主要问题,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将会给上部结构的使用造成影响和危害。而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量,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其中,桩网复合地基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桩网复合地基,也称为加筋垫层桩支承路基,实际施工时,先用刚性桩打入被处理软土地基内,并在桩顶设桩帽,然后在其上铺设土工格栅与砂砾料组成的加筋垫层,最后填筑路堤。现有桩网复合地基的结构形式一般均采用桩、桩帽、土工格栅与褥垫层,并且所采用的桩帽均为刚性较大的刚性桩帽,其作用在于对桩头进行保护以防止桩头破裂,其中所采用的土工格栅与褥垫层组成加筋垫层。实践证明,桩网复合地基可有效增大桩的间距,且不需两侧打斜桩,简化了施工工艺,并且降低了造价,同时可有效控制软弱地基的沉降且施工工期较短。实际使用过程中,加筋垫层的受力状态是决定桩网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现有桩网复合地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地基柔性桩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设在加固桩(1)桩顶上的水平底座(2?1)、沿圆周方向布设在水平底座(2?1)上方的多根斜向受力杆(2?2)和布设在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上的圆形套箍(2?3),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通过所述圆形套箍(2?3)紧固连接为一体,且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的底部均固定在水平底座(2?1)上,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均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的数量不少于3根;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的底端均布设在直径为d的同一圆周上,所述水平底座(2?1)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地基柔性桩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设在加固桩(I)桩顶上的水平底座(2-1)、沿圆周方向布设在水平底座(2-1)上方的多根斜向受力杆(2-2)和布设在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上的圆形套箍(2-3),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通过所述圆形套箍(2-3)紧固连接为一体,且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的底部均固定在水平底座(2-1)上,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均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的数量不少于3根;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的底端均布设在直径为d的同一圆周上,所述水平底座(2-1)布设在加固桩(I)的桩顶正上方;所述水平底座(2-1)、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和多个所述圆形套箍(2-3)组成一个组合式桩帽;所述圆形套箍(2-3)呈水平向布设,所述圆形套箍(2-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每一个所述圆形套箍(2-3)均与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多个所述圆形套箍(2-3)由上至下布设在多根所述斜向受力杆(2-2)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地基柔性桩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受力杆(2-2)为直线形钢筋、弧形钢筋或折线形钢筋。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地基柔性桩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桩(I)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组合式桩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组合式桩帽分别布设在多根所述加固桩(I)的桩顶上;多根所述加固桩(I)均布设于被加固软土地基(3)内,且所述被加固软土地基(3 )上方铺设有一层褥垫层(4 ),多个所述组合式桩帽均布设于褥垫层(4 )内。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地基柔性桩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受力杆(2-2)的直径为Φ8πιπ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军,王晓华,李来宾,陈文夫,唐亦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