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内饰多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织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353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内饰多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织物的方法,包括:(1)将纳米Fe3O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多聚磷酸铵混合,超声分散,搅拌,控制反应温度为30-80℃,搅拌,加入催化剂,继续搅拌0.5-1h后,浸入织物,染色,然后自然晾干,焙烘;(2)将铋盐、稳定剂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搅拌加入到磷酸盐缓冲液中,然后加入上述织物,滴加偏钒酸盐的磷酸盐缓冲液,用碱液调节溶液pH值,70-100℃条件下,反应4-8h,即得空气净化功能织物。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不增加新设备,易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空气净化功能职务的空气净化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可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织物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160万人死亡,平均每20秒就有I人死亡。中国每年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已经达到11.1万人,超额急诊数达430万人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07亿美元。现在人们对建筑物的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基本上都有了解,而消费者对车内空气污染却知之甚少。实际上由于车内空间相对狭小以及内饰材料的不当使用,使得汽车内的空气有害物含量远高于室内有害物含量,车内环境污染极易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据美国AnnArbor环境集团02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称车内空气中的有害化合物含量是家居和办公室中的5到10倍。2004年3月由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组织发起的“首次中国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显示,有超过90%新车的室内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2008年年底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公布的一份国产新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显示,通过对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五项车内有害成分检测分析,受检的50款车型中有42款存在不同检测项超标问题,超标率达84%。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内饰多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织物的方法,包括:(1)纳米Fe3O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多聚磷酸铵混合,超声分散,搅拌,控制反应温度为30?80℃,搅拌,加入催化剂,继续搅拌0.5?1h后,浸入织物,振荡均匀,然后自然晾干,焙烘,其中纳米Fe3O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多聚磷酸铵和催化剂的加入量比为4g:1g:4g:2g:5ml;(2)将铋盐、稳定剂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搅拌加入到磷酸盐缓冲液中,然后加入上述织物,滴加偏钒酸盐的磷酸盐缓冲液,用碱液调节溶液pH值,70?100℃条件下,反应4?8h,即得空气净化功能织物,其中铋盐、稳定剂、十六烷基三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内饰多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织物的方法,包括: (1)纳米Fe3O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多聚磷酸铵混合,超声分散,搅拌,控制反应温度为30-80°C,搅拌,加入催化剂,继续搅拌0.5-lh后,浸入织物,振荡均匀,然后自然晾干,焙烘,其中纳米Fe3O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多聚磷酸铵和催化剂的加入量比为4g: lg:4g:2g:5ml ; (2)将铋盐、稳定剂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搅拌加入到磷酸盐缓冲液中,然后加入上述织物,滴加偏钒酸盐的磷酸盐缓冲液,用碱液调节溶液PH值,70-100°C条件下,反应4-8h,即得空气净化功能织物,其中铋盐、稳定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磷酸缓冲液、织物和偏钒酸盐的加入量为0.05 0.15:0.005 0.05mol:0.005 0.1mol:200ml:5 15g:0.01 0.15mol,磷酸缓冲液和偏钒酸盐的磷酸盐缓冲液的体积比为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内饰多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超声分散时间为20-30min,搅拌速率为200_400r/min,搅拌时间为0.5-lh,控制反应温度为30-80°C,搅拌速率为100-200r/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内饰多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催化剂的加入方式为:催化剂为乙酸,催化剂分批加入,2小时内力口完。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保江王振华瞿建刚王明张韡欧康康吉友美何瑾馨董霞闵洁高品刘路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上海三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