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65349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该纺织品中至少30重量%以上的纱线为具有异型断面、由普通聚酯和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的复合纤维不完全牵伸假捻后形成的单纤维纤度在2~15丹尼尔之间、长度方向粗细节相间的假捻变形纱,该纺织品的最大吸水高度在50mm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纺织品在外观、触感上具有清凉感、蓬松感和滑爽感,适合制作制服、衬衫、运动服、女装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对服装面料的色彩、手感、追求的同时,对其舒适性、功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夏季的面料,更要求它具有吸水、速干、透气、清凉等综合性能。目前,夏季面料大多以纯棉为主,吸湿性能固然不错,但吸湿后极易粘皮肤,使人体产生不适感,且干燥速度慢,给人闷热不适感。因为纯棉织物的毛羽多,使得织物组织间的空隙减小,所以透气性都较差,即便是通过降低密度,透气性能得到改善,但清凉感不足,并且因密度降低造成缝制时的缝线滑移变大,易露针线孔,同时也影响了肢体的活动。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中国公开专利CN101165244中提出了以阳离子可染粗细节纱线为原料制成的织物,该织物具有一定的优良的发色性、深浅的条纹效果,但是手感稍显粗糙、吸水性及清凉感不足;又如中国公开专利CN101368312中提出了一种采用粗纤度纱线的清凉感、吸水速干织物,解决了成本高和工艺难以控制的问题,但由于纱线纤度过粗,手感太过粗糙,穿着舒适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清凉感织物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吸水性、透气性、滑爽感及清凉感的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纺织品中至少30重量%以上的纱线为异型断面、且由普通聚酯和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的复合纤维不完全牵伸假捻后形成的单纤维纤度在2 15丹尼尔之间、长度方向粗细节相间的假捻变形纱,该纺织品的最大吸水高度在50mm以上。这里的假捻变形纱是由阳离子易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而成的原丝,再经过不完全牵伸假捻加工得到长度方向粗细节相间的假捻变形纱。在进行不完全牵伸假捻加工时,总牵伸倍率为1. 3 2. 4 ;热针温度为40 120°C ;热针前后的牵伸倍数为1.1 1. 6 ;热板温度为120 220°C。假捻变形纱粗节与细节的直径比在1.1 1. 6 I。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假捻变形纱其断面呈异型,具体为不规则圆形断面。这种断面形状是由低减量率加工获得的,在纤维表面形成沟槽,从而产生毛细管效应,达到良好的吸水性。上述假捻变形纱的单纤维纤度在2 15丹尼尔之间,在这范围内时能够赋予其特有的刚性和回弹性,使之成为具有优异滑爽感、腰骨感的织物。当单纤维纤度不足2丹尼尔时,滑爽感会减小、很难得到具有清凉感的素材。相反,当单纤维纤度超过15丹尼尔时,纺织品的刚性和回弹性太大而使得制成的服装的舒适度降低,缝制方面也会出现问题。优选单纤维纤度为3 12丹尼尔。吸水性是根据JIS 1907法,测定其经纬方向上的吸水高度。最大吸水高度是指经纬方向中的最大值。本专利技术的纺织品中上述假捻变形纱的含量在30重量%以上,在保证纺织品的滑爽感及清凉感的基础上,余量的纱线从增强吸汗吸湿或手感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含有天然纤维的纱线或纯天然纤维纱线,优选聚酯/棉混纺纱(以下简称涤棉短纤纱)、聚酯/粘胶混纺纱(以下简称涤粘短纤纱)、棉纤维、麻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的纺织品为机织物,其紧度(即密度覆盖系数CF)为1200 2200,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CF = (Dffp)1/2 X MWp+ (Dfff)1/2 X MWf其中,Dffp为经纱总纤度(分特),MWp为经丝织密度(根/2. 54cm)Dfff为纬纱总纤度(分特),为纬丝织密度(根/2. 54cm)。使用短纤维、天然纤维等纺织丝或混纺丝时,把支换算成分特算出紧度(CF)。当CF值小于1200时,防透性能差,且织物的滑移以及接缝滑移现象会很严重。相反当CF值超过2200时,虽然防透性能好也不会发生接缝滑移问题,但由于通气性降低而导致闷热感增强。对织物的织造组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平纹或斜纹。缎纹的组织点少,对丝的集束力弱,织物采用低密度设计的时候,缝制品的接缝滑移有变大的趋势。优选CF值在1500 2000之间,这样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滑爽感、清凉感以及通气性,且不容易发生接缝移距。本专利技术纺织品的经纬方向的最大摩擦系数为O. 2 1. 5,是指在经向和纬向中动摩擦系数高的一方的摩擦系数为O. 2 1. 5。当动摩擦系数不足O. 2时,织物表面就会变得平滑,穿着时就没有清凉感。当动摩擦系数超过1. 5时,由于织物穿着时凹凸度太强而导致皮肤发痒。优选经纬方向的最大摩擦系数为O. 5 1. 5。关于动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根据中国纺织工业部的基准FZ/T01054. 2-1999,仪器满足FJ552. 1-85《织物风格试验方法总则》第5章的规定。表面特性-自动化表面试验机(KES-FB1-AUT0-A)对样品经向和纬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施加20gf/cm的张力,用10根O.5的钢琴丝组成的5X5cm面积的固定面的接触子上施加50gf的压力压样品,在O.1cm/s速度的条件下,在钢琴丝的侧面方向对样品施加了张力的方向进行水平移动,自动的求其动摩擦平均系数MIU以及摩擦系数平均偏差MMD。对样品施加20gf/cm的张力,用I根O. 5的钢琴丝组成的弯曲接触子压施加了 IOgf的张力的样品,在O. lcm/s速度的条件下移动时自动求其织物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然后在经纬方向分别测定它们的值。关于通气度,根据JIS L 1096-1999A法(机织物的试验方法)的测定方法,测定5回后,求取平均值。优选50 150cm3/cm2/sec。当通气度不足50cm3/cm2/sec时,虽然手感没有问题,但因织物的交织点过于紧密而使清凉感变差。当通气度高于150cm3/cm2/sec时,虽然清凉感没有问题,但织物易发生接缝滑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假捻变形纱的单纤维由普通聚酯和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复合而成,复合断面为海岛型或分割型。考虑到成品的清凉感以及吸水等性能优选海岛型。本专利技术的纺织品至少部分采用由普通聚酯和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的复合纤维进行不完全牵伸假捻加工后形成的假捻加工纱进行机织或编织,然后进行包括精练、热定型、减量、染色后整理在内的加工制得产品,其中减量率控制在3% 15%的范围内处理。减量率低于3 %时,没有形成毛细管,不能够达到良好的吸水性,如果减量率高于15 %时,织物就会由于减量率太大,织物就缺少骨感。为了得到良好的布面效果,可进行单面或者双面烧毛处理。另外,为了达到良好的耐光以及耐氯牢度,也可进行后整理加工。对精练、热定型、染色等加工条件没有特别限制。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长度方向具有粗细节的假捻变形纱,再结合低减量率,使得纱线断面呈现异型,从而获得具有优良吸水性、透气性、滑爽感及清凉感的纺织品,缝制时不会发生接缝移距,适合制作制服、衬衫、运动服、女装等。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采用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作为海成分与普通聚酯作为岛成分,在具有海岛型截面喷丝板的纺丝机上,纺丝温度为300°C、纺丝速度为300m/min的条件下进行熔融纺丝,得到海岛复合比为50 50的高取向未牵伸丝复合原丝,再经过不完全牵伸假捻加工得到长度方向粗细节相间的150D-48f假捻变形纱,其中假捻加工条件加工速度300m/min、热针温度60°C、热针前后的牵伸倍数1. 2 1. 5、总牵伸倍数1. 5 2.1、热板温度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品,其特征是:该纺织品中至少30重量%以上的纱线为具有异型断面、由普通聚酯和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的复合纤维不完全牵伸假捻后形成的单纤维纤度在2~15丹尼尔之间、长度方向粗细节相间的假捻变形纱,该纺织品的最大吸水高度在50m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品,其特征是:该纺织品中至少30重量%以上的纱线为具有异型断面、由普通聚酯和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的复合纤维不完全牵伸假捻后形成的单纤维纤度在2 15丹尼尔之间、长度方向粗细节相间的假捻变形纱,该纺织品的最大吸水高度在50mm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其特征是:该纺织品为机织物,其密度覆盖系数为1200 22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其特征是:该纺织品中还含有聚酯/棉混纺纱、聚酯/粘胶混纺纱、棉纤维、麻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其特征是:所述假捻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梅刘同娟张克迪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