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过拒水处理的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49445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过拒水处理的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该纺织品的纤维表面有拒水树脂膜,且该纺织品中全氟辛酸铵化合物的残留量为大于0,小于等于0.05μg/g;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的残留量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0.05μg/g。在日常使用时,该纺织品具有高耐久洗涤性、高安全性、高拒水性、低带水性。

Water repellent treated texti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ater repellent treatment after the textile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textile fiber has a water repellent resin film, the residues of PFOA and the compounds in textiles for more than 0 and less than or equal to 0.05 g / g; residual perfluoroetane sulfonic acid compounds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0 and less than or equal to 0.05 g / g. In daily use, the textile has high durability, high safety, high water repellency and low water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过拒水处理的纺织品。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具有拒水功能的纺织品,主要是经过含有全氟辛酸铵化合物 (全氟辛酸铵化合物的简称为PF0A,以下简称PF0A)及全氟辛烷磺酸盐化合物(全氟辛烷 磺酸盐化合物的简称为,以下简称PF0S)的拒水剂加工的产品。不过体内残留的PFOA及 PFOS高于一定浓度后对人体是有危害的。PFOS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 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生物蓄积性和多种毒性。其中多种毒性为肝脏毒性、雄性生殖毒性、变 异性遗传毒性、神经破坏毒性、发育延迟毒性及内分泌干扰毒性动物实验表明对老鼠的半 致死量为5. ang/L,对老鼠的口服半致死量为251mg/kg。PFOA也有难以在环境中降解,具 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其降解性表现为PFOA在人体内积蓄的半减期为4. 4年。美 国环保署(USEPA)提出PFOA的暴露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美国有毒物质控制 法(US TSCA)”,此类成分被禁止并列入化学品目录清单中。根据以上资料显示,含有PFOA 和PFOS的化学品容易累积在活体器官的脂肪组织,接触含有PFOS和PFOA的化学品时,可 能导致出生婴儿缺陷,降低免疫系统,破坏甲状腺功能。所以使用低含有量无危害性的纺织 品是非常需要及重要的。专利公开号CN10M8908中公开了一种拒水拒油的劳保服装,采用不含PF0A、PF0A 类边缘物质及其前驱体物质的特殊的拒水拒油剂进行处理,但这种服装不具有高拒水性、 优异的耐久洗涤性、不适合作为特殊场合使用面料,比如说耐洗涤、耐摩擦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过拒水处理的、具有优异的拒水性、耐久洗涤性、低 含水率的环保型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具体是指提供一种在日常使用时,具有耐久洗涤性 及优异拒水性的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经过拒水处理的纺织品,该纺织品的纤维表面有拒水树脂膜,且该纺织品中 PFOA的残留量为大于0小于等于5 μ g/g ;PFOS的残留量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5 μ g/g。 该纺织品中氟元素的含量为大于等于ο μ g/g,小于6000 μ g/g ;优选大于等于400 μ g/g,小 于等于3000 μ g/g。拒水树脂膜为覆盖于形成该纺织品的纤维的四周面的拒水树脂膜或者为通过架 桥剂连接在形成该纺织品的纤维四周面的拒水树脂膜。具有连续状树脂膜才能使织物具 有优异的低含水率的特有性能。拒水树脂膜的连续型可以通过扫描电镜拍摄的SEM照片 进行判断。具体定义如下(1)非四周面拒水膜覆盖包裹在全部单纤维表面、且呈现断裂 状,或覆盖包裹在单纤维表面呈现连续状、且与相邻单纤维表面拒水膜连为一体的拒水膜; (2)半四周面拒水膜高于50%低于80%数量的单纤维表面覆盖包裹呈现连续状,但与相3邻单纤维表面拒水膜连为一体的拒水膜,其余数量的单纤维表面覆盖包裹呈现断裂状的拒 水膜;(3)四周面拒水膜高于80%数量的单纤维覆盖包裹呈现连续状但与相邻单纤维表 面拒水膜连为一体的拒水膜,其余数量的单纤维覆盖包裹呈现断裂状的拒水膜;(4)真四 周面拒水膜在全部单纤维表面覆盖包裹呈现连续状且与相邻单纤维表面拒水膜间没有树 脂膜的拒水膜。上述四类拒水膜状态判断代号依次为“ X ”;“Δ” ;“〇”;“◎”。具有连续 型四周面拒水树脂膜的纺织品具有优异的洗涤耐久性及摩擦耐久性。树脂膜的连续性越 好,其洗涤耐久性及摩擦耐久性越好。该纺织品所采用的原料纤维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不同选择不同的纤 维及不同的纱线进行高密度组织织造。其中优选纺织品为至少含有涤纶、磺酸基改性涤纶、 2-甲基-1,3-丙二醇改性涤纶、尼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高密度机织物。根据JIS L 1092喷雾法,该纺织品的拒水度特性为家庭洗涤前5级;家庭洗涤30 回后自然晾干4级以上、转笼烘干5级;家庭洗涤50回后自然晾干3级以上、转笼烘干4级。 根据JIS L 1092邦迪斯门法,该纺织品的拒水度特性为洗涤前4级以上、家庭洗涤30回后 自然晾干3级以上、家庭洗涤50回后自然晾干2级以上。该纺织品中的含氟拒水树脂加工品还具有优异的拒油性,其拒油性特性为洗涤前 6级以上、洗涤30回后3级以上、洗涤50回后2级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经过拒水处理的纺织品的生产方法如下选用原料进行织物织造后再进 行功能性后整理,整理工艺按照下述处方进行加工液的调配,调配好后,将纺织物放入加工 液中浸轧,再在温度为80 200°C的条件下热处理1 20分钟或者在温度为80 150°C 的条件下干燥后,再在130 200°C的条件下进行定型整理处理后得到该纺织品;其中加工 液由下列树脂组成拒水剂20 200g/L架桥剂1 80g/L抗静电剂 0 50g/L渗透剂0 80g/L其余都为水。其中拒水剂及架桥剂的用量选择和加工织物有关系,过大则洗涤耐久性较低,过 小则拒水性能较低。抗静电剂的添加则与使用场所有关系,根据具体情况而添加。渗透剂的 添加量和拒水剂进入织物内部的容易度有关系,过小则渗透不均勻,过大则影响拒水性能。所用拒水剂中PFOA的含有量为大于0小于等于5 μ g/L ;PFOS的含有量为大于等 于O小于等于5 μ g/L ;架桥剂为三聚氰胺类架桥剂、封锁异氰酸酯类架桥剂、氮丙啶类架桥 剂中的至少一种。在配制加工液时建议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首先将各加工液进行软水稀释处理,依 次添加架桥剂、拒水剂、渗透剂进行调配,在调配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进行搅拌,但搅拌速 度不宜过快,以免破乳。在配制整理液时应不断的注意加工液的状态,应根据加工织物的不 同及时进行加工方法、调液方法的局部调整,并且也应根据加工织物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 加工剂及加工剂间比率。将上述整理液加入轧槽内进行浸轧处理,浸轧处理最好采用二浸 ~ 车 Ii O本专利技术纺织品具有高耐久性、高安全性、高拒水性、低带水性以及水中低润湿性的拒水加工纺织品。 附图说明图1为非四周面拒水膜;图2为半四周面拒水膜;图3为四周面拒水膜;图4为真四周面拒水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1.拒水度根据JIS L 10926. 2法测试2.拒水度根据JIS L 10926. 3A法测试3.拒油度根据 AATCC Test Method 118「Oil Repellency HybrocarbonResistanceJ 法测试。4.洗涤处理根据JIS L 0217103法洗涤30回、50回。5.氟元素含有量测试方法为欧盟草案prEm4582氧弹法6. PFOA, PFOS含有量测试方法为(1)分析方法概要本方法采用织物剪碎后利用快速溶液提取仪进行萃取,将萃取液浓缩后采用LC/ MS-MS进行同时定量分析测试。(2)使用药品及测试用仪器A.药品标准PFOS =Sigma公司制、纯度彡97%标准PFOA =Sigma公司制、纯度彡97%甲醇(色谱纯、Merck公司制)甲苯(分析纯)、甲酸(分析纯)、正己烷(分析纯)、丙酮(分析纯)和光纯药制Pres印-C Agri (220mg)和光纯药制Pres印-C Alumina (1700mg)超纯水软水一Elix纯水制造装置一Milli-Q超纯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过拒水处理的纺织品,其特征是:该纺织品的纤维表面有拒水树脂膜,且该纺织品中全氟辛酸铵化合物的残留量为大于0小于等于0.05μg/g;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的残留量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0.05μg/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晔于辉清水壮夫清水敏昭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