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制带隙宽度的Fe-Cr-Si系三元非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3330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0:34
一种可调制带隙宽度的Fe-Cr-Si三元非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半导体材料技术领域。该薄膜材料具有如下通式:Fe3Cr1Six,x为8~18;随着x从8增加到18,带隙宽度从0增加到0.65eV,薄膜结构均为非晶态。该薄膜与普通的二元过渡金属硅化物薄膜相比有如下优点:①Fe3Cr1Six薄膜是一种新型的三元半导体非晶薄膜,可以做到从0到0.65eV较大范围内调制带隙宽度,Cr的作用不单可以影响带隙宽度,而且增加一个组元薄膜的非晶形成能力也会增加;②只要改变组合溅射靶中Fe3Cr1合金片的个数,即可方便地调整Fe3Cr1Six薄膜中Si的比例,进而获得不同带隙宽度;③Fe3Cr1Six薄膜均为非晶态,能够保证成分和性能均匀,有效回避晶态薄膜制备中的晶格失配以及多相混杂等问题。适宜制造近红外探测器等窄带隙半导体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制带隙宽度的Fe-Cr-Si三元非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半导体材料

技术介绍
半导体金属硅化物是太阳能电池用材料之一,它们与单晶硅技术有极好的相容性,具有金属的导电性、高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以及优越的力学稳定性,同时半导体硅化物也以其优越的环境友好特性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过渡族金属硅化物。其中典型的有β-FeSi2和(:6丨2。β-FeSi2具有0.83、.87eV直接带隙,对红外波长有着较大的光吸收系数(α ΜΟ πΓ1,1.0eV),理论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16 23%,可以用来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光探测器等。同时它在热电领域同样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以用来制备温差发电机、热传感器等。CrSi2也是一种P型半导体,其具有更窄的带隙(0.3(T0.35eV),与其他过渡金属半导体硅化物材料相比,CrSi2晶体与硅衬底之间具有最小的晶格失配率。当前制备β-FeSi2存在的问题如下:(I) β -FeSi2是一种线性化合物,在制备体材料或薄膜材料时都极易生成Fe和Si的其它中间化合物(如ε-FeSi和C1-FeSi2),出现多相混杂的状况。其晶体中还极易出现层错、孪晶等缺陷,因此很难得到高质量纯的β -FeSi2材料。(2) P-FeSi2在用于光电领域时,多数以单晶Si为基制备薄膜,但存在较大的膜基失配问题,导致其很多性能未能达到理论预期。 (3)目前使用不同方法制备的二元P-FeSi2材料,其带隙宽度在0.87eV左右变化,虽略有不同,但不能进行调制。加入第三组元后的晶态三元FeSi2型材料则很容易出现相分离的现象,带隙宽度虽然能较大范围调制,但是增加了结构的不稳定性,使得多相混杂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不足,在二元β-FeSi2研究的基础上,用Cr元素替代β-FeSi2结构中四分之一的Fe元素,通过调整Fe-Cr-Si三元系统中Si的含量来较大范围的调制带隙宽度。同时采用制备非晶态薄膜的方式,有效回避晶态薄膜中晶格失配及多相混杂等问题,而且非晶态能够保证成分均匀,进而保证性能稳定。本专利技术旨在制备一种可调制带隙宽度的Fe-Cr-Si三元非晶薄膜,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扩展材料的适用范围。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制带隙宽度的Fe-Cr-Si系三元非晶薄膜具有如下通式=Fe3Cr1Six, χ为8 18 ;随着χ从8增加到18,该非晶薄膜材料的带隙宽度从O增加到0.65eV,薄膜结构始终为非晶态。所述的可调制带隙宽度的Fe-S1-Cr系三元非晶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下列步骤:(一)制备合金溅射靶材,其步骤如下:①备料:按照Fe与Cr原子百分比3:1称取各组元量值,待用Fe、Cr金属原料的纯度为99.9%以上;②Fe3Cr1合金锭的熔炼:将金属的混合料放在熔炼炉的水冷铜坩埚内,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的方法在氩气的保护下进行熔炼,首先抽真空至10_2Pa,然后充入氩气至气压为0.03±0.0lMPa,熔炼电流密度的控制范围为150± lOA/cm2,熔化后,再持续熔炼10秒钟,断电,让合金随铜坩埚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其翻转,重新置于水冷铜坩埚内,进行第二次熔炼;前述过程反复熔炼至少3次,得到成分均匀的Fe3Cr1合金锭;③Fe3Cr1合金棒的制备:将Fe3Cr1合金锭置于连有负压吸铸装备的水冷铜坩埚内,在氩气保护下用上述真空电弧熔炼法熔炼合金,首先抽真空至10_2Pa,然后充入氩气至气压为0.03±0.0lMPa,熔炼所用电流密度为150± lOA/cm2,熔化后,再持续熔炼10秒钟,断电,同时开启负压吸铸装置,让合金熔体充入圆柱形铜模型腔中,冷却至室温,得到要求规格的Fe3Cr1合金棒;④合金贴片的制备:用低速锯将合金棒切成所需厚度的合金小片;⑤合金溅射靶材的制备:用导电银胶将Fe3Cr1合金片粘贴在溅射所用纯度为99.999%的基础Si靶上,或者将Fe3Cr1合金片直接镶嵌到有孔的纯度为99.999%基础Si靶上制成组合合金溅射靶材;(二)制备Fe-S1-Cr系三元非晶薄膜,其步骤如下:①磁控溅射薄膜制备的Si(IOO)和Al2O3(OOOl)基片清洗:两种基片都需经过丙酮、酒精和去离子水超声波清洗各10分钟;另外Si基片还需放入5%的HF中浸泡2 3分钟,取出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最后用N2将`两种样品吹干后放入真空室;②磁控溅射设备抽真空:样品和靶材都放入真空室后,设备机械泵粗抽真空至5Pa以下,然后采用分子泵进行精抽真空,真空度抽至8.0X ICT4Pa ;③真空度达到所需的高真空后,充入纯度为99.999%的氩气至气压2Pa,让靶材起辉,然后调节氩气流量到10.0Sccm,工作气压调制0.5Pa,溅射功率85 120W,靶基距为8 12cm,溅射时间为6(T90min,溅射完毕后,设备冷却30min,取出三元Fe-S1-Cr薄膜样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的Fe3Cr1Six是非晶态薄膜材料,薄膜的生长速率约为5nm/min,所制备的Fe3Cr1Six薄膜的带隙宽度可以通过Si含量的不同进行调制,故而扩大其使用范围。在Si (100)和 Al2O3(OOOl)基片上制备 Fe3Cr1Six(X=ClS)薄膜,用 Cr 元素替代β -FeSi2结构中四分之一的Fe元素,溅射过程中采用的靶材合金贴片的成分比例只有一种=Fe3Cr1,通过改变合金片的个数,就能改变Fe3Cr1Six薄膜中Si的比例,进而得到具有不同带隙宽度的非晶态薄膜。该方法具有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薄膜的均匀性好,便于产业化等优点。所制备的薄膜带隙可调,附着性能好,应用前景广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可调制带隙宽度的Fe-Cr-Si系三元非晶薄膜具有如下通式=Fe3Cr1SipxSflS ;随着χ从8增加到18,带隙宽度从O增加到0.65eV,薄膜结构始终为非晶态。把Fe3Cr1Six(x=8 18)薄膜与普通的二元过渡金属硅化物薄膜相比有如下优点:①Fe3Cr1Six薄膜是一种新型的三元半导体非晶薄膜,可以做到从O到0.65eV较大范围内调制带隙宽度,Cr的作用不单可以影响带隙宽度,而且增加一个组元薄膜的非晶形成能力也会增加;②只要改变组合溅射靶中Fe3Cr1合金片的个数,就可以方便地调整Fe3Cr1Six薄膜中Si的比例,进而获得实际所需的不同带隙宽度逾所制备的Fe3Cr1Six(X=ClS)薄膜均为非晶态,能够保证成分和性能均匀,有效回避晶态薄膜制备中的晶格失配以及多相混杂等问题。适宜制造近红外探测器等窄带隙半导体器件。附图说明图1是三元非晶薄膜Fe3Cr1Si8的TEM形貌像和膜层区域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图2是三元非晶薄膜Fe3Cr1Siu6的TEM形貌像和膜层区域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图3是三元非晶薄膜Fe3Cr1Si1U的TEM形貌像和膜层区域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图4是三元非晶薄膜Fe3Cr1Si13^的(a T)2 - E关系曲线。图5是三元非晶薄膜Fe3Cr1Si17J的(qT)2 - E关系曲线。图1、2、3中,由TEM结果可知,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薄膜膜基界面清晰,膜层比较平整、连续,且厚度均匀,而膜层区域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除了看到明显的漫散环外,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制带隙宽度的Fe?Cr?Si系三元非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通式:Fe3Cr1Six,x为8~18;随着x从8增加到18,该非晶薄膜材料的带隙宽度从0增加到0.65eV,薄膜结构始终为非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制带隙宽度的Fe-Cr-Si系三元非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通式:Fe3Cr1SipxSflS ;随着x从8增加到18,该非晶薄膜材料的带隙宽度从O增加到0.65eV,薄膜结构始终为非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制带隙宽度的Fe-S1-Cr系三元非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下列步骤: (一)制备合金溅射靶材,其步骤如下: ①备料:按照Fe与Cr原子百分比3:1称取各组元量值,待用Fe、Cr金属原料的纯度为·99.9%以上; ②Fe3Cr1合金锭的熔炼:将金属的混合料放在熔炼炉的水冷铜坩埚内,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的方法在氩气的保护下进行熔炼,首先抽真空至10_2Pa,然后充入氩气至气压为·0.03±0.0lMPa,熔炼电流密度的控制范围为150± lOA/cm2,熔化后,再持续熔炼10秒钟,断电,让合金随铜坩埚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其翻转,重新置于水冷铜坩埚内,进行第二次熔炼;前述过程反复熔炼至少3次,得到成分均匀的Fe3Cr1合金锭; ③Fe3Cr1合金棒的制备:将Fe3Cr1合金锭置于连有负压吸铸装备的水冷铜坩埚内,在氩气保护下用上述真空电弧熔炼法熔炼合金,首先抽真空至10_2Pa,然后充入氩气至气压为0.03±0.0lMPa,熔炼所用电流密度为150± lOA/cm2,熔化后,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娜郑月红董闯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