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净化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针对复合污染的。
技术介绍
微生物的分解处理是水体污染的常用手段,在进行微生物分解处理之前,则需要先进行微生物的培养。然而,在对水体处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多种类型的细菌,如厌氧菌、好氧菌等。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不同罐体对多种类型的菌种进行单独培养,而单独培养的成本相对较高,培养基的加注和培养好的菌液的投放都不方便。另外,现有技术在对微生物培养时,采用单次培养,单次投放,例如,培养在罐体内注入I吨培养基,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培养完成,则将培养好的菌液投放入污水中,再次培养时,需再次注入培养基。对水污染的处理最好的连续而不间断的,间歇培养和投放菌液显然不利于水污染的处理,同时对于以上菌液培养方式,其培养效率低,需要工人值守并定期加入培养基和投放菌液,导致水污染处理能力低,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培养菌液,自动注入培养基和自动投放菌液的水处理复合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水处理复合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用隔板分隔成四个独立的培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处理复合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1)用隔板(2)分隔成四个独立的培养区:好氧区(3)、厌氧区(4)、第一过渡区(5)和第二过渡区(6),所述的第一过渡区(5)和第二过渡(6)均位于好氧区(3)和厌氧区(4)之间,所述的培养区均设有培养基进口(7)和溢流口(8),通过培养基进口(7)持续输入培养基,培养好的菌液自溢流口(8)流向污水处理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复合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包括罐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I)用隔板(2)分隔成四个独立的培养区:好氧区(3)、厌氧区(4)、第一过渡区(5)和第二过渡区(6),所述的第一过渡区(5)和第二过渡(6)均位于好氧区(3)和厌氧区(4)之间,所述的培养区均设有培养基进口(7)和溢流口(8),通过培养基进口(7)持续输入培养基,培养好的菌液自溢流口(8)流向污水处理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复合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1)的中间设有内罐(9),所述的内罐(9)采用导热材料与各个培养区相隔离,内罐(9)中安装有加热棒(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复合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2)的下部为膜材料(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复合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材料(11)的两侧设有用以加固膜材料(11)的网孔板(12),所述的网孔板在ΙΟΟμπι到I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复合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培养装置还包括磁力搅拌器(13)和转子(14),所述的转子(14)分别置于不同培养区内,所述的磁力搅拌器分别置于不同培养区外侧下部,所述的转子与磁力搅拌器一一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复合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区内设有充气石(15),所述的充气石(15)连接有导气管16,所述的导气管(16)上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17)和膜过滤器(18)。7.—种水处理复合微生物连续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启动培养阶段:往罐体中加入培养基,罐体分为四个独立的培养区:好氧区、厌氧区、第一过渡区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宁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河生态水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