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通风结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1655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种电梯用通风结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将轿厢围壁的轿壁(1)上加工出孔;(B)在轿厢围壁的轿顶(2)、轿底(3)安装能够增加通风面积的铆螺母(4)。根据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规定,为保证电梯内空气流通性,轿厢的通风孔的有效面积不得小于轿厢有效面积的1%。且布置的通风孔,要求用一根直径为10mm的坚硬直棒,不可能从轿厢内经通风孔穿过轿壁,保证无异物通过进入轿箱内,对乘客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根据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规定,为保证电梯内空气流通性,轿厢的通风孔的有效面积不得小于轿厢有效面积的1%。且布置的通风孔,要求用一根直径为IOmm的坚硬直棒,不可能从轿厢内经通风孔穿过轿壁,保障电梯内乘客的安全。为满足通风要求,常见的设计方案是在轿顶开设通风孔,但是这样并不能满足有效面积的要求,且一般轿顶都布置有吊顶装潢,开孔太大则会影响轿厢内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风结构,可以满足国家标准中对于电梯的良好通风性要求。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 ,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轿厢围壁的轿壁(I)上加工出孔; (B)在轿厢围壁的轿顶(2)、轿底(3)安装能够增加通风面积的铆螺母(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轿壁的开孔为长腰孔,分别设置在轿壁的上、下方,所述长腰孔的大小为5mmX 30mm,开孔不面对轿厢内乘客。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轿壁两端设置的铆螺母的高度为5mm。本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1.在轿顶上开孔,布置有风机,增强电梯内的空气流动。2.轿厢围壁的四周为开孔结构,扩大通风面积。3.轿厢围壁与轿顶轿底连接处,利用铆螺母结构,安装简便,增加了空气对流间隙,进一步增加了通风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轿顶、轿底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铆螺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轿厢围壁的轿壁I上加工出孔; (B)在轿厢围壁的轿顶2、轿底3安装能够增加通风面积的铆螺母4。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加工后的电梯用通风结构,该结构通过在轿厢围壁的轿壁I上增加开孔,在轿厢围壁的轿顶2、轿底3设置增加通风面积的铆螺母4。轿壁I的开孔为长腰孔,分别设置在轿壁的轿顶2、轿底3上,所述长腰孔的大小为5mmX30mm,开孔不面对轿厢内乘客。所述轿壁两端设置的铆螺母4的高度为5mm,本专利技术安装完成后,此高度则为与轿顶2、轿底3之间的通风间隙;本专利技术采用铆螺母4固定方式,只要通过紧固螺栓即可实现轿壁的安装固定,安全可靠。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在于在满足电梯乘坐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对电梯部分结构的创新性改进,从而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进行的非创造性改进,也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用通风结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将轿厢围壁的轿壁(1)上加工出孔;(B)在轿厢围壁的轿顶(2)、轿底(3)安装能够增加通风面积的铆螺母(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用通风结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轿厢围壁的轿壁(I)上加工出孔; (B)在轿厢围壁的轿顶(2)、轿底(3)安装能够增加通风面积的铆螺母(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通风结构加工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宏俞诚王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