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975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黄连2-4,黄芩8-12,连翘8-12,板蓝根28-32,柴胡4-6,牛蒡子5-7,玄参8-12,薄荷5-7,白僵蚕8-12,夏枯草8-12,海藻8-12,甘草5-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针对流行性腮腺炎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以冬春季节多见,发病年龄以5 9岁小儿为多。本病中医称之为“痄腮”、“蛤蟆瘟”。针对流行性腮腺炎,西医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维生素C等进行治疗,但是存在疗效缓慢,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并且对于幼儿长期经常使用抗生素会降低幼儿自身的免疫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针对流行性腮腺炎内在病邪,辨症施治,针对性强,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黄连2-4,黄芩8-12,连翘8-12,板蓝根28-32,柴胡4-6,牛蒡子5-7,玄参8-12,薄荷5-7,白僵蚕8_12,夏枯草8_12,海藻8-12,甘草5-7。本专利技术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黄连: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 脓。《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用于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连翘:苦;性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风热感冒,温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板蓝根:苦;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柴胡:苦,微寒。归肝经、胆经。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医学启源》: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用于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犹未绎其义。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用于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白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息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主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玉楸药解》:活络通经,驱风开痹。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清肝明目;散结解毒。用于目亦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本草通玄》: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目痛、瘰疬皆系肝症,故建神功。然久用亦防伤胃,与参、术同行,方可久服无弊。海藻:苦;咸;寒。归肺;脾;肾;肝胃经。软坚;消痰;利水;退肿。用于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睾丸肿痛,(广颓)疝。《本经》:主瘦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瘕坚气,腹中上下呜,下十二水肿。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针对温毒蕴结所致的流行性腮腺炎症状,中医认为温毒入里,邪热炽盛,故壮热烦躁。邪热耗伤津液,故口渴饮水。邪毒蕴结少阳之络,故腮部漫肿。舌红苔黄,脉滑数,为温毒蕴结之象。方中之选者,清热解毒,软坚散结。黄连、黄芩清热解毒,连翘消肿散结,板蓝根清热解毒,柴胡疏散退热,牛蒡子利咽散结、解毒消肿,玄参解毒散结,薄荷清头目、利咽喉,白僵蚕化痰散结、解毒利咽,夏枯草散结解毒,海藻软坚退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平衡机体阴阳。针对温毒蕴结所致的流行性腮腺炎症状,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疗效确切,防治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使用效果 对30名流行性腮腺炎患者(4-10岁)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持续治疗I个疗程(7天),其中11例完全治愈,指标恢复正常;17例症状缓解;无效2例,总体有效率达93.3%,且无复发。实例: 患者1:冯某,男性,10岁,口渴,呕吐,左腮漫肿,疼痛,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质红,苔黄,脉象滑数。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3天,左腮肿大开始消退,咽部症状逐渐减轻,继续用药4天,症状完全消失,至今I个月无复发。患者2:吴某,女 性,9岁,咳嗽、发热症状,右腮红肿,咀嚼困难,舌红苔黄。经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后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I周,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至今2个月未见发作。患者3:王某,女性,7岁,两腮部肿大,颈部转动困难,吞咽困难,发热,口渴烦躁。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3天后,症状好转,继续用药3天,上述症状均消失,至今无复发。患者4:谢某,男性,6岁,高热,右侧腮部肿痛,头痛咽痛,咀嚼不便,舌质红。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3天后症状稳定并好转,继续用药3日,症状消失,无复发。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黄连2,黄芩8,连翘8,板蓝根28,柴胡4,牛蒡子5,玄参8,薄荷5,白僵蚕8,夏枯草8,海藻8,甘草5。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黄连2,黄芩8,连翘8,板蓝根28,柴胡4,牛蒡子5,玄参8,薄荷5,白僵蚕8,夏枯草8,海藻8,甘草5 ;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I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实施例2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黄连4,黄芩12,连翘12,板蓝根32,柴胡6,牛蒡子7,玄参12,薄荷7,白僵蚕12,夏枯草12,海藻12,甘草7。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黄连4,黄芩12,连翘12,板蓝根32,柴胡6,牛蒡子7,玄参12,薄荷7,白僵蚕12,夏枯草12,海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黄连2?4,黄芩8?12,连翘8?12,板蓝根28?32,柴胡4?6,牛蒡子5?7,玄参8?12,薄荷5?7,白僵蚕8?12,夏枯草8?12,海藻8?12,甘草5?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黄连2-4,黄芩8-12,连翘8-12,板蓝根28-32,柴胡4-6,牛蒡子5-7,玄参8-12,薄荷5-7,白僵蚕8-12,夏枯草8-12,海藻8-12,甘草5_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黄连3,黄芩10,连翘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家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创佳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