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斌专利>正文

一种组联式高效排管换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410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联式高效排管换热组件,包括管汇接口、换热管汇座、管汇密封法兰、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汇座上设置连通腔体内部的管汇接口,所述换热管束两端分别依次通过管汇密封法兰密封设置于换热管汇座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法兰座-密封垫组合结构,使得换热管束的每根换热管都能有效密封于管汇座中,组件连通装置使得换热组件间相互连接变得便捷,可根据需求将单元组件进行任意组合成各种形式的复合换热装置,以适应不同场合的换热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换热管束与换热管汇之间密封连接的难题,组合式结构设计便于模块化组装,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排管换热装置的实用性和可维护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流体换热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换热效率高,便于集成化加工与组合使用的组联式高效排管换热组件
技术介绍
热能交换不论是在工业还是在民用中都是最常见的能量交换方式,排管式换热是一种最常用的换热方式,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家节能意识的增强,余热能回收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在余热水热能回收中,利用排管式换热装置与冷介质进行热量交换,提高冷介质的温度从而回收余热水的热能。现有技术排管换热装置多为粗径管排换热方式,换热效率低,热能回收利用不充分。尤其对于洗浴二次热水热能回收利用中,由于冷热介质接触时间短,这种粗管径换热方式更是难以达到高效回收热能的目的。中国专利CN202092484U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虽然理论上细管径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但是并未给出具体的实施方式,仅给出了部件的名称,实际如何达到技术效果并没有给出具体且有效的技术方案,比如,如何有效地保证接头与排管之间的密封连接是技术的关键。如果密封不好实际上是难以达到高效换热的技术效果的。现有技术排管换热装置的接头部分采用一体式硬连接结构,一旦硬连接部位漏水,密排管道的维护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联式高效排管换热组件,包括管汇接口(1)、换热管汇座(2)、管汇密封法兰(4)、换热管束(6),所述换热管汇座(2)上设置连通腔体内部的管汇接口(1),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束(6)两端分别依次通过管汇密封法兰(4)密封设置于换热管汇座(2)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联式高效排管换热组件,包括管汇接口(I)、换热管汇座(2)、管汇密封法兰(4)、换热管束(6),所述换热管汇座(2)上设置连通腔体内部的管汇接口(1),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束(6)两端分别依次通过管汇密封法兰(4)密封设置于换热管汇座(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联式高效排管换热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汇座(2)与管汇密封法兰(4)之间设置密封垫(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组联式高效排管换热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汇座(2)为腔体结构,端部设置连通管汇内部的管汇接口( 1),换热管汇座(2)的开口面设置与管汇密封法兰(4)配合的接口 ;所述接口中设置容纳密封垫(3)的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组联式高效排管换热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垫(3)上均布与换热管束密封配合的管间约束密封孔(11)。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组联式高效排管换热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垫(3)为高弹性材料制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联式高效排管换热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束(6)上设置管束定向导架(5);所述的换热管间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