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散热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196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1:11
一种离心式散热扇,包含一扇框、一马达、一扇轮及至少一高度定位件。该扇框包含一基板部及一盖板部,该基板部及该盖板部之间设有一侧墙部,该盖板部设有一进风口,该侧墙部设有一出风口;该马达设置于该扇框内部;该扇轮可旋转地结合该马达;以及该至少一高度定位件设置于该扇框的进风口周边,该高度定位件具有相对的一结合端及一顶抵端,该结合端结合于该扇框的盖板部,该顶抵端与该盖板部之间具有距离;借此,确保离心式散热扇可导入足够的气流,以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散热扇,尤其是一种能够自轴向进风口导入气流,再经由径向出风口侧向导出气流的离心式散热扇
技术介绍
现有散热扇大致包含轴流式散热扇及离心式散热扇两种。其中轴流式散热扇在轴向上分别具有相对的一轴向进风口及一轴向出风口,以便经由该轴向进风口导入气流,再经由该轴向出风口导出气流,进而提供散热功能;又,离心式散热扇则是在轴向上具有一轴向进风口,以及在径向上具有一径向出风口,以便经由该轴向进风口导入气流,再经由该径向出风口侧向导出气流,而同样具有散热功能。然而,以轴流式散热扇而言,由于仅可导引气流朝轴向方向出风进行散热,并无法导引气流朝径向方向出风进行散热;因此,当轴流式散热扇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时,必须组装于热源的上方(如个人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顶面),导致该电子产品的轴向高度无法降低。又,以离心式散热扇而言,则可经由该径向出风口侧向导出气流,故无须组装于热源的上方,以便应用于内部空间有限的各式小型电子产品;然而,当使用者将离心式散热扇安装于电子产品内部时,由于小型电子产品内部空间相当有限,因此,将可能衍生以下两点问题其一、当该离心式散热扇安装完成后,如该离心式散热扇的轴向进风口与电子产品的内侧壁(或电子产品内部的相关构件)之间的距离过小时,将容易导致该轴向进风口无法有效地导入足够的气流及产生噪音,进而影响该离心式散热扇的整体散热效果及使用寿命O其二、当该离心式散热扇安装完成后,如该离心式散热扇的轴向进风口与电子产品的内侧壁(或电子产品内部的相关构件)之间的距离过大时,虽然可确保该轴向进风口具有足够空间导入气流,然而,却相对容易占据电子产品内部过多空间,造成该电子产品不易朝向微型化方向研发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式散热扇,用以确保离心式散热扇在不占空间地安装于电子产品内部后,仍可顺利导入足够的气流,以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根据本技术离心式散热扇,包含一扇框、一马达、一扇轮及至少一高度定位件。该扇框包含一基板部及一盖板部,该基板部及该盖板部之间设有一侧墙部,该盖板部设有一进风口,该侧墙部设有一出风口 ;该马达设置于该扇框内部;该扇轮可旋转地结合该马达;以及该至少一高度定位件设置于该扇框的进风口周边,该高度定位件具有相对的一结合端及一顶抵端,该结合端结合于该扇框的盖板部,该顶抵端与该盖板部之间具有距离。所述扇框具有一第一轴向高度,该高度定位件具有一第二轴向高度,该第二轴向高度占该第一轴向高度的20 % 80 % ;或者,该第二轴向高度较佳占该第一轴向高度的40% 60%。所述高度定位件为数个,该高度定位件为数个立杆,该数个立杆围绕设置于该扇框的进风口周边,该数个立杆彼此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作为侧向入风口。所述高度定位件为相对的至少二挡墙,该至少二挡墙设置于该扇框的进风口周边,该至少二挡墙彼此之间形成至少二缺口,该至少二缺口作为侧向入风口 ;其中该至少二挡墙的其中一挡墙较佳对位该扇框的出风口,该至少二挡墙之间所形成的至少二缺口与该出风口之间具有该其中一挡墙。所述数个高度定位件为至少一立杆或至少一挡墙,该立杆或挡墙设置于该扇框的进风口周边。所述高度定位件为一环墙,该环墙设置于该扇框的进风口周边,该环墙设有一缺口,该缺口作为侧向入风口;其中该环墙较佳对位该扇框的出风口,该缺口与该出风口之间具有该环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助上述结构,本技术用的离心式散热扇不仅可以不占空间地安装于电子产品内部,而且可顺利导入足够的气流,以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O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离心式散热扇的立体外观图。图2: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离心式散热扇的组合剖视图。图3 :本技术离心式散热扇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外观图。图4 :本技术离心式散热扇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外观图。图5 :本技术离心式散热扇再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外观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扇框11基板部12盖板部121进风口122内表面123外表面13侧墙部131 出风口2 马达21轴座22线圈组3 扇轮4 高度定位件4a立杆4b挡墙4c 环墙41结合端42顶抵端5 电子产品51内侧壁Hl第一轴向高度H2第二轴向高度。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及2所示,本技术离心式散热扇包含一扇框1、一马达2、一扇轮3及至少一高度定位件4。该扇框I为能够轴向导入及径向导出气流的框体结构;该马达2结合于该扇框I内部;该扇轮3可旋转地结合于该马达2,以便借助该马达2驱动该扇轮3旋转作动;以及该至少一高度定位件4结合该扇框1,用以确保该扇框I能够导入足够的气流。本技术扇框I可为各种能够供该马达2及该扇轮3容置且供气流以轴向方向导入及径向方向导出的中空框体结构,该中空框体结构可为各种几何形状的结构设计,例如多角形、圆形或椭圆形等;本较佳实施例中,揭示该扇框I为四方形的框体结构。该扇框I具有一第一轴向高度Hl,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扇框I主要包含一基板部11及一盖板部12,该基板部11及该盖板部12之间具有一间距,以供该基板部11及盖板部12之间设置一侧墙部13 ;其中该基板部11、盖板部12及侧墙部13彼此之间的结合及成型方式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该侧墙部13是一体射出成型结合于该基板部11的外周缘,该盖板部12为一盖板,该盖板可拆装地结合于该侧墙部13。该扇框I的盖板部12设有一进风口 121,如图2所示,且该盖板部12另具有相对的一内表面122及一外表面123,该内表面122朝向该扇框I内部,该外表面123朝向该扇框I外部;该侧墙部13则设有一出风口 131 ;借此,以构成一离心式散热扇的扇框结构,且该进风口 121及出风口 131的设置位置及数量可配合不同需求作改变;又,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轴向高度Hl是指该扇框I的盖板部12的外表面123至该基板部11的底面的距离,其中该基板部11的底面是指该基板部11远离该盖板部12的一侧表面。本技术马达2设置于该扇框I内部,且位于该基板部11及该盖板部12之间;其中该马达2为各种可供该扇轮3结合后,用以驱动该扇轮3旋转作动的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该马达2包含一轴座21及一线圈组22。该轴座21可一体或能够拆装地结合于该扇框I的基板部11 ;该线圈组22 (可包含如硅钢片、线圈及绝缘套等构件)设置于该轴座21外周边,用以电连接一驱动电路(未绘示),以便配合该线圈组22驱动该扇轮3旋转作动。该扇轮3可旋转地结合该马达2 ;本实施例中,该扇轮3可旋转地结合该马达2的轴座21,且该扇轮3较佳容置于该扇框I内部。该至少一高度定位件4设置于该进风口 121周边,其中该至少一高度定位件4具有相对的一结合端41及一顶抵端42,该结合端41结合于该扇框I的盖板部12 (结合方式为可拆装的结合或一体成型的结合),该顶抵端42与该盖板部12之间具有距离,借此使该高度定位件4的顶抵端42至该扇框I的盖板部12的外表面123之间具有一第二轴向高度H2,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轴向高度H2可占该第一轴向高度Hl的20% 80%;较佳该第二轴向高度H2占该第一轴向高度Hl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扇框,包含一个基板部及一个盖板部,该基板部及该盖板部之间设有一个侧墙部,该盖板部设有一个进风口,该侧墙部设有一个出风口;一个马达,设置于该扇框内部;一个扇轮,能够旋转地结合该马达;以及至少一个高度定位件,设置于该扇框的进风口周边,该高度定位件具有相对的一个结合端及一个顶抵端,该结合端结合于该扇框的盖板部,该顶抵端与该盖板部之间具有一个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扇框,包含一个基板部及一个盖板部,该基板部及该盖板部之间设有一个侧墙部,该盖板部设有一个进风口,该侧墙部设有一个出风口 ; 一个马达,设置于该扇框内部; 一个扇轮,能够旋转地结合该马达;以及 至少一个高度定位件,设置于该扇框的进风口周边,该高度定位件具有相对的一个结合端及一个顶抵端,该结合端结合于该扇框的盖板部,该顶抵端与该盖板部之间具有一个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扇框具有第一轴向高度,该高度定位件具有第二轴向高度,该第二轴向高度占该第一轴向高度的20 % 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轴向高度占该第一轴向高度的40% 60%。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离心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高度定位件为数个。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高度定位件为数个立杆。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数个立杆围绕设置于该扇框的进风口周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广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