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及其冷却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302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冷却系统及其冷却组。该冷却系统包括:一热源组、一冷却组、一冷却循环管路及一驱动件。该热源组具有数个热源。该冷却组具有呈并联排列设置的数个散热排,该数个散热排各具有至少一导热件,该导热件设置数个热传导部,该数个热传导部分别接触该数个热源的至少一表面。该冷却循环管路用以连通该导热件的该流道。该驱动件设置于该冷却循环管路。藉此,该热源组的该数个热源可构成并排设置的数组独立区隔的散热传导机制,以提升整体散热传导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系统及其冷却组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冷却系统及其冷却组,特别是一种可用于对各式动力机构的数个热源进行降温的冷却系统及其冷却组。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各式动力机构,为提供其驱动的主要能源,通常会伴随着如何有效解决该动力机构中所产生的散热问题。举例而言,现今车辆的发展趋势中,车辆替代能源发展为相当重要的议题,其中电动车更被视为可行性相当高的选项之一。又,现有电池组可作为电动车驱动的主要能源,作为提供能量的一种能量储存装置,该电池组通常由数个电池及电力管理系统所组成,且必需考量是否可满足电动车的动力要求及安全性。因此,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的该电池组,方可确保电动车的稳定运作及提升整体充电速度。现有电池组普遍利用现有电池冷却板进行散热,该现有电池冷却板可将该电池组的数个电池以串联方式予以连接。藉此,该电池冷却板内部形成具有冷却液的数个冷却水孔,用以同时对该数个电池进行散热。然而,由于上述现有电池冷却板利用串联方式连接该数个电池,当现有电池组所设置的电池数量过多时,串联于现有电池冷却板末段部位的该数个电池,容易因散热效果逐渐递减的因素,导致整体散热传导效率不佳,造成电动车的运作稳定性及安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包括一热源组、一冷却组、一冷却循环管路及一驱动件。该热源组具有数个热源。该冷却组具有呈并联排列设置的数个散热排,该数个散热排各具有至少一导热件,该导热件内部设置至少一流道,且该导热件设置数个热传导部,该数个热传导部分别接触该数个热源的至少一表面。该冷却循环管路用以连通该导热件的该流道。该驱动件设置于该冷却循环管路,用以驱动该冷却循环管路的一冷却流体于该流道及该冷却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用于冷却系统的冷却组。该冷却组包括:数个散热排,呈并联排列设置,该数个散热排各具有至少一导热件,该导热件包括:至少一流道,设置于该导热件的内部;及数个热传导部,设置于该导热件,用以接触数个热源的至少一表面。因此,利用呈并联排列设置的该数个散热排,可确保该热源组的该数个热源构成并排设置的数组独立区隔的散热传导机制,以达到提升整体散热传导效率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立体外观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俯视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冷却组的散热排的立体分解图;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冷却组的散热排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冷却组的散热排具有二导热件的局部俯视图;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冷却组的散热排具有二导热件的局部俯视图;图8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冷却组的散热排具有单一导热件的局部俯视图;及图9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冷却组的散热排具有单一导热件的局部俯视图。符号说明:1.冷却系统10.热源组11.热源20.冷却组21.导热件21a.第一端部21b.第二端部30.冷却循环管路31.第一管路32.第二管路33.第三管路40.驱动件50.散热组200.散热排211.流道212.热传导部212a.圆弧212b.圆弧213.第一连通口214.第二连通口215.第一箱体216.第二箱体511.散热风扇512.散热鳍片组D.间隙具体实施方式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立体外观图。配合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冷却系统1包括一热源组10、一冷却组20、一冷却循环管路30及一驱动件40。该冷却系统1可针对各式动力机构于驱动程中所产生的热源进行有效率地散热。在一实施例中,该热源组10可为电动车驱动的主要能源的一电池组。该热源组10具有数个热源11,该数个热源11可为该电池组的数个电池,但不以上述为限。在一实施例中,该冷却组20具有呈并联排列设置的数个散热排200,该数个散热排200各具有至少一导热件21,该导热件21内部设置至少一流道211,且该导热件21设置数个热传导部212,该数个热传导部212分别接触该数个热源11的至少一表面,其接触方式可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在一实施例中,该导热件21的表面设置数个热传导部212,该数个热传导部212分别接触该数个热源11的至少一侧表面。在一实施例中,该导热件21的表面可为内表面、外表面或侧面等。在一实施例中,该数个热传导部212设置于该导热件21的内表面,以接触该数个热源11的至少一侧表面。在一实施例中,该冷却循环管路30用以连通该导热件21的该流道211。该驱动件40(如泵浦等)设置于该冷却循环管路30,用以驱动该冷却循环管路30的一冷却流体于该流道211及该冷却循环管路30中循环流动。其中该冷却流体可为各种具冷却降温作用的流体,例如:水或致冷剂等;当该热源组10为电动车的该电池组时,该冷却流体较佳为不导电的液体。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俯视图。配合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该热源冷却系统1可利用呈并联排列设置的该数个散热排200的结构设计,使该数个散热排200可分别连接该热源组10的该数个热源11,确保该热源组10的该数个热源11同样可配合该数个散热排200,构成并排设置的数组独立区隔的散热传导机制。亦即每一个该散热排200仅连接可负荷其散热需求的预定数量的该热源11,以有效降低该散热排200末段部位的该数个热源11的散热效果递减问题。举例而言,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热源冷却系统1的该散热排200为十个,该数个散热排200呈并联排列设置,用以分别连接十个该热源11,该十个该热源11为该散热排200可负荷其散热需求的数量(可视实际需求及测试增减热源11数量)。详言之,其中任一该散热排200均可同步地仅针对该热源组10中的该十个热源11进行快速冷却降温作用,以提升整体散热传导效率,如该热源组10为电动车的电池组时,更可提升电动车的运作稳定性及安全性。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冷却组的散热排的立体分解图。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冷却组的散热排的局部立体外观图。配合参阅图4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该散热排200的该导热件21可具有相对一第一端部21a及一第二端部21b,该第一端部21a及该第二端部21b之间设置该数个热传导部212,该第一端部21a设置至少一第一连通口213,该第二端部21b设置至少一第二连通口214,该第一连通口213及该第二连通口214分别连通于该流道211的相对两端。藉此,利用该流道211的相对两端所设置的该第一连通口213及该第二连通口214,使该冷却循环管路30可通过该第一连通口213及该第二连通口214与该流道211呈直接或间接相互连通,以供该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热源组,具有数个热源;/n一冷却组,具有呈并联排列设置的数个散热排,所述数个散热排各具有至少一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内部设置至少一流道,且所述导热件设置数个热传导部,所述数个热传导部分别接触所述数个热源的至少一表面;/n一冷却循环管路,用以连通所述导热件的所述流道;及/n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冷却循环管路,用以驱动所述冷却循环管路的一冷却流体于所述流道及所述冷却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16 TW 109101451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热源组,具有数个热源;
一冷却组,具有呈并联排列设置的数个散热排,所述数个散热排各具有至少一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内部设置至少一流道,且所述导热件设置数个热传导部,所述数个热传导部分别接触所述数个热源的至少一表面;
一冷却循环管路,用以连通所述导热件的所述流道;及
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冷却循环管路,用以驱动所述冷却循环管路的一冷却流体于所述流道及所述冷却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排的所述导热件具有相对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所述数个热传导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至少一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端部设置至少一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及所述第二连通口分别连通于所述流道的相对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的所述数个热传导部的形状对应所述数个热源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以一金属型材挤压弯折形成一体波浪形状,使所述数个热传导部分别形成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以一圆为基准,所述导热件的所述数个热传导部为所述圆的二分之一的圆弧或所述圆的四分之一的圆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散热排的所述导热件各为一个,所述导热件贴合于所述热源的一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散热排的所述导热件各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热件呈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导热件分别贴合于所述热源的相对二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散热排的两相对所述导热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相互叠合,所述数个散热排的两相对所述导热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相互叠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散热排的两相对所述导热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数个散热排的两相对所述导热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具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设置一第一箱体及一第二箱体,所述数个散热排之所述导热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结合所述第一箱体,所述数个散热排的所述导热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结合所述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连通于所述冷却循环管路的一端及所述第一连通口之间,所述第二箱体连通于所述冷却循环管路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箱体之间设置一散热组,所述冷却循环管路具有一第一管路、一第二管路及一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结合连通于所述第一箱体及所述驱动件之间,所述第二管路结合连通于所述驱动件及所述散热组之间,所述第三管路结合连通于所述散热组及所述第二箱体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李振学连颜杨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广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