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4022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0:10
一种运架一体式箱梁架桥机设备中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包含油箱、泵送组件、液压油分配组件、两个车轮驱动组件及回油组件,该油箱通过管路连接至泵送组件,该泵送组件连接至液压油分配组件以将油箱内的液压油泵送至液压油分配组件,该液压油分配组件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该两个车轮驱动组件以将液压油分配至车轮驱动组件,各车轮驱动组件固接于驮梁小车的车轮上以实现液压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其由液压泵站、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等组成的开式行走回路,不仅满足小车行走速度调整的要求,且提高了稳定性,避免了动力系统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道施工的运架一体机的
,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提高运行稳定性和施工效率的一种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在山岭铁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运架一体机也在其中大显身手。运架一体机及多种功能为一身,能进行运输、架设等多个步骤,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山岭地区客运专线箱梁架设的速度和效率,更节约了施工成本,安全性能也得到保障。国内采用主机动力室提供动力与驮梁小车构成闭式液压系统的工作方式,由于大排量液压泵在小流量工作时很不稳定,决定了设备在该工况下整机会前后窜动特性,从而产生设备运行时对导梁部分的冲击载荷。且这种施工工艺要求电控系统对驱动泵进行精确控制,一但电控系统出现 故障,主机动力室存在超量供油的可能,从而可能导致台车的超速运行,而这种潜在的超速可能性会威胁安全施工。现有的驮梁小车驱动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改进动力的提供方式,以增加整机重载抽导梁时的稳定性。为此,本技术的设计者针对市场上现有运架一体机在重载抽导梁时,整机稳定性不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的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其改进运架一体机重载抽导梁工况时的动力提供方式,使整机平稳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其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其由液压泵站、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等组成的开式行走回路。不仅满足小车行走速度调整的要求,且提高了稳定性,避免了动力系统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该方案由于泵的排量和电机的转速恒定,通过电控调节比例阀阀芯开口实现无级调速,更重要的是不存在运行超速的可能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包含油箱、泵送组件、液压油分配组件、两个车轮驱动组件及回油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油箱通过管路连接至泵送组件,该泵送组件连接至液压油分配组件以将油箱内的液压油泵送至液压油分配组件,该液压油分配组件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该两个车轮驱动组件以将液压油分配至车轮驱动组件,各车轮驱动组件固接于驮梁小车的车轮上以实现液压油驱动。其中该泵送组件包含吸油滤清器、齿轮泵和单向阀,齿轮泵的入口通过吸油滤清器连接管路至油箱,齿轮泵的出口通过单向阀连接管路至液压油分配组件。其中该液压油分配组件包含三位四通电磁换向比例阀及平衡阀,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比例阀的入口连接管路至单向阀的出口,平衡阀的第一入口连接至三位四通电磁换向比例阀的出口,对应的第一出口连接至车轮驱动组件的入口,平衡阀的第二入口连接至车轮驱动组件的出口,对应的第二出口连接至回油组件的入口。其中该车轮驱动组件包含左液压马达和右液压马达,该左液压马达和右液压马达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平衡阀的第一出口,该左液压马达和右液压马达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平衡阀的第二入口。其中该回油组件包含散热器和磁性回油滤清器,该散热器的入口连接至平衡阀的第二出口,散热器的出口连接至磁性回油滤清器的入口,该磁性回油滤清器的出口连接至油箱。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的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结构简单,采用了通用元件,装配更加便利,维护更加简单;2、成本低廉,体积较小;3、通过单独提供动力给驮梁小车,不需要主机动力,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 生倉泛;4、液压控制性能好,使驮梁小车的运行更加可控,精度更高。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技术应用于运架一体机进行重载抽导梁时的工况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的具体结构图。附图标记11 :主机;12 :驮梁小车;13 :液压驱动系统;1 :磁性回油滤清器;2 :吸油滤清器;3 :齿轮泵;4 :空气滤清器;5 :散热器;6 :单向阀;7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比例阀;8 :平衡阀;9 :左液压马达;10 :右液压马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显示了进行重载抽导梁时的运架一体机,该运架一体机包含主机11、驮梁小车12和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13,驮梁小车位于运架一体机导梁的上部,该液压驱动系统13位于驮梁小车12上,其具体运行步骤如下当主机11与驮梁小车12对接后配合进行过孔后抽送导梁时,将主机11的动力隔断,连接驮梁小车12的液压驱动系统13,进入驮梁小车12的重载抽导梁工况,此时主机11前后的动力室熄火,驮梁小车11通过自身的液压驱动系统13驱动驮梁小车12进行重载抽导梁工况。该液压驱动系统包含油箱、泵送组件、液压油分配组件、两个车轮驱动组件及回油组件,油箱通过管路连接至泵送组件,该泵送组件连接至液压油分配组件以将油箱内的液压油泵送至液压油分配组件,该液压油分配组件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该两个车轮驱动组件以将液压油分配至车轮驱动组件,各车轮驱动组件固接于驮梁小车的车轮上以实现液压油驱动。参见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液压驱动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泵送组件包含吸油滤清器2、齿轮泵3和单向阀6,齿轮泵3的入口通过吸油滤清器2连接管路至油箱,齿轮泵3的出口通过单向阀6连接管路至液压油分配组件。其中,液压油分配组件包含三位四通电磁换向比例阀7及平衡阀8,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比例阀7的入口连接管路至泵送组件的出口,在本实施例中,其入口连接至单向阀6的出口,平衡阀8的第一入口连接至三位四通电磁换向比例阀7的出口,其对应的第一出口连接至车轮驱动组件的入口,平衡阀8的第二入口连接至车轮驱动组件的出口,其对应的第二出口连接至回油组件的入口。其中,车轮驱动组件包含左液压马达9和右液压马达10,该左液压马达9和右液压马达10的一端连接至液压油分配组件的一个出口,在本实施例中,该左液压马达9和右液压马达1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平衡阀8的第一出口,该左液压马达9和右液压马达10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平衡阀8的第二入口。 其中,回油组件包含散热器5和磁性回油滤清器1,该散热器5的入口连接至平衡阀8的第二出口,散热器5的出口连接至磁性回油滤清器I的入口,该磁性回油滤清器I的出口连接至油箱,由此实现了整个液压控制系统的回路。在液压驱动时,齿轮泵3启动,液压油经过吸油滤清器2、空气滤清器4,再经过单向阀6,此时控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比例阀7到位,油路经过平衡阀8,进入到左、右液压马达9和10。油路经过散热器5、磁性回油滤清器I回到油箱。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采用了通用元件,装配更加便利,维护更加简单;2、成本低廉,体积较小;3、通过单独提供动力给驮梁小车,不需要主机动力,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 生倉泛;4、液压控制性能好,使驮梁小车的运行更加可控,精度更高。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案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案例,但本技术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案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技术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技术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案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包含油箱、泵送组件、液压油分配组件、两个车轮驱动组件及回油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油箱通过管路连接至泵送组件,该泵送组件连接至液压油分配组件以将油箱内的液压油泵送至液压油分配组件,该液压油分配组件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该两个车轮驱动组件以将液压油分配至车轮驱动组件,各车轮驱动组件固接于驮梁小车的车轮上以实现液压油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驮梁小车液压驱动系统,包含油箱、泵送组件、液压油分配组件、两个车轮驱动组件及回油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油箱通过管路连接至泵送组件,该泵送组件连接至液压油分配组件以将油箱内的液压油泵送至液压油分配组件,该液压油分配组件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该两个车轮驱动组件以将液压油分配至车轮驱动组件,各车轮驱动组件固接于驮梁小车的车轮上以实现液压油驱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泵送组件包含吸油滤清器、齿轮泵和单向阀,齿轮泵的入口通过吸油滤清器连接管路至油箱,齿轮泵的出口通过单向阀连接管路至液压油分配组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压油分配组件包含三位四通电磁换向比例阀及平衡阀,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扬党春太徐国学陈家乐于分超罗璞黄超张泽政胡超舒俊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