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不截流式反冲排污油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33296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22:59
一种换向不截流反冲排污油滤器,包括过滤筒、滤油阀和阀座,过滤筒安装在滤油阀上端,滤油阀安装在阀座上,滤油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盖,其中阀芯位于阀体的阀腔内,并与阀腔内壁配合,阀体前端与阀盖连接,阀盖上设置有提升压紧装置以及换向手柄对阀芯进行压紧、换向控制,通过阀芯周向转动控制阀体内部进、出油流道的通断,实现反冲清洗功能和排污功能,同时还可对过滤筒之间的工况进行相互切换,并且转换工作油筒时不会断流,以保证滤油器工作的连续性,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各组成部分分体制作,方便加工,组装灵活方便,且连接紧密,整体性好,保证运行稳定安全,而特殊的流道设计降低了流动阻力,极大的降低压损,优化了过滤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燃油过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有反冲排污功能及换向不截流的油滤器。
技术介绍
机械设备在冷却、润滑或使用燃油时,对油品的清洁度有相关使用要求。为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燃烧质量,一般需要对使用油油体内含有的有害杂质进行过滤清除后方可使用,而油滤器内外部设计结构是否合理对油滤器的工作状态、使用寿命、操控难易程度及过滤效果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就目前市面上的油滤器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或涉及缺陷1、传统油滤器一般用拉杆或在滤芯组件下部用螺纹与阀体部连接,因此或占用了流道的有效流通面积,在较高油压下容易造成单个螺纹连接失效而引发事故;2、油滤器流道一般是螺旋上升式或方形流道式,由于结构的局限往往造成流道狭小,影响流通面积,增加压损;3、传统油滤器的放气装置采用螺塞或单独使用排气阀形式,由于油滤器工作时油温高、压力大不利于观测油液;4、传统油滤器的阀芯与阀腔在工作中配合抱死后极不容易分离,或者采用多个螺栓将阀芯顶起的方式,该方式采用螺栓较多,工人操作耗时长,滤油效率低。此外,传统油滤器对滤网片一般未设防护装置,且进出油口的结构形式比较单一,不具备工作中反冲排污功能,同时在工作油筒换向时频繁出现瞬间断流现象。因此,在机械设备用油过滤设备
,亟待开发出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新型油滤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体制造后组合的,配合紧密程度高,结构稳固性强,过滤油流畅通性好,可适应不同安装和进出接口的要求的换向不截流式反冲排污油滤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换向不截流式反冲排污油滤器,包括过滤筒、滤油阀和阀座,过滤筒安装在滤油阀上端,滤油阀安装在阀座上。滤油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盖,其中阀芯位于阀体中部开有圆台状阀腔内,并与阀腔内壁配合,阀体前端与阀盖连接,而阀体下端依次设有相互间隔且与阀腔连通的进油主流道、出油主流道和排污孔,上端为圆形安装座,中部和边部分别设有与阀腔连通的进油分流道和出油分流道,边缘部开有环形密封安装槽,出油分流道的进口成圆筒状,进油分流道为等截面流道,即为等深流道,并环绕出油分流道布置,进出分流道间的分隔面的上端面沿进油分流道进口轴心周向均布螺孔,其中,阀体前端通过螺栓与阀盖固定连接,阀盖上安有提升压紧装置,其阀杆的轴肩与阀芯一端连接;所述的阀芯呈与阀腔配合的圆台状,沿圆台顶面(小端)至底面(大端)轴向上依次开有周向截面未闭合的环形出油流道、进油流道和闭合的环形排污凹槽,三者之间有与阀腔配合的圆台面相互分隔,在进油流道相背的锥面上开有弧形槽与排污凹槽连通,其靠近阀芯圆台顶面(小端)的弧形槽轴向边沿不超出进油流道靠近阀芯圆台顶面(小端)的轴向边沿槽端,出油流道、进油流道和排污凹槽分别与阀腔的出油主流道、进油主流道和排污孔一一对应,而进油流道和出油流道所处的阀芯段周向截面所成扇面弦长分别大于进油分流道以及出油分流道在阀腔内壁所形成的开口在周向截面上对应弦长,即通过阀芯的转动阀芯上流道未闭合部分可完全遮挡进油分流道和出油分流道与阀腔的连通口,阀芯周向截面上进油流道和出油流道均成以阀芯的轴心为圆心的扇形环空状。安装在阀体上端的过滤筒包括外筒和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滤管和滤网片,其中过滤管下部固定有环形方冲挡板,挡板以下过滤管管身为闭合的圆筒结构,其下端设有连接法兰,挡板以上过滤管筒身周向均布槽孔,其顶端封闭并固定连接有凸形接头,其顶端开有螺孔,凸出段外部攻有外螺纹;滤网片和密封圈重复叠加后套装在在滤管上,其下部与防冲挡板顶接,上部与安装在滤管上的网片挡板顶接,网片挡板的另一侧与套装在凸形接头和滤管外部的压紧弹簧相接,并通过凸形接头上的锁紧螺母和压板将压紧弹簧压紧,凸形接头顶端通过拉紧螺栓与外筒联接,所述的外筒顶部设有排放阀。阀座呈方形状,顶端面沿阀座轴向依次设有边缘部均开有密封槽的排污接口、进油主流道接口和出油主流道接口,分别通过阀座内相互独立的连通流道与外界连通。所述的滤芯组件的滤管通过下端的连接法兰固定在安装座的出油分流道的流道口上,并通过拧紧装在凸形接头顶部螺孔内的拉紧螺栓将外筒底端固定在密封安装槽内,滤管内空通过出油分流道与阀体的阀腔连通,外筒与滤芯组件间的环空则通过进油分流道与阀体的阀腔连通,而阀体下端固定在阀座顶端面上,排污孔、进油主流道、出油主流道分别与排污接口、进油主流道接口、出油主流道接口相接。本技术是由分体制造的阀座、滤油阀和滤筒组装而成的滤油设备,阀座上的外部出口通过排污接口、进油主流道接口和出油主流道接口与阀体对应流道口相接,而阀体上端圆形安装座连接起过滤作用的滤筒,其滤管下部出口和外筒内空分别与分出油流道和分进油流道连通,而分出油流道和分进油流道分别与装有阀芯的阀腔连通,阀腔再与阀体底部相互独立的出油主流道、进油主流道和排污孔相连通,通过由提升压紧装置压紧并制动的圆台状阀芯控制分进油流道或分出油流道与阀腔连通的通断,从而实现油滤器自下而上的滤网片过滤输出、自上而下的反冲排污和残余油排泄清理,以及实现单筒工作或双筒同时工作,且转换工作油筒时不断流的目的。作为优化,所述出油流道17截面所成的扇形环空的圆心角大于进油流道截面所成的扇形环空的圆心角,单侧的差值为n,所述弧形槽在进油流道所处的阀芯段截面上所形成的缺口对应的圆周角为2β度,其中η的取值范围为(0,90-α-β ),通常取值为10,β的取值范围为(90-3CI,90_α ),通常取值为20,而进油流道截面所成扇形环空的圆心角为(180+2 α )度,其中α的取值范围为α (0,30],一般α取值25。该β值是为了保证阀芯转动一定角度时当该侧进油分流道关闭时排污弧形槽能与进油分流道接通,即与α值相协调保证阀芯特定功能。进出分流道有了一定开口角度差后,在旋转阀芯一定角度时可以使得阀腔处进油分流道关闭时出油分流道尚未关闭,因而使得原油液流向发生改变,清洁油将从出油分流道流入,流经滤芯并反向冲刷滤网,而后污油从进油分流道沿排污弧形槽流出。该角度的限定范围使得排污弧形槽与该侧进油分流道间的周向密封面的开口角度保持协调。作为优化,所述的排污接口、进油主流道接口和出油主流道接口的组数至少为I组,且相同类型的接口通过共同的外接流道与外界连通,设计多组接口便于阀座对接以形成多组过滤,满足较大过滤油量的需要。作为优化,所述的阀体上端的圆形安装座以阀腔轴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其数量为不少于2个。作为优化,所述阀体底部设有螺孔,阀座的上端面对应布置有用于固连阀体的螺孔,其下端面四周设有地脚,所述地脚上开螺栓孔,方便阀体与阀座的组合安装。作为优化,所述的相互独立的外接流道呈分支状,流道的出口可位于阀座除上端面的部位,其个数不少于2,保证油液在油滤器内部流畅循环过滤,并减小对装置的冲击力。作为优化,所述的排放阀与连接座固定连接,再通过连接座固定在外筒顶部,并与外筒内空连通,排放阀出口端连接有弓I流管,便于外筒内油体分离出的气体排放及防止观测油质时油液的喷溅。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采用特定的阀芯结构实现油滤器反冲清洗功能和排污功能控制功能,还可进行单过滤筒间和单、双过滤筒间的相互切换,并且转换工作油筒时不会断流,保证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向不截流式反冲排污油滤器,包括过滤筒、滤油阀和阀座,过滤筒安装在滤油阀上端,滤油阀安装在阀座上,滤油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盖,其中阀芯位于阀体的阀腔内,并与阀腔内壁配合,阀体前端与阀盖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中部开有圆台状的阀腔,下端依次设有相互间隔且与阀腔连通的进油主流道、出油主流道和排污孔,上端为圆形安装座,中部和边部分别设有与阀腔连通的进油分流道和出油分流道,边缘部开有环形密封安装槽,所述进油分流道为等截面流道,并环绕出油分流道布置,阀体前端通过螺栓与阀盖固定连接,阀盖上安有提升压紧装置,其阀杆连接端与阀芯一端连接;所述的阀芯呈与阀腔相配合的圆台状,沿圆台顶至底方向的下部圆台的侧面上依次开有周向截面未闭合的环形出油流道、进油流道和闭合的环形排污凹槽,并由与阀腔配合的圆台状配合面相互分隔,在进油流道相背的圆台侧面上开有弧形槽与排污凹槽连通,其靠近阀芯顶面的弧形槽弧形槽轴向边沿不超出进油流道的轴向边沿槽端,所述的出油流道、进油流道和排污凹槽分别与出油主流道、进油主流道和排污孔相对应;所述的进油流道和出油流道所处的阀芯段截面所成扇面弦长分别大于进油分流道以及出油分流道在阀腔内壁所形成的开口在周向截面上对应弦长,截面上进油流道和出油流道均成以阀芯的轴心为圆心的扇形环空状;所述的过滤筒包括外筒和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滤管和滤网片,其中滤管上部固定有网片挡板,下部固定有环形防冲挡板,挡板以下滤管管身为闭合的圆筒结构,其下端设有连接法兰,网片挡板与防冲挡板之间的滤管管身周向均布槽孔,滤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形接头并封闭,所述凸形接头顶端开有螺孔,其凸出段外部攻有外螺纹,滤网片和密封圈重复叠加后套装在滤管上,其下部与防冲挡板顶接,上部与安装在滤管上的网片挡板顶接,网片挡板的另一侧与套装在凸形接头和滤管外部的压紧弹簧相接,并通过凸形接头上的锁紧螺母和压板将压紧弹簧压紧,凸形接头顶端通过拉紧螺栓与外筒联接,所述的外筒顶部设有排放阀;所述的阀座顶端面沿阀座轴向依次设有边缘部均开有密封槽的排污接口、进油主流道接口和出油主流道接口,分别通过阀座内相互独立的外接流道与外界连通;所述的滤芯组件的滤管通过下端的连接法兰固定在安装座的出油分流道的流道口上,并通过拧紧拉紧螺栓将外筒底端固定在密封安装槽内,滤管通过出油分流道与阀体的阀腔连通,外筒与滤芯组件间的环空则通过进油分流道与阀体的阀腔连通,而阀体下端固定在阀座顶端面上,排污孔、进油主流道、出油主流道分别与排污接口、进油主流道接口、出油主流道接口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不截流式反冲排污油滤器,包括过滤筒、滤油阀和阀座,过滤筒安装在滤油阀上端,滤油阀安装在阀座上,滤油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盖,其中阀芯位于阀体的阀腔内,并与阀腔内壁配合,阀体前端与阀盖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阀体中部开有圆台状的阀腔,下端依次设有相互间隔且与阀腔连通的进油主流道、出油主流道和排污孔,上端为圆形安装座,中部和边部分别设有与阀腔连通的进油分流道和出油分流道,边缘部开有环形密封安装槽,所述进油分流道为等截面流道,并环绕出油分流道布置,阀体前端通过螺栓与阀盖固定连接,阀盖上安有提升压紧装置,其阀杆连接端与阀芯一端连接;所述的阀芯呈与阀腔相配合的圆台状,沿圆台顶至底方向的下部圆台的侧面上依次开有周向截面未闭合的环形出油流道、进油流道和闭合的环形排污凹槽,并由与阀腔配合的圆台状配合面相互分隔,在进油流道相背的圆台侧面上开有弧形槽与排污凹槽连通,其靠近阀芯顶面的弧形槽弧形槽轴向边沿不超出进油流道的轴向边沿槽端,所述的出油流道、进油流道和排污凹槽分别与出油主流道、进油主流道和排污孔相对应;所述的进油流道和出油流道所处的阀芯段截面所成扇面弦长分别大于进油分流道以及出油分流道在阀腔内壁所形成的开口在周向截面上对应弦长,截面上进油流道和出油流道均成以阀芯的轴心为圆心的扇形环空状; 所述的过滤筒包括外筒和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滤管和滤网片,其中滤管上部固定有网片挡板,下部固定有环形防冲挡板,挡板以下滤管管身为闭合的圆筒结构,其下端设有连接法兰,网片挡板与防冲挡板之间的滤管管身周向均布槽孔,滤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形接头并封闭,所述凸形接头顶端开有螺孔,其凸出段外部攻有外螺纹,滤网片和密封圈重复叠加后套装在滤管上,其下部与防冲挡板顶接,上部与安装在滤管上的网片挡板顶接,网片挡板的另一侧与套装在凸形接头和滤管外部的压紧弹簧相接,并通过凸形接头上的锁紧螺母和压板将压紧弹簧压紧,凸形接头顶端通过拉紧螺栓与外筒联接,所述的外筒顶部设有排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勇余明全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科创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