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蠕动行进式小肠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3210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22:01
一种蠕动行进式小肠镜,包括镜头⑴、蠕行气囊⑵和集线管⑶,所述镜头⑴和蠕行气囊⑵一端相连,集线管⑶和蠕行气囊⑵另一端相连;所述蠕行气囊⑵为多节气囊相连而成,两端气囊小,中间气囊大。其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与常规小肠镜相比可以在无需人工插送的情况下自行寻路前进,且与外部只有一根较细的集线管连接,患者痛苦小,基本可以实现无痛;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蠕行气囊中加装其他探测仪器,功能可扩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人性化,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蠕动行进式小肠镜
技术介绍
小肠镜是目前在各大医院中广泛应用的进行肠道疾病诊疗的医用器械,现有的小肠镜从肛门进入,采用人工插管送镜的方式,患者痛苦大,且操作不便。在小肠镜进入小肠的过程中,常常因为遇到小肠的拐弯处而发生送镜困难,此时人工操作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一种能够减轻患者在进行小肠镜检查时痛苦的小肠镜成为很多肠道疾病患者的诉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蠕动行进式小肠镜,使用时患者痛苦小,无需人工进行插管操作即可在小肠中寻路前进,且在遇到肠部弯曲处时可以很好地弯曲行进。本技术蠕动行进式小肠镜,包括镜头1、蠕行气囊2和集线管3,所述镜头I和蠕行气囊2 —端相连,集线管3和蠕行气囊2另一端相连;所述蠕行气囊2为多节气囊相连而成,两端气囊小,中间气囊大。所述集线管3内设置有与蠕行气囊2相连通的充气软管5和与镜头I相连的电源线、视频传输线6。所述镜头I为有线或无线式探测镜头。本技术从肛 门放入患者体内,从外部通过充气软管对蠕行气囊进行间隔充气,由于蠕行气囊中间大两头小的设计,在其收缩过程中两端减小的距离小于中间部分减小的距离,小肠镜整体向前移动。由于小肠镜与外部只有一根较细的集线管相连,且行进无需手工进行插送操作,故患者的痛苦将大大减轻。遇到肠部弯曲处时,蠕行气囊的多节设计也能保证小肠镜顺利转弯。医务人员可以在任何需要进行详细诊视的区域停止充气操作,小肠镜便可停止行进。本技术蠕动行进式小肠镜的优点是本技术体积小,与常规小肠镜相比可以在无需人工插送的情况下自行寻路前进,且与外部只有一根较细的集线管连接,患者痛苦小,基本可以实现无痛;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蠕行气囊中加装其他探测仪器,功能可扩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人性化,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蠕动行进式小肠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镜头,2为蠕行气囊,3为集线管,4为小肠道,5为充气软管,6为电源线、视频传输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根据图1所示,一种蠕动行进式小肠镜,包括镜头1、蠕行气囊2和集线管3,所述镜头I和蠕行气囊2 —端相连,集线管3和蠕行气囊2另一端相连;所述蠕行气囊2为多节气囊相连而成,两端气囊小,中间气囊大。所述集线管3内设置有与蠕行气囊2相连通的充气软管5和与镜头I相连的电源线、视频传输线6。所述镜头I为有线或无线式探测镜头。本技术从肛门放入患者体内,从外部通过充气软管对蠕行气囊进行间隔充气,由于蠕行气囊中间大两头小的设计,在其收缩过程中两端减小的距离小于中间部分减小的距离,小肠镜整体向前移动。由于小肠镜与外部只有一根较细的集线管相连,且行进无需手工进行插送操作,故患者的痛苦将大大减轻。遇到肠部弯曲处时,蠕行气囊的多节设计也能保证小肠镜顺利转弯。医务人员可以在任何需要进行详细诊视的区域停止充气操作,小肠镜便可停 止行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蠕动行进式小肠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⑴、蠕行气囊⑵和集线管⑶,所述镜头⑴和蠕行气囊⑵一端相连,集线管⑶和蠕行气囊⑵另一端相连;所述蠕行气囊⑵为多节气囊相连而成,两端气囊小,中间气囊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蠕动行进式小肠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⑴、蠕行气囊⑵和集线管⑶,所述镜头⑴和蠕行气囊⑵一端相连,集线管⑶和蠕行气囊⑵另一端相连;所述蠕行气囊⑵为多节气囊相连而成,两端气囊小,中间气囊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谭海燕王振宇蔡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