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生物的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2359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5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环保装置,具体的说一种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的方法及其装置。利用水中养殖生物与敌害生物不同阶段生活类型及趋光性的差异进行生物诱集,诱集10-20分钟后进而有效的去除周围的敌害生物。装置包括筛网、防水光源以及收纳室;所述的收纳室下端封闭上端设有筛网;防水光源设于收纳室内。该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可循环使用,无化学药剂,是一种利用敌害生物天然习性去除敌害的绿色环保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环保装置,具体的说一种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 水体中的敌害生物控制是养殖技术中的关键环节,能否有效控制和消除敌害生物对于苗种培育成败至关重要。养殖水体中最常见的敌害生物是桡足类、多毛类等,由于其繁殖快、适应能力强一旦发现很难根除。传统的敌害清除方法主要有药物喷洒和倒池两种途径。药物的使用不仅增加成本投入,而且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安全,已有结果显示许多养殖产品因幼体时使用药物超标导致长成后仍然不能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品质和效益。通过倒池的方式去除敌害则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量,倒池过程中也往往会对幼体造成伤害。因此开发环境友好型,绿色无毒的敌害防治方法对于提高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投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研究养殖生物与敌害生物的生活习性,结果表明贝类、刺参等养殖生物浮游期较短(10-20天不等),变态附着后即营固着或附着生活;敌害生物桡足类、多毛类的快速增殖则往往出现在养殖生物变态附着以后,且该敌害生物终生营浮游生活,具有明显的趋光性。这一特点为通过光诱集实现敌害生物的分离去除提供了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的方法及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的方法,利用水中养殖生物与敌害生物不同阶段生活类型的差异性,以及趋光性的不同进行生物诱集,诱集10-20分钟后进而有效的去除周围的敌害生物。养殖生物的生活类型应为附着型或固着型,敌害生物的生活类型为浮游型或游泳型。所述光源为4000勒克斯一 20000勒克斯。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的方法的专用装置,包括筛网(I)、防水光源(2)以及收纳室(3);所述的收纳室下端封闭上端设有筛网;防水光源(2)设于收纳室(3)内。所述收纳室(3)呈倒锥形。所述防水光源设于收纳室(3)下端,发射光束朝上。所述防水光源为4000勒克斯一20000勒克斯。将底部设有防水光源的收纳室注满清洁海水后竖直放入目标水体,对水体内敌害生物进行诱集10-20分钟后,可有效去除周围敌害生物,收纳室上端的筛网能阻止养殖生物进入收纳室,同时防止进入收纳室的敌害生物再次逃逸。所述装置可适用于刺参苗种培育水体全过程敌害生物的去除、脉红螺幼体培育水体敌害生物的去除或其它贝类幼体附着以后养殖水体的敌害去除。筛网孔径规格应根据养殖对象的个体大小确定如适用于浮游期的刺参耳状幼体时,应当选用网目孔径小于O. 80倍耳状幼体体宽的筛网;如适用于脉红螺幼体培育水体时,应当选用网目孔径小于幼体壳宽的筛网;如适用于变态附着后的海参、贝类育苗水体时,应选用网目孔径与敌害生物规格相近的筛网,此时筛网的功能仅限于防止敌害再次逃逸。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利用了敌害生物与养殖生物对光照反应的不同及个体大小的差异实现了敌害生物的分离和去除。该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可循环使用,无化学药剂,使用过程中对养殖水体没有任何污染,对养殖生物几乎没有任何损害,是一种绿色环保敌害去除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生物的配套装置,其中1.筛网;2.防水光源;3.收纳室。具体实施例方式利用光诱集法去除养殖水体中具有趋光特性敌害生物的装置,包括防水光源2、收纳室3以及筛网I ;所述的收纳室I下端封闭上端设有筛网;防水光源设于收纳室3内。所述收纳室3可因具体使用环境及光源大小适当调整,一般在10-14升为宜,开口部位应比底部宽阔,呈倒锥形,以便于光线发散,收纳室的材料和颜色与诱集效果无关。所述防水光源设于收纳室3下端,发射光束朝上。所述 防水光源可以是强光型防水手电筒,也可以是具有外接电源的防水灯,使用具有外接电源的防水灯时应做好线路防水处理,所用防水光源发光强度应根据养殖对象确定,一般应在4000勒克斯以上20000勒克斯以下,并因养殖生物种类而异。本专利技术利用光诱集法去除养殖水体中具有趋光特性敌害生物,通过对比研究养殖生物与敌害生物的生活习性,结果表明贝类、刺参等养殖生物浮游期较短(10-20天不等),变态附着后即营固着或附着生活,附着或固着生活后便不能对光照做出迅速反应。而敌害生物桡足类、多毛类的快速增殖则往往出现在养殖生物变态附着以后,且这两类敌害生物终生营浮游生活,几乎其整个生命过程(除孵化前的胚胎发育时期)中对光照能够做出迅速的趋向反应。因此,针对变态附着后的贝类和海参苗种培育水体,由于养殖生物与敌害生物的生活类型有差异,去除敌害主要依靠光诱集原理,装置中筛网的功能是防止诱集的敌害在取出时二次逃逸,其孔径应与敌害生物体径相近。而针对浮游期的养殖生物敌害防除则需要分类对待(i)当敌害生物体径小于养殖生物时(如脉红螺3螺层后的浮游幼体、其他大型浮游或游泳生物),可采用调节筛网孔径至小于养殖生物规格的方式加以适用本方法,从而实现诱集敌害生物的同时将养殖生物隔离在外;(ii)当敌害生物体径大于养殖生物时或与养殖生物接近时,若养殖生物为明显逆光性则适用本方法,并且装置中筛网的功能是防止诱集的敌害在取出时二次逃逸,若养殖生物同样为趋光性生物,则不适用于本方法及装置。筛网孔径规格应根据养殖对象的个体大小确定如适用于浮游期的刺参耳状幼体时,应当选用网目孔径小于O. 80倍耳状幼体体宽的筛网;如适用于脉红螺幼体培育水体时,应当选用网目孔径小于幼体壳宽的筛网;如适用于虾蟹幼体时,应当选用网目孔径小于幼体体宽的筛网;如适用于变态附着后的海参、贝类育苗水体时,应选用网目孔径与敌害生物规格相近的筛网,以防止敌害再次逃逸。利用光诱集法去除养殖水体中具有趋光特性敌害生物的方法利用上述装置使用时开启底部设有的防水光源,将可拆卸筛网固定在收纳室开口后,加入清洁海水至溢出,而后将底部设有防水光源的收纳室竖直放入目标水体,进行对水体内敌害生物进行诱集10-20分钟后,可取出装置将诱集的敌害生物处死。收纳室上端的筛网能阻止养殖生物进入收纳室,同时有效阻止桡足类、多毛类等进入收纳室的敌害生物,再次逃逸。如需要去除敌害的水体体积较大,可在水体的不同部位放置多个装置同时诱集。实施例1将上述装置按照使用方式进行夜间野外海水中生物诱集实验,(筛网孔径310ymX320ym)结果参见表1,光源为10000勒克斯强光源。表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水中养殖生物与敌害生物不同阶段生活类型的差异性,以及趋光性的不同进行生物诱集,诱集10?20分钟后进而有效的去除周围的敌害生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水中养殖生物与敌害生物不同阶段生活类型的差异性,以及趋光性的不同进行生物诱集,诱集10-20分钟后进而有效的去除周围的敌害生物。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生物的生活类型应为附着型或固着型,敌害生物的生活类型为浮游型或游泳型。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4000勒克斯一 20000勒克斯。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的方法的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筛网(I)、防水光源(2)以及收纳室(3);所述的收纳室下端封闭上端设有筛网;防水光源(2)设于收纳室(3)内。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去除人工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等敌害的方法的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室(3)呈倒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天龙杨红生张涛张立斌孙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