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253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5 04:02
一种使用了铰链装置和防夹指装置的铰链构造。铰链装置具备固定块、和围绕纵轴旋转自如地与固定块连结的可动块,该铰链装置构成为,固定块和可动块通过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对置面而滑动接触。防夹指装置具备盒、相对于盒滑动自如的闸门部、和将闸门部向远离盒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将铰链装置的可动块固定到门上,将铰链装置的固定块固定到门框上。并且,将防夹指装置设置为,通过闸门部将门与铰链装置之间的空间塞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门安装到门框上的铰链构造
技术介绍
为了将门安装到门框上而使用铰链构造。以往的铰链构造一般是使一对叶片板的 端缘部彼此通过铰链开闭自如地连结的结构(所谓的合叶)(参照日本特许公开平8-254064 号公报等)。但是,在上述以往的铰链构造中,有在将门开闭时产生间隙、手指容易夹入到该间 隙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门开闭时夹到手指 的状况的铰链构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铰链构造,是使用了铰链装置和防夹指装置的铰链 构造。上述铰链装置具备固定块、和围绕纵轴旋转自如地与上述固定块连结的可动块,该 铰链装置构成为,上述固定块和上述可动块通过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对置面而滑动接 触;上述防夹指装置具备盒、相对于上述盒滑动自如的闸门部、和将上述闸门部向远离上 述盒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上述铰链装置的上述可动块固定到门上;上述铰链装置的上 述固定块固定到门框上;上述防夹指装置设置为,通过上述闸门部将上述门与上述铰链装 置之间的空间塞住。优选的是,上述门具有切口部分;在上述切口部分中,将上述铰链装置的上述可动 块、和上述防夹指装置的上述盒在横向上相邻而固定;上述防夹指装置设置为,通过上述闸 门部将在上述切口部分中形成于上述铰链装置与上述盒之间的上述空间塞住。优选的是,上述防夹指装置的上述闸门部是突出回退自如地装备在上述盒上的突 起体;上述防夹指装置设置为,使上述突起体的前端与上述铰链装置的上述固定块的外侧 面抵接。优选的是,使上述防夹指装置的上述突起体在上述门从全闭位置打开为直角的状 态下,以与上述铰链装置的上述固定块的角部分或角部分附近抵接的方式,在俯视时以倾 斜的姿势突出。优选的是,当将上述门相对于上述门框配设为全闭位置时,在上述铰链装置与上 述门之间形成上述空间;上述防夹指装置设置为,用上述闸门部将上述空间塞住。优选的是,上述闸门部在其尖端具有遍及上述门的厚度整体而形成的俯视为方括 号形的闸门盖。优选的是,上述闸门部构成为,在上述门的开闭动作中,该闸门部与上述铰链装置 的上述固定块之间保持非接触。优选的是,上述可动块具备固定在上述门上的门侧块;和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自如地与上述固定块连结、且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自如地与上述门侧块连结的中间块;上述第一旋转轴和上述第二旋转轴都是以铅直方向为轴向的纵轴;上述铰链装置构成为,上述固定块和上述中间块通过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对置面而滑动接触,并且,上述门侧块与上述中间块通过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对置面而滑动接触。本专利技术起到能够抑制在门开闭时夹到手指的状况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用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铰链构造将门安装在门框上的主视图。图2是将构成上述铰链构造的下侧铰链装置安装到下侧安装基座上的立体图。图3是上述下侧铰链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上述下侧铰链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图5是上述下侧铰链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上述下侧安装基座的立体图。图7是上述下侧安装基座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将上述下侧铰链装置打开到中途的立体图。图9是使上述下侧铰链装置成为全开的立体图。图10是与上述下侧铰链装置组合使用的上侧铰链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安装在上述上侧铰链装置上使用的上侧安装基座的立体图。图12是构成上述铰链构造的防夹指装置的俯视图。图13是将上述防夹指装置组合在下侧铰链装置中的立体图。图14 Ca) 图14 (c)是用来说明上述防夹指装置的动作的概略俯视图。图15是用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铰链构造将门安装在门框上的主视图。图16是将构成上述铰链构造的下侧铰链装置安装到下侧安装基座上的立体图。图17是上述下侧铰链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构成上述铰链构造的间隙闸门装置(防夹指装置)的立体图。图19是上述间隙闸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0是表示使上述间隙闸门装置的闸门盖滑动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1是用来说明上述间隙闸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门为全闭位置时的铰链构造的概略俯视图。 图22是用来说明上述间隙闸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门打开90°的位置的铰链构造的概略俯视图。图23是用来说明上述间隙闸门装置的动作的图,是表示门为全开位置时的铰链构造的概略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铰链构造将门100安装在门框110上,使该门100为全闭状态的主视图。在本文中使用的上下、前后、左右等各方向以该全闭状态为基准。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构造中,作为铰链装置而具备下侧铰链装置A和上侧铰链装 置B,通过下侧铰链装置A使门100与门框110的下部彼此转动自如地连结,通过上侧铰链 装置B使门100与门框110的上部彼此转动自如地连结。下侧铰链装置A和上侧铰链装置B的构造是使大致相同的构造上下翻转。因而, 首先对下侧铰链装置A的构造进行详细地叙述。另外,在图2 图9中表示下侧铰链装置 A及与其一起使用的下侧安装基座60,在图10及图11中表示上侧铰链装置B及与其一起 使用的上侧安装基座80。在图12 图14中表示防夹指装置90。如图3 图5等所示,下侧铰链装置A具备固定块1、和围绕第I旋转轴5旋转自 如地与固定块I连结的可动块2。可动块2还由中间块3和门侧块4构成。中间块3是围 绕第I旋转轴5旋转自如地与固定块I连结的块。门侧块4是围绕第二旋转轴6旋转自如 地与该中间块3连结的块(反过来讲,中间块3围绕第二旋转轴6旋转自如地与门侧块4连 结)。固定块1、中间块2、门侧块4都形成为矩形块状。固定块1、中间块3、门侧块4的角 部分为曲面。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6都是以铅直方向为轴向的纵轴。两旋转轴5、6 配置为,在全闭位置处在左右方向上将位置错开(参照图14 (a)等)。固定块I以设在中间 块3的左右方向的一端侧(右侧)的第一旋转轴5为中心相对于中间块3旋转。门侧块4以 设在中间块3的左右方向的另一端侧(左侧)的第二旋转轴6为中心相对于中间块3旋转。如图5的分解立体图所示,固定块I具备位置调整板部10、和侧部盖11。将都是 平板状的位置调整板7、位置调整基座8及位置调整基座盖9在彼此的厚度方向(即上下方 向)上层叠,构成位置调整板部10。将该位置调整板部10的周围用侧部盖11覆盖。在位 置调整板部10上连结俯视为L字状的框侧连结用具14。框侧连结用具14形成为以L字状 连接并具有水平板12和铅直板13。如图4、图5等所示,在水平板12的上面侧连结位置调 整板部10的下面侧(位置调整板7的下面侧)。框侧连结用具14经由左右调整用的凸轮机 构左右滑动自如地连结于位置调整板部10。具体而言,在位置调整板7上设置凸轮孔15, 将凸轮板16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框侧连结用具14的水平板12上,通过将该凸轮板16配设 到凸轮孔15内,形成左右调整用的凸轮机构。在凸轮板16上,作为螺丝刀槽而设有十字槽,在位置调整基座8和位置调整基座 盖9上,分别设有用于从外部将螺丝刀前端插入到该十字槽中的位置调整窗17、18。通过这 些十字槽及位置调整窗17、18,形成用来从外部对凸轮板16进行旋转操作的操作部。此外,在位置调整板7上,设有用来使左右调整用的固定螺钉19插通的插通孔20。 通过使该固定螺钉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构造,使用了铰链装置和防夹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铰链装置具备固定块、和围绕纵轴旋转自如地与上述固定块连结的可动块,该铰链装置构成为,上述固定块和上述可动块通过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对置面而滑动接触;上述防夹指装置具备:盒、相对于上述盒滑动自如的闸门部、和将上述闸门部向远离上述盒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上述铰链装置的上述可动块固定到门上;上述铰链装置的上述固定块固定到门框上;上述防夹指装置设置为,通过上述闸门部将上述门与上述铰链装置之间的空间塞住。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4 JP 232659/2011;2011.12.19 JP 276813/201.一种铰链构造,使用了铰链装置和防夹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铰链装置具备固定块、和围绕纵轴旋转自如地与上述固定块连结的可动块,该铰链装置构成为,上述固定块和上述可动块通过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对置面而滑动接触;上述防夹指装置具备盒、相对于上述盒滑动自如的闸门部、和将上述闸门部向远离上述盒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上述铰链装置的上述可动块固定到门上;上述铰链装置的上述固定块固定到门框上;上述防夹指装置设置为,通过上述闸门部将上述门与上述铰链装置之间的空间塞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门具有切口部分;在上述切口部分中,将上述铰链装置的上述可动块、和上述防夹指装置的上述盒在横向上相邻而固定;上述防夹指装置设置为,通过上述闸门部将在上述切口部分中形成于上述铰链装置与上述盒之间的上述空间塞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链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夹指装置的上述闸门部是突出回退自如地装备在上述盒上的突起体;上述防夹指装置设置为,使上述突起体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雅林宏一西谷均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西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