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的感应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100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的感应模块,至少包括:一呈平板状第一感应板;一缠绕成中心镂空平面状的第一线圈;一缠绕成中心镂空平面状的第二线圈;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皆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上,且该第二线圈容置于该第一线圈的中心镂空内,与该第一线圈呈同心状,如此可将二种不同频率信号的感应模块整合于一体,以缩小感应线圈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的感应模块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的感应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使用在可 携式设备上整合无线充电(Wireless Charging, WLC)感应模块与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感应模块为一体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可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器)、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或 平板计算机等,都是使用电池供电,以方便使用者在无市电状态时使用,且这些电子装置都 会附带有线的电力供应器,方便电池充电或者使用市电供电。新型式的无线充电(WLC)技术使得可携式设备不需要使用电力线,而可利用电磁 感应的方式直接传输电力给这些可携式设备对电池充电。如图1所示,为一无线充电传输 的架构示意图,包括有一电力传送模块I及一电力接收模块2,该电力传送感应模块I具有 一传送端线圈11、一传送端铁心板12,而该电力接收感应模块2亦同样具有一接收端线圈11、一接收端铁心板12。当该电力接收模块2靠近该电力传送模块I时,电流流经该电力传 送感应模块I的传送端线圈11产生磁场,使得该电力接收感应模块2的接收端线圈11感 应该磁场产生电流。另外目前在可携式电子设备中结合近场通讯(NFC)也是相当地被受到重视,近场 通讯(NFC)能够让可携式设备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通讯,提供极为便利的连接方式,可快 速、简便地进行通讯。近场通讯(NFC)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技术的整合演变而来, 在目前近场通讯(NFC)的应用领域中就有如交通捷运系统中使用的感应卡,只要将感应卡 靠近捷运查票口即可快速通关,而且感应时间比一般非接触式芯片卡更快,这对高进出量 的交通站而言相当受用。因此有业者提出将近场通讯芯片嵌入于手机等可携式电子设备内,也因此可携式 电子设备整合无线充电(WLC)与近场通讯(NFC)的功能将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目前近场通讯(NFC)及无线充电传输(WLC)这二种电路完全不同,各自独立, 必需使用各自的感应模块,接收各自不同的信号,这对可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轻薄短小的 内部空间而言,整合难度相当高。本案专利技术人发现近场通讯(NFC)及无线充电传输(WLC) 二种技术都是近距离感应 传输信号,因此都需使用到线圈感应模块,且该二种感应模块并不会同时使用,因此设计了 一种整合近场通讯(NFC)与无线充电(WLC)共享的感应模块,可接收来自近场通讯(NFC) 与无线充电(WLC)的信号,再藉由一组切换电路进行信号的自动切换,达到能共享感应模 块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的感应模块,将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二种不同频率信号的感应模块整合于一体,以缩小感应线圈在可携式 电子设备中所占据的面积,以便达成将二种功能整合于同一可携式电子设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电力共享的感应模块,至 少包括一呈平板状第一感应板;一缠绕成中心镂空平面状的第一线圈,具有二出线端;一 缠绕成中心镂空平面状的第二线圈,具有二出线端,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皆设置于该 第一感应板上,该第二线圈容置于该第一线圈的中心镂空内,且与该第一线圈呈同心状。上述的感应模块还包括一第二感应板,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上,且容置于该第二 线圈的中心镂空内。上述的感应模块还包括一不导电黏着层,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与该第一线圈、该 第二线圈之间,用以将该第一线圈、该第二线圈黏着于该第一感应板上。上述的感应模块还包括一不导电黏着层,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与第二感应板之 间,用以将该第二感应板黏着于该第一感应板上。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不导电黏着层为一双面胶带或黏着剂。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第一感应板为一体成形的凸字状,该第一感应版的凸起 部容置于该第二线圈的中心镂空内。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之间有一间隙存在。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之间相互紧靠而没有间隙存在。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还包括至少一引出线连接器,该引出线连接器上设有多个 金属连接端子,分别电连接该第一线圈和/或该第二线圈的出线端。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引出线连接器的金属连接端子中,有二个金属连接端子 是一共享端。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第一线圈的其中的一个出线端与该第二线圈的其中的一 个出线端相互电气连接成一共享出线端。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引出线连接器连接于该第一感应板的外缘处。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引出线连接器为设置在该第一感应板之外的连接器。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引出线连接器共有二个,分别配设于该第一感应板的外 缘处,每个引出线连器上各设有二个金属连接端子,分别电连接该第一线圈的二出线端及 该第二线圈的二出线端。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第一线圈为近场通讯感应线圈,而该第二线圈为无线充 电感应线圈。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第一线圈为无线充电感应线圈,而该第二线圈为近场通 讯感应线圈。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第二线圈的第三及第四出线端,分别电连接一金属接触 片。上述的感应模块,其中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由一组线圈缠绕而成,该组线圈包 含一第一出线端、一第二出线端及一中间抽头出线端。附图说明图1为一无线充电传输的架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近场通讯与无线电力共享的感应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3为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及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电力传送模块11传送端线圈12传送端铁心板20电力接收感应模块21接收端线圈22接收端铁心板30共享感应模块31第一感应板32第一线圈321出线端 33第二线圈331出线端34第二感应板35不导电黏着层36引出线连接器361金属连接端子37金属接触片38线圈381第一出线端382第二出线端383中间抽头出线具体实施方式在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 “包括但不限定于”。请参阅图2所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近场通讯与无线电力共享的感应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而图3为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共享感应模块30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感应板31、一第一线圈32及一第二线圈33,其中该第一感应板31呈平板状,可为方形、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其中该第一线圈32缠绕成中心镂空的平面状,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31上,且具有二出线端321。该第二线圈33同样亦缠绕成中心镂空的平面状,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31 上,且容置于该第一线圈32的中心镂空内,与该第一线圈32呈同心状,且具二出线端331, 该第一线圈32与第二线圈33之间有一间隙存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其中该第一线圈32为一近场通讯(NFC)感应线圈,而该第 二线圈33为一无线充电(WLC)感应线圈,而如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其中 该第一线圈32则为该无线充电(WLC)感应线圈,而第二线圈33则为该近场通讯(N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电力共享的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感应板,呈平板状;一第一线圈,缠绕成中心镂空的平面状,具有二出线端,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上;及一第二线圈,缠绕成中心镂空的平面状,具有二出线端,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上,且容置于该第一线圈的中心镂空内,与该第一线圈呈同心状。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12 TW 1001368841.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电力共享的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感应板,呈平板状; 一第一线圈,缠绕成中心镂空的平面状,具有二出线端,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上;及一第二线圈,缠绕成中心镂空的平面状,具有二出线端,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上,且容置于该第一线圈的中心镂空内,与该第一线圈呈同心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感应模块还包括一第二感应板,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上,且容置于该第二线圈的中心镂空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感应模块还包括一不导电黏着层,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与该第一线圈、该第二线圈之间,用以将该第一线圈、该第二线圈黏着于该第一感应板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感应模块还包括一不导电黏着层,设置于该第一感应板与第二感应板之间,用以将该第二感应板黏着于该第一感应板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不导电黏着层为一双面胶带或黏着剂。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不导电黏着层为一双面胶带或黏着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应板为一体成形的凸字状,该第一感应版的凸起部容置于该第二线圈的中心镂空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之间有一间隙存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胜泰吴敏祯大石太洋林建宏罗胜浩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