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074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提高触头的耐久性和接触可靠性的连接器。将接触部(51)向卡片型电子元件(81)按压的一对弹簧部(52)与触头(50)的与卡片型电子元件(81)接触的接触部(51)相连。被保持于外壳(30)的保持部(53)与一对弹簧部(52)相连。连接于印刷基板(86)的连接部(54)与保持部(53)相连。能够使一对弹簧部(52)分别独立地弹性变形,并且任一弹簧部(52)均以弹性变形时该弹簧部(52)的一部分与其他的部分在外壳高度方向(H)上彼此不干涉的方式使弹簧部(52)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如图28所示,周知包括绝缘体903和被保持于该绝缘体903的触头910的连接器901 (参照日本特开平10 - 32031号公报(0015、0022、0023、0025段、图1、图2、图4等))。另外,图28、图29、图30分别与日本特开平10 — 32031号公报的图1、图2、图4相对应。但是,图28、图29、图30中的附图标记被变更,且一部分的附图标记被删除。各触头910具有接触板部911、保持板部913和端子部915。接触板部911向绝缘体903的嵌合口 903d侧延伸。保持板部913被保持在绝缘体903的底部903b。端子部915向绝缘体903的外侧延伸。接触板部911具有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如图29、图30所示并联排列。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各自具有第1、第2、第3触点部918a、918b、918c。第1、第2触点部918a、918b的位置与第3触点部918c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偏离。 在将连接器901插入对象连接器930时,首先,连接器901的第1、第2触点部918a、918b与对象连接器930的对象触头934的对象接触板部936接触,接着,连接器901的第3触点部918c与对象连接器930的对象触头934的对象接触板部936接触。在以往的连接器901中,如上述那样,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各自具有第1、第2、第3触点部918a、918b、918c,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各自是单纯的直线形状,所以它们的弹性变位量不大。因而,例如在连接器901、对象连接器930的制造的精度低的情况下,由于有时无法获得第1、第2、第3触点部918a、918b、918c的规定的接触力,所以有可能无法确保接触稳定性。此外,对于以往的连接器901,在连接器901相对于对象连接器930的对象嵌合部934a被晃动(向上下左右摇晃)地插入的情况下,由于第1、第2、第3触点部918a、918b、918c几乎无法沿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的排列方向变位,所以第1、第2、第3触点部918a、918b、918c无法追随连接器901的倾斜的动作。其结果,接触板部911的与保持板部913连续的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的固定端有可能塑性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触头的耐久性和接触可靠性的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连接器,电连接第I连接对象物和第2连接对象物,其中,该连接器包括外壳,用于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以及触头,被保持于该外壳,上述触头具有接触部,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一对弹簧部,直接或间接地与该接触部相连,并将该接触部向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按压;保持部,与该一对弹簧部相连,并被保持于上述外壳;以及连接部,与该保持部相连,并连接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上述一对弹簧部分别能够独立地弹性变形,任一上述弹簧部均以在弹性变形时,该弹簧部的一部分与其他的部分在外壳高度方向上彼此不干涉的方式,沿与上述外壳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地延伸。优选的是,上述一对弹簧部均弯曲大致180度。优选的是,上述一对弹簧部均弯曲大致90度。优选的是,上述外壳具有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配置面相对的底面部,在上述底面部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以能够使上述一对弹簧部变位的方式收容该一对弹簧部,上述接触部在上述底面部未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从上述收容部突出,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了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被向上述收容部侧压入,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更加优选的是,上述收容部是沿上述外壳高度方向贯穿上述底面部的孔,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接触。更加优选的是,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以上述一对弹簧部的弯曲部向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一侧抬起的方式,上述接触部位于以通过一方的上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部和另一方的上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部并与上述外壳高度方向平行的面为交界的一侧的区域,上述一对弹簧部的弯曲部位于该面的另一侧的区域。优选的是,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触头的耐久性和接触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基于添附的附图的下述的详细说明会更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在将卡片型电子元件插入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安装于印刷基板上的状态的立体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4是从图1所示的连接器卸下了罩的状态的立体图。5是图4的A部的立体图。6是沿着图3的VI — VI线的剖视图。7是图6的B部的放大图。8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触头的主视图。9是图8所不的触头的俯视图。10是图8所示的触头的侧视图。11是从斜上方观察图8所示的触头的立体图。12是从斜下方观察图8所示的触头的立体图。图1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罩的主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罩的俯视图。图15是图13所示的罩的侧视图。图16是从斜上方观察图13所示的罩的立体图。图17是从斜下方观察图13所示的罩的立体图。图18是将卡片型电子元件的前端部插入了图1所示的连接器中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9是沿着图18所示的XIX — XIX线的剖视图。图20是将卡片型电子元件插入图1所示的连接器中完成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1是沿着图20所示的XXI — XXI线的剖视图。图22是图19的C部的放大图。图23是图21的D部的放大图。图24是卸下了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5是图24所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6是图24所示的E部的放大图。图27是图25所示的F部的放大图。图28是具有以往的触头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29是对图28所示的触头的端子部进行弯曲加工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0是图28所示的触头的接触板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基于图1 图2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连接器10电连接卡片型电子元件(第1连接对象物)81和 印刷基板(第2连接对象物)86。连接器10包括外壳30、6个触头50、和罩70。如图4所示,外壳30是其前部和上部开放的壳体状,具有底面部31、2个侧壁部 32、和后壁部33。底面部31是平板状,在底面部31配置卡片型电子元件81。底面部31与 卡片型电子元件81的配置面82 (参照图19)相对。在底面部31a形成有6个收容部31a。 收容部31a是沿外壳高度方向H贯穿底面部31的孔。6个收容部31a沿着外壳宽度方向 W呈2列等间隔地排列。此外,在底面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电连接第1连接对象物和第2连接对象物,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外壳,用于配置上述第1连接对象物;以及触头,被保持于该外壳,上述触头具有:接触部,与上述第1连接对象物接触;一对弹簧部,直接或间接地与该接触部相连,并将该接触部向上述第1连接对象物按压;保持部,与该一对弹簧部相连,并被保持于上述外壳;以及连接部,与该保持部相连,并连接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上述一对弹簧部分别能够独立地弹性变形,任一上述弹簧部均以在弹性变形时,该弹簧部的一部分与其他的部分在外壳高度方向上彼此不干涉的方式,沿与上述外壳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地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13 JP 2011-2255481.一种连接器,电连接第I连接对象物和第2连接对象物,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器包括 外壳,用于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以及 触头,被保持于该外壳, 上述触头具有接触部,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一对弹簧部,直接或间接地与该接触部相连,并将该接触部向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按压;保持部,与该一对弹簧部相连,并被保持于上述外壳;以及连接部,与该保持部相连,并连接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 上述一对弹簧部分别能够独立地弹性变形, 任一上述弹簧部均以在弹性变形时,该弹簧部的一部分与其他的部分在外壳高度方向上彼此不干涉的方式,沿与上述外壳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地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弹簧部均弯曲大致18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弹簧部均弯曲大致9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具有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配置面相对的底面部, 在上述底面部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以能够使上述一对弹簧部变位的方式收容该一对弹簧部, 上述接触部在上述底面部未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从上述收容部突出,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了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被向上述收容部侧压入,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具有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配置面相对的底面部, 在上述底面部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以能够使上述一对弹簧部变位的方式收容该一对弹簧部, 上述接触部在上述底面部未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从上述收容部突出,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了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被向上述收容部侧压入,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具有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配置面相对的底面部, 在上述底面部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以能够使上述一对弹簧部变位的方式收容该一对弹簧部, 上述接触部在上述底面部未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从上述收容部突出,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了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被向上述收容部侧压入,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部是沿上述外壳高度方向贯穿上述底面部的孔,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收容部是沿上述外壳高度方向贯穿上述底面部的孔,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接触。9.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雄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