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锡卫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蓄能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9705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分布式新能源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蓄能逆变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充放电母线端分别设置充电母线端和放电母线端,并分别由不同方向的防逆流二极管电路实现充电、放电两端电力线单向导通,使得双向单路径的充放电母线成为单方向双电力路径。同时将蓄电池分成两组以上,由系统控制器通过蓄电池电控切换开关使进入充电模式进程的蓄电池组在充电过程没有完成时,始终处于充电母线端;使进入放电模式进程的蓄电池组在放电过程中始终处于放电母线端,从而使蓄电池受控并可执行完成充电及放电的全过程,大大改善蓄电池的工作流程,提高蓄电池的寿命,使蓄电池健康工作和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分布式新能源电カ
,具体涉及ー种适用于分布式新能源电カ的蓄能逆变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光电、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电カ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井越来越广泛应用。但是新能源的光电、风电由于是间歇式电力,发电供电不稳定;在应用中不论是并网供电,还是离网供电均希望其能够稳定供电或通过蓄电互补达到稳定供电及改善供电质量的目的。为此,现有技术发展了蓄能逆变器,使蓄能系统所蓄电カ和光电、风电互补共同由逆变电路转换为稳定的交流电供给用户负载或电网,满足用户用电需要。对于蓄能逆变器,不论是离网型蓄能逆变器还是并网型蓄能逆变器,不论是采用单组蓄电池组还是采用多组蓄电池组,现有技术的实现方式均采用蓄电池组共接在ー个公共充放电母线端上,通过单ー的充放电母线及连接端进行充电和放电,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虽然可以实现光电、风电与蓄电互补,但由于蓄电池组连接在充放电共用単一母线及端子上,蓄电池的充放电由发电、供电的变化所决定,造成蓄电池随时都可能充电或放电,无规律且不能受控,使得蓄电池不能按要求进行完整的充电及放电过程。众所周知常用的蓄电池如铅酸免维护蓄电池,锂电蓄电池等其寿命与充放电次数及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蓄能逆变器,包括:风电输入端(1)、光电输入端(2)、风电直流控制电路(3)、光电直流控制电路(4)、蓄电池组A(5a)、蓄电池组B(5b)、蓄电池电控切换开关A(6a)、蓄电池电控切换开关B(6b)、防逆流二极管电路A(7a)、防逆流二极管电路B(7b)、防逆流二极管电路B(7c)、防逆流二极管电路B(7d)、充放电DC/DC控制电路(8)、系统控制器(9)、双向逆变电路(10)、交流供电输出端(11a)、交流电网连接端(11b)、控制总线(12)、充电端电力线(13a)、放电端电力线(13b)、直流母线(14)、蓄电池充放电母线(15)及隔离保护电路(16)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适用于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蓄能逆变器,包括风电输入端(I)、光电输入端(2)、风电直流控制电路(3)、光电直流控制电路(4)、蓄电池组A (5a)、蓄电池组B (5b)、蓄电池电控切换开关A (6a)、蓄电池电控切换开关B (6b)、防逆流二极管电路A (7a)、防逆流二极管电路B (7b)、防逆流二极管电路B (7c)、防逆流二极管电路B (7d)、充放电DC/DC控制电路 (8)、系统控制器(9)、双向逆变电路(10)、交流供电输出端(11a)、交流电网连接端(11b)、 控制总线(12)、充电端电力线(13a)、放电端电力线(13b)、直流母线(14)、蓄电池充放电母线(15)及隔离保护电路(16)组成;其特征是风电输入端(I)通过风电直流控制电路(3)及连接直流母线(14),由直流母线(14)通过双向逆变电路(10)顺次连接隔离保护电路(16)及交流供电输出端(Ila)和交流电网连接端(Ilb);光电输入端(2)通过光电直流控制电路(4)连接直流母线(14),由直流母线(14)通过双向逆变电路(10)顺次连接隔离保护电路(16)及交流供电输出端(Ila)和交流电网连接端(Ilb);蓄电池组A(5a)及蓄电池组B(5b)分别通过蓄电池电控切换开关A(6a)、蓄电池电控切换开关B(6b),并经放电端电力线(13b)和防逆流二极管电路B(7b)连接充放电DC/DC控制电路(8)并接入直流母线(14),由直流母线(14)通过双向逆变电路(10)顺次连接隔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锡卫
申请(专利权)人:周锡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