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933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12:39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定部、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前端壁、自前端壁顶部向后垂直延伸的顶端壁及自前端壁向后或自顶端壁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前端壁的一侧设有垂直向后弯折延伸的一第一弯折片、自第一弯折片后端向外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连接片及自第一连接片向上延伸以与面板前后接触的第一抵接片实现金属外壳保持与面板接地导通以起到消除面板上的杂讯,消除主机箱内部的信号影响、干扰,改善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品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金属壳体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接地技术的引入最初是为了防止电力或电子等设备遭雷击而采取的保护措施,目的是把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避雷针引入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同时,接地也是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某种原因引起的不明接触(如电线绝缘不良,线路老化等)和设备外壳碰触时,设备外壳就会有危险电压产生,由此生成的故障电流就会流经接地线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随着电子通信和其它数字领域的发展,在接地系统中只考虑防雷和安全已往往不能满足要求了。比如在通信系统中,大量设备之间信号的互连要求各设备都要有一个基准“地”作为信号的参考地。而且随着电子设备的复杂化,信号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在接地设计中,信号之间的互扰等电磁兼容问题必须给予特别关注,否则,接地不当就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现有技术中,主机箱与电连接器之间无接地功能,信号在传输中将受到外界或主机 箱内部的信号影响,从而产生信号干扰,影响信号传输品质。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型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信号传输品质的电连接器。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插头的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定部、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前端壁、自前端壁顶部向后垂直延伸的顶端壁及自前端壁向后或自顶端壁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前端壁的一侧设有垂直向后弯折延伸的一第一弯折片、自第一弯折片后端向外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连接片及自第一连接片向上延伸以与面板前后接触的第一抵接片,第一弯折片与侧壁左右间隔开,第一抵接片为悬臂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端壁的另一相对侧设有垂直向后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弯折片、自第二弯折片后端向外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一第二连接片及自第二连接片向上延伸以与面板前后接触的第二抵接片,第二弯折片与侧壁左右间隔开,第二抵接片为悬臂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弯折片与前端壁的底端相连,第二弯折片与前端壁的顶端相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连接片在左右及上下方向上相互错开,第一、第二连接片位于与前端壁相互平行的同一竖直面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抵接片为弧形且向前凸伸超过所述前端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自前端壁向后弯折延伸的底端壁,所述侧壁包括自顶端壁向下弯折延伸的上侧壁及自底端壁向上弯折延伸的下侧壁,上、下侧壁沿上下方向相互对接在一起而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上侧壁底端具有向内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上延伸片,下侧壁顶端具有向内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下延伸片,上、下延伸片结构相同并相对接在一起而共同收容于绝缘本体的一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槽凹设在绝缘本体的侧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脚排成一排而位于同一平面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一绝缘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包括遮盖绝缘本体后端的后盖及自后盖向后延伸以支撑导电端子焊接脚的支撑板,后盖开设有前后贯穿的一排收容孔,支撑板表面凹设有与收容孔前后贯通的若干槽道,导电端子的焊接脚穿过收容孔后而容纳于槽道内并暴露于电连接器的外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导电端子的其中一导电端子具有凸伸出绝缘本体与金属壳体保持接触的导接部,使得该导电端子、金属壳体及面板之间形成接地回路,绝缘本体设有容纳该导接部的开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第一侧壁及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顶壁、底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相连围设形成所述插接孔,顶壁设有第一收容槽、位于第一收容槽下方的第二收容槽及位于第二收容槽下方而向后延伸的弹性臂,底壁设有第三收容槽,第一侧壁设有第四收容槽,第二侧壁设有与第四收容槽相对的第五收容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收容槽均向后贯穿绝缘本体,第三、第四、第五收容槽均与插接孔相贯通,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依次收容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收容槽内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端子,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绝缘本体弹性臂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 之间,弹性臂能够推动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接触或断开。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金属壳体前端壁的一侧设有垂直向后弯折延伸的一第一弯折片、自第一弯折片后端向外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连接片及自第一连接片向上延伸以与面板前后接触的第一抵接片,第一弯折片与侧壁左右间隔开,第一抵接片为悬臂状结构,实现金属外壳保持与面板接地导通以起到消除面板上的杂讯,消除主机箱内部的信号影响、干扰,改善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各导电端子的相对位置。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 新型电连接器100为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用以与对接插头(未图示)对接,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I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包覆绝缘本体I的金属壳体3及固定在绝缘本体I上的绝缘定位块4。绝缘本体I包括主体部11及自主体部11向前凸伸的对接部12,一插接孔15前后贯穿对接部12而延伸入主体部11,主体部11包括顶壁111、与顶壁111相对的底壁112、第一侧壁113及与第一侧壁113相对的第二侧壁114,顶壁111、底壁112、第一侧壁113及第二侧壁114相连围设形成所述插接孔15,顶壁111设有第一收容槽1111、位于第一收容槽1111下方的第二收容槽1112及位于第二收容槽1112下方而向后延伸的弹性臂1113,底壁112设有第三收容槽1121及自第三收容槽1121向下贯穿底壁112的开槽1122,开槽1122向后贯穿底壁112,第一侧壁113设有第四收容槽1131,第二侧壁114设有与第四收容槽1131相对的第五收容槽1141,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收容槽1111、1112、1121、1131、1141均向后贯穿绝缘本体1,以使各导电端子2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I上,第一、第二收容槽1111、1112相平行且上下贯通,第三、第四、第五收容槽1121、1131、1141均与插接孔15相贯通。第一、第二侧壁113、114外表面中部分别设有一定位槽115、位于定位槽115后方的凹槽116及位于凹槽116上下两侧的凸块117,凸块117位于第一、第二侧壁113、114的前端。定位槽115向前贯穿主体部11,侧向观察,凹槽116呈T形而上下及向后贯穿主体部11。导电端子2包括依次收容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收容槽1111、1112、1121、1131、1141内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端子21、22、23、24、25,第一、第二端子21、22组成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插头的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定部、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前端壁、自前端壁顶部向后垂直延伸的顶端壁及自前端壁向后或自顶端壁向下延伸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壁的一侧设有垂直向后弯折延伸的一第一弯折片、自第一弯折片后端向外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连接片及自第一连接片向上延伸以与面板前后接触的第一抵接片,第一弯折片与侧壁左右间隔开,第一抵接片为悬臂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插头的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定部、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前端壁、自前端壁顶部向后垂直延伸的顶端壁及自前端壁向后或自顶端壁向下延伸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壁的一侧设有垂直向后弯折延伸的一第一弯折片、自第一弯折片后端向外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连接片及自第一连接片向上延伸以与面板前后接触的第一抵接片,第一弯折片与侧壁左右间隔开,第一抵接片为悬臂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壁的另ー相对侧设有垂直向后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弯折片、自第二弯折片后端向外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一第二连接片及自第二连接片向上延伸以与面板前后接触的第二抵接片,第二弯折片与侧壁左右间隔开,第二抵接片为悬臂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片与前端壁的底端相连,第二弯折片与前端壁的顶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连接片在左右及上下方向上相互错开,第一、第二连接片位干与前端壁相互平行的同一竖直面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抵接片为弧形且向前凸伸超过所述前端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自前端壁向后弯折延伸的底端壁,所述侧壁包括自顶端壁向下弯折延伸的上侧壁及自底端壁向上弯折延伸的下侧壁,上、下侧壁沿上下方向相互对接在一起而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上侧壁底端具有向内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上延伸片,下侧壁顶端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