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816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含一显示面板及一触控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与多个显示电极,该多个显示电极相互平行而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该触控面板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该第一基板的另一侧,该触控面板具有一第二基板与多个感应电极,该多个感应电极相互平行而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之间;其中,该显示面板的该多个显示电极的排列方向与该触控面板的该多个感应电极的排列方向相互交错,再根据该多个感应电极及该多个显示电极的交迭位置以判断触碰产生的位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面板
本技术涉及显示面板,特别是涉及同时具有高实用性与高技术简易性的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越来越进步,电子装置在使用上越来越方便,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与日俱增,如平板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自动金融机、手写输入装置与其它具有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再者,因为触控面板具有操作人性化的优点,其乃已广泛应用于各式具显示屏幕的电子产品。由于可携式的通讯及消费性电子产品使用数量日增, 大幅提升生活上的便利性,而且此类产品皆大量使用触控面板作为其输入装置,因此近年来有许多业者投入与触控面板有关的技术发展。触控面板(Touch Panel)已广泛配置应用于液晶显示器(IXD)、电浆显示器 (PDP)、场发射显示器(FED)、电激发光显示器(ELD)或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等各种显示器的表面上,让使用者可透过屏幕画面上的指示以手指头或触控笔尖等物体以触控所需位置,藉此来进行点选或输入等功能。触控板依动作方式不同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音波式、光导波式、红外线式及荷重变化式…等,但其中又以电阻式及电容式触控板最被广泛运用。习知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通常是使用一般普通的显示器再外加一片触控面板。该显示器可为一般习知常见的液晶显示器、电浆显示器或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等显示器, 再将触控面板迭合于该显示器外,透过触控面板侦测位置的功能,再将讯号传递至该显示器以做出选择或操作,但因为是使用迭合的关系,所以会造成光学质量降低,例如穿透率下降或是反射率上升。此外,使用面板迭合的制造方式,也会造成整体面板重量、体积及厚度增加,对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普及推广,实为相当不利,且有违背现行电子装置轻、薄、短、 小的趋势。如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315840号,其是关于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层迭设置的一液晶显示面板与一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层迭设置的一支撑层及一电极层,该支撑层邻近该液晶显示面板,其邻近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设有散射结构。然而,如同前述,该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该触摸屏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由该胶体粘贴连接,二者之间存在一空气层,故具有厚度过大等问题的产生,且该触摸屏具有二层基板,并采用独立感应式以判断位置,如此会使该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体积过大而不利设置于携带型的电子装置,此外,除材料成本较大的问题外,亦有该触摸屏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对位组装的问题,故显非一理想的设计。现今传统的触控显示面板尚有上述的多个问题及缺失,故研发新一代的触控显示面板有其必要性。因此,如何突破、解决现有技术中此类缺失问题,进而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实用性、技术简易性、质量良率与其经济效益,诚为业界或目前应努力解决、克服的重点项 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只需透过触控面板的多个感应电极感应于显示面板的多个显示电极以判断位置,可减少触控显示面板整体的体积与厚度,进而具有高实用性。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只需设置多个感应电极于显示面板上以达到感应的功能,达到技术简易性,进而具有较高的质量与良率。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一显示面板及一触控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与多个显示电极,该多个显示电极相互平行而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该触控面板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该第一基板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基板与多个感应电极,该多个感应电极相互平行而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之间;其中, 该显示面板的该多个显示电极的排列方向与该触控面板的该多个感应电极的排列方向相互交错。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触控面板的多个感应电极感应于显示面板的多个显示电极以判断位置,可减少触控显示面板整体的体积与厚度,进而具有高实用性;通过设置多个感应电极于显示面板上以达到感应的功能,达到技术简易性,进而具有较高的质量与良率。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1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号对照说明I 触控显示面板11 黏着层13 透明绝缘层15 液晶层17 扩散板19 彩色滤光层22 第二基板26 偏光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现有技术中的多个触控显示面板,均位于显示面板外额外增设一触控面板,而触控面板又独自包含至少二感应电路与二玻璃基板,故造成触控显示面板整体的厚度增加,10显示面板12第一基板14显示电极16第三基板18背光模块20触控面板24感应电极亦增加结构的复杂度与组装制程的复杂化,故设计此触控显示面板以达成高实用性、高质 量与良率的目标。请参考图1A与图1B,其是本技术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与爆炸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触控显示面板I包含一显示面板10及一触控面 板20,显示面板10具有一第一基板12与多个显示电极14,多个显示电极14可相互平行并 设置于第一基板12的一侧。触控面板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第一基板12的另一侧,且 触控面板20具有一第二基板22与多个感应电极24,多个感应电极24相互平行而设置于第 二基板22与第一基板12之间。其中,显示面板10的多个显示电极14的排列方向与触控 面板20的多个感应电极24的排列方向相互交错。在使用过程中,将讯号输入至显示面板10内自有的多个显示电极14,再通过增设 显示面板10上的多个感应电极24接收多个讯号,当使用者手指或手持式导体触碰触控面 板20时,手指或手持式导体会产生耦合接地现象,如此使多个显示电极14传递至多个感应 电极24的讯号产生变化,通过判断触碰的产生,并由多个显示电极14与多个感应电极24 的交迭位置以判断触碰产生的位置。其中,多个感应电极24的排列方向与多个显示电极14 的排列方向最佳呈垂直。为完成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首先将多个感应电极24设置于第二基板22的一 侧,如此可透过低温、低成本工艺制作而形成触控面板20,再将触控面板20设置于显示面 板10即完成触控显示面板I。此外,前述的第一基板12可为一般显示器的玻璃基板,而第 二基板22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或一般可挠曲的基板。显示面板10可为主动矩 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电子纸显示器或其它内部具有显示电 极的显示器,如此以便利于与多个感应电极24产生相互感应。再者,多个显示电极14与多 个感应电极24可为一透明导电电极(如一铟锡氧化物),以便利光线的穿透。然而,习知的多个触控显示面板整体的厚度增加,且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又因显示 面板与触控面板采分开制造再进行组装,故组装制程的复杂化,将产生更多质量与良率的 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的缺失,透过触控面板20的多个感应电极24感应于显示面板 10的多个显示电极14以获得触控位置,可减少触控显示面板I整体的体积与厚度,进而具 有高实用性,换言之,本技术只需直接在显示面板10额外增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显示面板,其具有一第一基板与多个显示电极,该多个显示电极相互平行而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以及一触控面板,其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该第一基板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基板与多个感应电极,该多个感应电极相互平行而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之间;其中,该显示面板的该多个显示电极的排列方向与该触控面板的该多个感应电极的排列方向相互交错。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6.08 TW 101211181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显示面板,其具有一第一基板与多个显示电极,该多个显示电极相互平行而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以及 一触控面板,其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该第一基板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基板与多个感应电极,该多个感应电极相互平行而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之间;其中,该显示面板的该多个显示电极的排列方向与该触控面板的该多个感应电极的排列方向相互交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显示面板更包含一液晶层,其设置于该多个显示电极的下方;一第三基板,其设置于该液晶层的下方;一扩散板,其设置于该第三基板的下方;以及一背光模块,其设置于该扩散板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显示面板更包含一彩色滤光层,该彩色滤光层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多个显不电极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显示电极为多个共享电极。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濮家铨许荣富
申请(专利权)人: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