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3638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设有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所述感测电极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驱动电极的空隙内,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均呈“王”字型,包括第一纵轴、第二纵轴、第三纵轴和横轴,其中驱动电极的横轴宽度大于纵轴的宽度,感测电极第二纵轴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纵轴、第二纵轴及横轴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第二纵轴的四角为倒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电极与电极之间充分耦合,显著提高了整个ITO层的信号强度和灵敏度,提高了电极的信噪比,并且克服了外观上存在的视角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ITO的布线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
技术介绍
所谓ITO (铟锡氧化物)是一种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材料,目前,其在仪器仪表、计算机、电子表、游戏机和家用电器等领域都有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市场上大热的电容式触摸屏也是利用ITO来完成侦测触摸的动作,而电容触摸屏上ITO的布线一般是双层,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体电场,当使用者触摸时,表面行或列的交叉处感应单元的互电容(也称耦合电容)会有变化,根据上述变化最终可检测出触摸点的具体位置。常见的双层ITO的结构是菱形结构,其双层ITO分别布设在玻璃基板的同侧面上,为了避免电极之间的互相导通,所以需要在玻璃基板上设置桥接点,这样就可将双层ITO布设在玻璃基板的同一侧面上。虽然上述方法实现了侦测触摸的动作,但由于采用菱形结构,难免会带来多指触控侦测不稳定、电源噪声干扰较大、画线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目前业界内出现了条形图案的电极布局,由于在所述条形图案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悬浮块,经过实践证明,该布局克服了多指触控侦测不稳定、电源噪声干扰较大、画线效果不佳等诸多缺点,但是用户再使用时发现,由于液晶显示器上的液晶分子在不断翻转,就与触摸屏上的电极产生了视角问题,用户能够明显看见显示器上的悬浮块,导致外观存在一定的瑕疵。因此需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新的ITO的布线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能够解决外观上的视角问题,且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明显增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设有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所述感测电极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驱动电极的空隙内,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均呈“王”字型,包括第一纵轴、第二纵轴、第三纵轴和横轴,其中驱动电极的横轴宽度大于纵轴的宽度,感测电极第二纵轴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纵轴、第二纵轴及横轴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第二纵轴的四角为倒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电极与电极之间充分耦合,显著提高了整个ITO层的信号强度和灵敏度,提高了电极的信噪比,并且克服了外观上存在的视角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双层ITO布线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驱动电极的结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感测电极的结构示意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ITO层,10、驱动电极,12、感测电极,101、121、第一纵轴,102、122、第二纵轴,103、123、第三纵轴,104、124、横轴,105、连接处,125、金属导线,126、绝缘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 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布设有驱动电极10和感测电极12,所述驱动电极10和所述感测电极12均呈“王”字型,若干个感测电极12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的驱动电极10的空隙内,相邻两个所述感测电极12通过桥接的方式相连接。下面具体论述所述驱动电极10和感测电极12的结构。如图2所述,所述驱动电极10的结构为若干个呈“王”字型的电极一体成型,所述王字型电极包括第一纵轴101、第二纵轴102、第三纵轴103和横轴104。每个王字型电极之间有明显的连接处105,所述连接处105的宽度明显小于所述王字型电极横轴104的宽度,所述纵轴的宽度也明显小于所述横轴104的宽度,因此所述驱动电极10相比菱形电极和条状电极具有相对较大的驱动面积,明显提高了发送驱动信号的能力和接收电源噪声的能力,从而提高了 ITO层的信号强度。所述驱动电极10中的每个纵轴的宽度相等,第二纵轴102的长度大于其它纵轴101、103的长度,因此相邻两个驱动电极10中第二纵轴102之间的空隙小于其它纵轴101、103之间的空隙。请参阅图3,所述感测电极12的结构为一个完整的“王”字型电极,呈轴对称结构,使整个感测电极12与两个相邻驱动电极10的空隙之间具有均匀的间隙。所述王字型电极包括第一纵轴121、第二纵轴122、第三纵轴123和横轴124,第一纵轴121和第三纵轴123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相等,第二纵轴122的宽度和长度明显大于第一纵轴121、第二纵轴123和横轴124的宽度和长度,所述横轴124的宽度取决于相邻两个驱动电极10之间的间隙宽度,该横轴124的宽度与第一纵轴121和第二纵轴122的宽度相等,若设计过宽会延阻所述感测电极12方向上的信号传输。所述第二纵轴122的四角为倒角,所述倒角以45°为最优选实施例,此设计可有效防止电流流通时尖端放电问题和眩光问题。相邻两个感测电极12横跨驱动电极10中两个王字型电极的连接处105相桥接,桥接点位于所述感测电极12的第二纵轴122处,所述两相邻的感测电极12通过一金属导线125相桥接,所述金属导线125与所述驱动电极10之间覆盖有一层绝缘层126,以使所述感测电极12和驱动电极10之间形成电气绝缘。所述金属导线125和所述绝缘体126可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选用相应的材料制成不同的形状,而不局限于此实施例的形状大小。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驱动电极10和感测电极12布设在同一侧面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布线结构中,所述驱动电极10与感测电极12通过王字型结构充分耦合,增大了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侦测灵敏度更高,并且无悬浮块的设计克服了外观上的视角问题。另外,所述感测电极12相对所述驱动电极10的感应面积小,有效提高了 ITO层I的信噪比。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设有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所述感测电极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驱动电极的空隙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均呈“王”字型,包括第一纵轴、第二纵轴、第三纵轴和横轴,其中驱动电极的横轴宽度大于纵轴的宽度,感测电极第二纵轴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纵轴、第二纵轴及横轴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第二纵轴的四角为倒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设有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所述感测电极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驱动电极的空隙内,其特征在干,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均呈“王”字型,包括第一纵轴、第二纵轴、第三纵轴和横轴,其中驱动电极的横轴宽度大于纵轴的宽度,感测电极第二纵轴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纵轴、第二纵轴及横轴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第二纵轴的四角为倒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的感测电极相互桥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的感测电极通过ー金属导线相桥接,桥接点位于所述感测电极的第二纵轴处,所述金属导线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覆盖有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小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