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分流装置及平行流换热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0639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媒分流装置,该冷媒分流装置包括集流管、与该集流管连通的扁管和用于输入冷媒的输入管,其中集流管内设有至少一隔板,该隔板将该集流管分隔形成若干腔室,各腔室均与若干扁管连通,且各腔室分别通过连接管与输入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前述冷媒分流装置的平行流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媒分流装置及平行流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冷媒分流装置及平行流换热器。
技术介绍
近几年,为达到低能耗的需求,大部分空调生产厂家均采用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替代家用空调器中传统的铜管翅片式的换热器,从而在实现空调器高能效的同时降低空调 器的成本。目前平行流换热器应用于单冷型空调的室外冷凝器的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当平 行流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由于输入集流管内冷媒处于气液两相状态,而且冷媒需要 在输入集流管内同时分配到多根扁管,且集流管较长,对应的匾管数量较多,使得各扁管所 分配到的冷媒差异较大,从而导致整个换热器偏流,换热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分流装置,旨在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为了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媒分流装置,该冷媒分流装置包 括集流管、与该集流管连通的扁管和用于输入冷媒的输入管,所述集流管内设有至少一隔 板将该集流管分隔形成若干腔室,各腔室均与若干所述扁管连通,且各腔室分别通过连接 管与所述输入管连通。优选地,所述集流管的一端设有用于密封该一端的堵盖,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集流 管适配的分配器、且该分配器密封该集流管的另一端,该分配器具有与所述连接管和输入 管连通的内部管道,并通过该内部管道将所述连接管和输入管连通。优选地,所述内部管道与连接管连接的一端呈中心正列设置。优选地,所述集流管的一端和另一端均设有用于密封该集流管的堵盖,其管内还 设有与该集流管适配的分配板,该分配板与集流管另一端的堵盖之间具有一分流室,且所 述连接管和输入管均与所述分流室连通。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位于腔室的一端的内径小于其另一端的内径。优选地,所述各腔室对应的连接管另一端的内径一致,且一端的内径随腔室相对 于所述输入管的距离增加而均匀增大。优选地,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各腔室所对应的匾管数量相等。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平行流换热器,该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冷媒分流装置,该冷 媒分流装置包括集流管、与该集流管连通的扁管和用于输入冷媒的输入管,所述集流管内 设有至少一隔板将该集流管分隔形成若干腔室,各腔室均与若干所述扁管连通,且各腔室 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输入管连通。本技术通过设置隔板将该集流管分隔形成若干腔室,并在各腔室内设置一连 接管,该连接管与输入管连通。从而当冷媒流至输入管处时,从而在输入管与连接管处分 流,使得冷媒分流后通过连接管分别流入对应的腔室,然后流入扁管中进行换热。由于在流入集流管之前,通过连接管对输入管内的冷媒分流,因此可使得流入各腔室的冷媒流量基 本保持一致,使得流入各扁管中冷媒的流量基本保持一致,从而提高了扁管的换热效率,进 而提闻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冷媒分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冷媒分流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 技术。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冷媒分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分流装置包括集流管10、与该集 流管10连通的扁管20和用于输入冷媒的输入管30,集流管10内设有至少一隔板101将该 集流管10分隔形成若干腔室102,各腔室102均与若干扁管20连通,且各腔室102分别通 过连接管40与输入管30连通。本实施例中,上述各腔室102内均可——对应设置一连接管40,且该连接管40贯 穿隔板101与输入管30连通。本技术通过设置隔板101将该集流管10分隔形成若干腔室102,并在各腔室 102内设置一连接管40,该连接管40与输入管30连通。从而当冷媒流至输入管30处时,从 而在输入管30与连接管40处分流,使得冷媒分流后通过连接管40分别流入对应的腔室, 然后流入扁管20中进行换热。由于在流入集流管10之前,通过连接管40对输入管30内 的冷媒分流,因此可使得流入各腔室102的冷媒流量基本保持一致,可使得流入各扁管20 中冷媒的流量基本保持一致,从而提闻了扁管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闻了换热器的换热效 率。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隔板101的数量和相邻隔板101之间的距离可根 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进一步的限定。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相邻两隔板101之间 的距离相等,且各腔室102所对应的匾管20的数量相等。具体地,上述输入管30与连接管40可均与一分配器50连接,从而将输入管中的 冷媒分流至各连接管40中,并通过连接管40流入对应的腔室102内。例如,集流管10的一 端设有用于密封该一端的堵盖,另一端设有与集流管10适配的分配器50、且该分配器50密 封该集流管10的另一端,该分配器50具有与连接管40和输入管30连通的内部管道501, 并通过该内部管道501将连接管40和输入管30连通。本实施例中,分配器50的外径与集流管10的内径一致,该分配器50与集流管10 卡合,并焊接至集流管10上,从而密封该集流管10的另一端。以下三个腔室102为例作出 详细说明分配器50的内部管道501延伸至凸出集流管10的一端,并形成于输入管30适配的开口,该内部管道501还从内部分流形成三个管道,且该三个管道分别在分配器50位于 集流管10内的一端形成三个开口,该三个开口分别于对应的连接管40适配,且呈中心正列 设置在分配器50的一端。输入管30和连接管40分别插入对应的开口,然后进行焊接,从 而使得输入管30和连接管40与分配器50的内部管道501连通。当冷媒自输入管30流入 分配器50,通过分配器50的内部管道501进行分流后流入连接管40内,然后流入对应的腔 室102中,最后从腔室102内分别流入扁管20中进行换热。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分配器50将输入管30中的冷媒分流至各连接管40中,从而 使得流入各腔室102内的冷媒流量基本一致,进而使得流入各扁管20内冷媒流量基本一 致。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冷媒分流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 中,还可在集流管10内设置一分流室103进行分流。例如,集流管10的一端和另一端均设 有用于密封该集流管10的堵盖,其管内还设有与该集流管10适配的分配板60,该分配板 60与集流管10另一端的堵盖之间具有一分流室103,且连接管40和输入管30均与分流室 103连通。本实施例中,分配板60的外径与集流管10的内径一致,该分配板60可与集流管 10卡合,并与靠近集流管10另一端的隔板101分隔该集流管10,形成上述腔室102,与集流 管10另一端的堵盖分隔该集流管10,形成上述分流室103。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分 流室103未设置扁管20。工作时,输入管30的冷媒首先流入分流室103内,然后通过分流室103分流至与 该分流室103连通的各连接管40内,并通过连接管40流入至对应的腔室102中,最后流入 至扁管20中进行换热。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分流装置,实现了流入各腔室102内冷媒 的流量基本一致,从而提高了扁管20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媒分流装置,包括集流管、与该集流管连通的扁管和用于输入冷媒的输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内设有至少一隔板,该隔板将该集流管分隔形成若干腔室,各腔室均与若干所述扁管连通,且各腔室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输入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分流装置,包括集流管、与该集流管连通的扁管和用于输入冷媒的输入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内设有至少一隔板,该隔板将该集流管分隔形成若干腔室,各腔室均与若干所述扁管连通,且各腔室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输入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的一端设有用于密封该一端的堵盖,另一端设有分配器,该分配器集流管的该端密封连接,具有与所述连接管和输入管连通的内部管道,并通过该内部管道将所述连接管和输入管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管道与连接管连接的一端呈中心正列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的一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冬程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