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0579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7:01
一种自行车灯装置,包括一灯壳、一电路组件及至少一透光条,其中:该灯壳内设有一容置电路组件与透光条的容室,另于容室内设有一供电组件,该供电组件与电路组件电性连接;该电路组件包括一电路板、至少一侧灯及一控制件,该控制件与侧灯电性连结;该透光条组设于电路板上,且该透光条设有至少一容槽,又该侧灯伸入于容槽内,而该透光条底面设有一齿排,该齿排反射侧灯的光线至灯壳前端面;透光条的齿排包括数个连续并排接设且呈三角状的棱镜,且各棱镜包括一对应侧灯的反射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车灯内的光线以集中方式透射而出,以避免光线因先行在车灯内散射而降低强度,并进一步达到提供周边人员清楚辨识骑乘者所在的位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自行车灯装置,详而言之为能将光线以集中方式透射而出,并达到警示功能的自行车灯。
技术介绍
自行车运动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大众最热门的健身力式,骑乘自行车除了能达到健身功效外,也可避免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危害到空气,又自行车不论男女老少皆可操作使用,所以,许多人部利用空余时间到较空旷的场所骑乘。然而,在这些热爱骑乘自行车的人们里,有些人因工作因素,以致于骑乘的时间必须延至天色较暗的晚上才可骑乘,又人们的眼睛视力在晚上时,容易因天色因素而造成视觉感官下降,且一般骑乘者并非在封闭的场所内骑乘,而有容易与其它汽、机车及路人共同使用同一道路的情形发生,所以,在晚上骑乘自行车更容易发生交通意外,为此,为了提供周围的汽、机车或路人清楚明辨前方有骑乘自行车人员的存在,骑乘者会在自行车上或在身上穿戴上具反光或可发亮的装置,以避免交通意外的发生。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370543「自行车之警示灯」,其包含一灯座,该灯座有一容置空间,且其中设有发光组件、电池及一控制电路组,该电池位于灯座的内,供给灯泡的电力;其中该控制电路组位于该发光组件之下,并与该发光组件相连接;且该发光组件分设为一左转灯组、一右转灯组以及一刹车灯组;一切换开关;该左转灯组及右转灯组各延伸一导线至该切换开关处,而形成两接点,而该切换开关可控制该两接点的导通状态,使得左转灯组及右转灯组中只有一灯组可发亮;切换开关中并存在一中间接点之间,当切换开关在此中间接点时,可使该左转灯组及右转灯组均不会发亮;一触动开关,该触动开关经由一导线连结该刹车线,利用该刹车线动作时,形成动作而驱使一设于刹车灯组内的发光组件发光;一罩体,该罩体覆盖于该灯座的正面,以保护灯座内的发光组件及电池;以及一固定件,该固定件设置于该灯座的背后,用于连结于脚踏车上。上述「自行车之警示灯」虽然可达到提供骑乘者的安全,并让周边人员知晓骑乘者所在的位置,但是,在其光线透射的效果上,因灯泡是直接透射而出,容易有光线散射的情况,一般光线的散射易导致整体光线强度的下降,又假使周边人员与骑乘者的距离过远,会因为光线强度较弱,而无法有效辨识出骑乘者的方位。故「自行车之警示灯」必须加以改善,才得以符合大众的所需。有鉴于上述「自行车之警示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人利用许多时间投入研究相关知识,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且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并历经多次实验与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自行车灯装置」,其是改善上述技术里无法将光线以集中透射的方式提供周边人员清楚辨识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有效将光线以集中方式透射而出,使其达到提供周边人员清楚辨识的缺点,而提供一种自行车灯装置,其能将车灯内的光线以集中方式透射而出,以避免光线因先行在车灯内散射而降低强度,并进一步达到提供用边人员清楚辨识骑乘者所在的位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灯装置,其包括一灯壳、一电路组件及至少一透光条,其中该灯壳内设有一容置电路组件与透光条的容室,另于容室内设有一供电组件,该供电组件与电路组件电性连接;该电路组件包括一电路板、至少一侧灯及一控制件,该控制件与侧灯电性连结;该透光条组设于电路板上,且该透光条设有至少一容槽,又该侧灯伸入于容槽内,而该透光条底面设有一齿排,该齿排反射侧灯的光线至灯壳前端面。本技术自行车灯装置其进一步包括下列技术特征 该透光条的齿排包括数个连续并排接设且呈三角状的棱镜,且各棱镜包括一对应侧灯的反射面。 该透光条底面且于齿排的两端各凸设有一接合柱,而该电路板对应该二接合柱则设有相同数量的结合孔。 进一步于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主灯。 该灯壳包括一盖件及一底座,该盖件于前端面设有一第一透光区及一第二透光区,又另设有一按钮对应设置于电路板的控制件,且该按钮一端外凸于盖件,另一端则靠抵于控制件。 另设有数个螺孔贯设容室底面,进一步设有数个螺固件穿设于螺孔。 该供电组件包括二组设于容室两侧内壁的导电件及一电力来源,该二导电件与电路板电性连结。 该电力来源为碱性电池、充电电池或锂电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将车灯内的光线以集中方式透射而出,以避免光线因先行在车灯内散射而降低强度,并进一步达到提供周边人员清楚辨识骑乘者所在的位置。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透光条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透光条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AA线段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BB线段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装设于自行车坐垫尾端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装设于自行车尾端的置物座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灯壳11容室12盖件121第一透光区122第二透光区1221警示片1222晶体13底座131闭合开关组132螺孔14按钮2电路组件21电路板211结合孔22侧灯221主灯23控制件3透光条31容槽32齿排321棱镜3211反射面33接合柱4供电组件41导电件42电力来源5螺固件6定位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自行车灯装置,为了能将车灯内的光线以集中方式透射而出,以避免光线因先行在车灯内散射而降低强度,并进一步达到提供周边人员清楚辨识骑乘者所在的位置。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所能达成上述的目的与功效,主要有关其功效及特点,请见下列说明并一同配合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自行车灯装置,利用反射与折射方式将光线集中透射,其包括一灯壳1、一电路组件2及至少一透光条3,其中该灯壳I内设有一容置电路组件2与透光条3的容室11,另于容室11内设有一供电组件4,该供电组件4与电路组件2电性连接;该电路组件2包括一电路板21、至少一侧灯22及一控制件23,该控制件23与侧灯22电性连结;该至少一透光条3组设于电路板21上,而该透光条3设有至少一容槽31,又该侧灯22伸入于容槽31内,而该透光条3底面设有一齿排32,当该侧灯22的光线照射至齿排32上,经由齿排32表面的反射,及内部的折射,使其光线皆朝前方灯壳I透射而出,以达到集中光线与警示的功效与目的(前述为本技术的主实施例)。请参阅图4与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了将侧灯22的光线集中透射,在透光条3的设置上,位于透光条3底面的齿排32由数个棱镜321相互并排连接而成,而各棱镜321呈透明的三角柱状,且各棱镜321对应侧灯22的一侧为一反射面3211,当侧灯22的光线朝各棱镜321照射时,部分光线接触到反射面3211后,经由反射面3211的反射朝向灯壳I的前端面透射而出,另一部分光线则透射入各棱镜321内,经由棱镜321的构造使其光线产生折射效果,又当光线经过折射后,进而朝向灯壳I的前端面透射而出,以及照射至另一棱镜321的反射面3211后再朝灯壳I的前端面透射而出,然而,因两部分的光线皆朝同一侧透射,所以,两部分的光线会相互叠加,以增加光线的强度,以达到提供周边人员清楚辨识骑乘者所在的位置;而根据上述透光条3的结构,又在该透光条3的组接设置上,各透光条3的齿排32两端各凸设有一接合柱33,又电路板21对应接合柱33则开设有相同数量的结合孔211,该透光条3借由接合柱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灯壳、一电路组件及至少一透光条,其中:该灯壳内设有一容置电路组件与透光条的容室,另于容室内设有一供电组件,该供电组件与电路组件电性连接;该电路组件包括一电路板、至少一侧灯及一控制件,该控制件与侧灯电性连结;该透光条组设于电路板上,且该透光条设有至少一容槽,又该侧灯伸入于容槽内,而该透光条底面设有一齿排,该齿排反射侧灯的光线至灯壳前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灯壳、一电路组件及至少一透光条,其中 该灯壳内设有一容置电路组件与透光条的容室,另于容室内设有一供电组件,该供电组件与电路组件电性连接;该电路组件包括一电路板、至少一侧灯及一控制件,该控制件与侧灯电性连结;该透光条组设于电路板上,且该透光条设有至少一容槽,又该侧灯伸入于容槽内,而该透光条底面设有一齿排,该齿排反射侧灯的光线至灯壳前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条的齿排包括数个连续并排接设且呈三角状的棱镜,且各棱镜包括一对应侧灯的反射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条底面且于齿排的两端各凸设有一接合柱,而该电路板对应该二接合柱则设有相同数量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速璋廖帝顺
申请(专利权)人:世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