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串联且能够快速更换的部件,具体地,涉及一种快速更换件和包括该快速更换件的软管组件。
技术介绍
在将多个相同的部件串联使用时,更换其中一个部件通常需要从串联组件的一端将该端和需要更换的部件之间的所有部件都拆卸下来,才能进行更换。例如,在工程机械领域,为避免软管30在叠加缠绕时受压或受拉,通常需要在软管30的单侧或是两侧排列多个块状件50(例如尼龙块),多个块状件50的总长度和软管30长度相当,以形成软管组件。如图1所示,块状件50的高度大于软管30的直径并且相互之间用连接件20 (例如绳索)串联起来,软管30定位在管夹40的中部,块状件50通过绳索定位在管夹40的两端。这种结构使叠加缠绕的软管30每层之间分离开,从而避免软管30受到上下层的压力;同时由于软管30固定在管夹40上,拉力由绳索承受,软管30不受拉力。如图2所示,当一个块状件50损坏时,例如串联有η个块状件50,损坏的为第m个,则为更换该块状件50,需要从串联组件的一端将第1、2、3……m-Ι个块状件50也拆卸下来。更换完之后,还需要将拆卸下来的各个块状件50再依次安装上并拉紧绳索。整个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更换件,其特征在于,该快速更换件(10)包括用于使连接件(20)穿过的第一通孔(13),所述快速更换备件(10)包括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所述第一部件(11)具有安装孔(14),所述第二部件(12)具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孔(14)对准的第一紧固孔(15),所述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通过所述安装孔(14)和第一紧固孔(15)的第一紧固件(18)连接并能够形成块状结构,所述第一通孔(13)形成在所述块状结构上并能够通过拆卸所述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的连接而分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更换件,其特征在于,该快速更换件(10)包括用于使连接件(20)穿过的第一通孔(13),所述快速更换备件(10)包括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所述第一部件(11)具有安装孔(14),所述第二部件(12)具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孔(14)对准的第一紧固孔(15),所述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通过所述安装孔(14)和第一紧固孔(15)的第一紧固件(18)连接并能够形成块状结构,所述第一通孔(13)形成在所述块状结构上并能够通过拆卸所述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 )的连接而分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更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彼此接触,所述第一通孔(13)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的接触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更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 (12)以平面接触,所述第一通孔(13)通过所述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的接触面平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更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3)为平行的多个, 并且/或者,所述第一紧固孔(15)和第一紧固件(18)分别为平行的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更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之间设置有中间部件(16),该中间部件(16)具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孔(14)和第一紧固孔(15)对准的第二通孔(17),所述第一通孔(13)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11)和中间部件(16)的接触面上,或者,所述第一通孔(13)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件(12)和中间部件(16)的接触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更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16)为多个并沿所述第一紧固件(18)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一通孔(13)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11)和与所述第一部件(11)相邻的中间部件(16)的接触面上,或者,所述第一通孔(13)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件(12 )和与所述第二部件(12 )相邻的中间部件(16 )的接触面上。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林,廖术森,梅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联重科桩工机械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