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检测装置的隧道安全逃生口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0402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检测装置的隧道安全逃生口,它间隔的设置在隧道侧面,连通隧道及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隧道安全逃生口上设置有一个红外线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的隧道安全逃生口上设置有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从而可以实时检测出逃生口附近人员是否疏散完毕。当逃生口附近人员疏散完毕后,即可通过控制控制系统来关闭逃生口,减少了需加压送风的逃生口数量,能有效减少加压送风系统风量,保证安全通道风量、余压和安全性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城市交通隧道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带检测装置的隧道安全逃生□。
技术介绍
当隧道发生火灾时,隧道内人员通过辅助逃生口疏散至安全通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12. 3. 3条规定隧道火灾避难设施内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送风的余压值应为30-50Pa,目前隧道安全通道防烟系统普遍采用隧道两端的轴流风机对安全通道进行正压送风,当隧道内发生火灾且前方处于交通阻滞工况时,辅助逃生口开启数量较多,并且逃生口开启后即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不会自动关闭,隧道两端轴流风机的送风余压和风量会在安全通道内衰减,因此难以保证安全通道内任意位置处的余压值均在国家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实测表明,在某些情况下,隧道两端轴流风机的送风余压无法满足隧道安全通道的送风要求,导致烟气倒灌入安全通道,无法对人员提供较好的安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检测装置的隧道安全逃生口,该逃生口能保证安全通道内余压,并且安装方便,实用性强。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检测装置的隧道安全逃生口,它间隔的设置在隧道侧面,连通隧道及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隧道安全逃生口上设置有一个红外线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每个红外线检测装置设有一套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于开关逃生□。本技术在现有的隧道安全逃生口上设置有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从而可以实时检测出逃生口附近人员是否疏散完毕。当逃生口附近人员疏散完毕后,即可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关闭逃生口,减少了需加压送风的逃生口数量,能有效减少加压送风系统风量,保证安全通道风量、余压和安全性要求。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使用本技术的隧道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隧道主视示意图;1.隧道、2.逃生口、3.红外线检测装置及控制系统、4.安全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带检测装置的隧道安全逃生口 2间隔的设置在隧道I的侧面,连通隧道I和安全通道4。隧道I内发生火灾时,隧道I内逃生的人员可以向附近的逃生口 2疏散,顺着逃生口 2疏散至隧道I底部的安全通道4,并沿着安全通道4到达室外。本技术的每个逃生口 2上设置有一个红外线检测装置及控制系统3。利用红外线检测装置可以确定该逃生口附近的人员疏散完毕,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再无人员通过时,就可以利用控制系统延时自动关闭逃生口,减少了需加压送风的逃生口 2的数量,能有效减少加压送风系统风量,保证安全通道4风量、余压和安全性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检测装置的隧道安全逃生口,它间隔的设置在隧道侧面,连通隧道及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隧道安全逃生口上设置有一个红外线检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检测装置的隧道安全逃生口,它间隔的设置在隧道侧面,连通隧道及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隧道安全逃生口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维纲陈玉远车轮飞蔡崇庆赵建伟刘俊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