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313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水构件,集水构件为预制件,包括集水构件本体,集水构件本体包括底壁和与底壁相连接的侧壁,底壁和侧壁共同形成具有一个开口部的容纳腔,侧壁的上端面具有与管涵相连接的连接部以使容纳腔通过开口部与管涵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水构件为预制件,与管涵相连通。集水构件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和侧壁共同形成具有一个开口部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汇集从管涵流出的积水,集水效果良好。而且,该集水构件事先预制,避免了施工现场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立等施工环节,可直接将该集水构件与管涵组合连接,实现了现场快速安装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预制管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水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预制电力隧道中,为设置集水构件需要在预制方涵基础底部预留钢筋绑扎及模板支护的作业空间,所以现浇电力隧道沟槽开挖时放坡坡度较大,相应土方开挖的土方量较多。现浇电力隧道须在开槽完成后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立、浇筑混凝土、现场养生等几个环节的施工,不但增加数倍以上投资,还增加十数倍工期,现浇电力隧道在施工工艺上现场施工时间较长。现浇电力隧道防水性和密闭性差,在进行现浇作业时无法避免混凝土施工缝,特别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必须要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否则不能达到很好的密水效果。现浇电力隧道管件的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养护困难,生产受气温影响较大,且很难保证冬季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安装且积水效果良好的集水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水构件,集水构件为预制件,包括集水构件本体,集水构件本体包括底壁和与底壁相连接的侧壁,底壁和侧壁共同形成具有一个开口部的容纳腔,侧壁的上端面具有与管涵相连接的连接部以使容纳腔通过开口部与管涵相连通。进一步地,底壁与侧壁一体成型。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多个连接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构件为预制件,包括集水构件本体(10),所述集水构件本体(10)包括底壁(11)和与所述底壁(11)相连接的侧壁(12),所述底壁(11)和所述侧壁(12)共同形成具有一个开口部的容纳腔(13),所述侧壁(12)的上端面具有与管涵相连接的连接部以使所述容纳腔(13)通过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管涵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构件为预制件,包括集水构件本体(10),所述集水构件本体(10)包括底壁 (11)和与所述底壁(11)相连接的侧壁(12 ),所述底壁(11)和所述侧壁(12 )共同形成具有一个开口部的容纳腔(13),所述侧壁(12)的上端面具有与管涵相连接的连接部以使所述容纳腔(13)通过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管涵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1)与所述侧壁(12)—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件(20),设置在所述侧壁(12)的上端面,所述侧壁(12)的上端面通过多个所述连接件(20)与所述管涵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包括第一连接板(22),埋入所述侧壁(12)的上端面内;第一螺栓(21),一端埋入所述侧壁(12)的上端面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2)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彬李继波朱占巍张靓王金双黄宝华陆明明聂继军高子琳王改清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