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罐及搅拌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1213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罐及搅拌站。该粉罐包括筒身、锥斗和支架,并且还包括环形梁,所述环形梁固定于所述筒身下方,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环形梁下方,所述锥斗的大端与所述环形梁连接、小端位于所述环形梁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环形梁结构,筒身、锥斗和支架均与环形梁进行连接,整个环形梁的承重方式为面接触,具有受力均匀、通用性好、质量可靠、精度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粉罐,以及包括该粉罐的搅拌站。
技术介绍
粉罐是搅拌站的重要部件,用于作为粉类物料如水泥、粉煤灰等的存储容器。现有技术中,各设备供应商的粉罐大体上都是采用带尖顶的焊接式圆柱状筒仓结构,并在圆柱筒仓底部设置集料的锥斗,且绝大多数都是在锥斗上或锥斗与柱筒之间连接部位设置牛腿式支承座,借助牛腿座结构再通过多根支柱将罐体和其内物料的重量传递给搅拌站的土建基础。对于前述牛腿座式结构而言,其粉罐受力夸张描述就是数点接触,极易产生应力集中,即使有一些厂商的粉罐设置了缓解受力和减轻应力集中的加强板,但还是无法消除应力集中这种结构设计性的受力缺陷。另,目前搅拌站承建的过程中,有时还会因各种原因而出现土建基础不牢、粉罐土建基础下沉的现象,粉罐此时必然是支柱受力不匀,牛腿座处受力急剧增加,从而易将粉罐筒锥处的钢板撕裂破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技术粉罐的圆柱状筒仓是焊接式的,安装工人几乎是肩扛手抬,其劳动强度相当大,现场制作的工作繁重,严重影响搅拌站安装交付的速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罐,该粉罐解决了应力集中的设计缺陷,可以使得整体受力更加均匀。本技术的粉罐,包括筒身、锥斗和支架,并且还包括环形梁,所述环形梁固定于所述筒身下方,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环形梁下方,所述锥斗的大端与所述环形梁连接、小端位于所述环形梁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梁包括整体形成环形的上环板和下环板,所述上环板包括第一内孔,所述下环板包括第二内孔;整体形成柱形的第一圈板,所述第一圈板固定于所述上环板和下环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梁还包括整体形成锥形的内锥板,所述内锥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内侧,所述内锥板的大端朝上、小端朝下,所述锥斗的大端与所述内锥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梁还包括立楔板,所述立楔板固定于所述上环板、第一圈板、下环板和内锥板所围成的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圈板内侧还固定有多个楔形托板,所述楔形托板的楔形边整体形成锥形,所述锥斗的锥面设置于所述楔形托板的锥形边上。进一步地,所述锥斗的大端高于所述上环板,所述锥斗放置于所述环形梁内,所述楔形托板的楔形边与所述锥斗的锥面自由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梁还包括整体形成柱形的第二圈板,所述第二圈板固定于所述上环板和下环板之间,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圈板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梁还包括内立板,所述内立板固定于所述上环板、第一圈板、下环板和第二圈板所围成的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上环板与所述筒身螺栓连接,所述下环板与所述支架螺栓连接,所述锥斗的大端与所述上环板的第一内孔法兰连接。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搅拌站,该搅拌站设置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粉罐。本技术采用了环形梁结构,筒身、锥斗和支架均与环形梁进行连接,整个环形梁的承重方式为面接触,环形梁结构的刚性设计很容易保证,实际应用中其局部应力可下降50%,受力状况大为改观。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牛腿座式的数点接触,锥斗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减少,且粉罐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本技术的环形梁结构外形美观,与柱状的筒身更加匹配,且筒身可以直接落在环形梁上方,对接十分容易,可广泛适用于焊接罐、拼装罐及利浦式粉罐等多种类型中,具有通用性好的优点。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将所有零部件全部在厂房制作完成(包括油漆涂装作业),环形梁和筒身、锥斗、支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取消了现场焊接,减少了现场工作量,粉罐精度大幅提升、制作质量易保证。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粉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环形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环形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环形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所示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粉罐的结构示意图,该粉罐包括筒身1、锥斗2和支架3。其中,该筒身I内储存有粉料,粉料经过筒身I下端的锥形集料斗后卸料,支架3起到支撑作用。此外,该粉罐还可以包括筒身I上端的锥形仓顶。以上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粉罐还包括环形梁4,该环形梁4固定于筒身I下方,支架3支撑于环形梁4下方,锥斗2的大端与环形梁4连接、小端位于环形梁4的下方。该环形梁4可以是各种一体式或分体式的环形梁,本技术并不受限于此。该环形梁4的承重方式为面接触,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牛腿座式的数点接触,锥斗2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减少,且粉罐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图2所示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环形梁4的结构示意图。该环形梁4至少包括上环板41、下环板42和第一圈板4a。其中,上环板41和下环板42整体形成环形,上环板41包括位于环形结构中间的中心孔,本文定义为第一内孔;下环板42也包括位于环形结构中间的中心孔,本文定义为第二内孔。上环板41、下环板42和第一圈板4a形成的结构,其截面呈工字型,从力学的角度看,这种结构具有刚性好的优点。上环板41和下环板42可以均由数块扇形板首尾拼焊成环形,也可以为一体形成的结构。第一圈板4a整体形成柱形,并固定于上环板41和下环板42之间。第一圈板4a可以由数片弧板首尾焊接形成圆柱形,与上环板41和下环板42连续焊接固定。第一内孔的面积可以比第二内孔的面积大,以便于锥斗2的安装。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内锥板43,该内锥板43整体形成锥形,并固定于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内侧,内锥板43的大端朝上、小端朝下,锥斗2的大端与内锥板43连接。内锥板43可以由数片拼块焊接形成锥形,整个锥形置于环型梁的内部。锥斗2的大端可以和内锥板43的小端之间焊接,从而可以缩短锥斗2的高度。从图2中可以看出,锥斗2置于环型梁的内部,在锥斗2的大端外侧与内锥板43内侧相贴合,施以连续焊接。此外,第一实施例的环形梁4还包括立楔板44,立楔板44固定于上环板41、第一圈板4a、下环板42和内锥板43所围成的空间内。该立楔板44可以在上环板41、下环板42之间呈放射性均匀设置,以增强环形梁4的刚性。立楔板44与上环板41、第一圈板4a、下环板42和内锥板43的接触部位均可以采用连续焊接。立楔板44的直角边与第一圈板4a连接、楔形边与内锥板43连接。前述实施例的结构减少了环型梁的零件数,在保证不降低环型梁刚性的前提下,加快了制作速度;并且可以取消锥斗大端(上锥),减少了锥斗2的制作时间。图3所示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环形梁4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其包括上环板41、下环板42和第一圈板4a。进一步地,第二实施例还包括多个楔形托板45,楔形托板45固定于第一圈板4a内侧,楔形托板45的楔形边整体形成锥形,锥斗2的锥面设置于楔形托板45的锥形边上。楔形托板45可以呈放射状设置于第一圈板4a内侧。楔形托板45的直角边与第一圈板4a内侧之间进行连续对称焊接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罐,包括筒身(1)、锥斗(2)和支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梁(4),所述环形梁(4)固定于所述筒身(1)下方,所述支架(3)支撑于所述环形梁(4)下方,所述锥斗(2)的大端与所述环形梁(4)连接、小端位于所述环形梁(4)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罐,包括筒身(I)、锥斗(2)和支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梁(4),所述环形梁(4)固定于所述筒身(I)下方,所述支架(3)支撑于所述环形梁(4)下方,所述锥斗(2)的大端与所述环形梁(4)连接、小端位于所述环形梁(4)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梁(4)包括整体形成环形的上环板(41)和下环板(42 ),所述上环板(41)包括第一内孔,所述下环板(42)包括第二内孔;整体形成柱形的第一圈板(4a),所述第一圈板(4a)固定于所述上环板(41)和下环板 (4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梁(4)还包括整体形成锥形的内锥板(43),所述内锥板(43)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内侧, 所述内锥板(43)的大端朝上、小端朝下,所述锥斗(2)的大端与所述内锥板(4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梁(4)还包括立楔板(44),所述立楔板(44)固定于所述上环板(41)、第一圈板(4a)、下环板(42)和内锥板(43)所围成的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板(4a)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欣曹锦明胡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