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通风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023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2:31
一种车用通风窗,顶盖(4)和主框部件(9)用不锈铁螺钉连接于一体,形成完整的通风窗,推拉装置(15)和开启装置分别固定于顶盖(4)和内盖(1)的前后两端,换气扇(14)固定于导风罩(6)的中心,导风罩(6)一端与顶盖(4)相连,内盖(1)、副框(3)和装饰板(2)置于主框部件(9)的内圈,顶盖(4)后端设有挡雨罩(5),挡雨罩(5)上连接有导风罩(6),进风口设计在扣手型材(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罩(6)内设有二条挡雨筋Ⅰ(7)和Ⅱ(8),配合挡雨罩(5)形成二重防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具有强排风、噪音小、密封严、启闭省力、内外双向开启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客车车用通风窗
技术介绍
由市场调查、相关数据及图表分析得知,现有的客车车用通风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漏水车辆在雨中高速行驶时,受到气流的影响,雨水会从出风口进入通风窗内部,造成通风窗漏水,影响整车的质量和使用;2、噪音大通风窗存在噪音大的问题,噪音大于68分贝。产生此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换气扇电机本身产生的噪音;二是通风窗内部排风系统设计不合理产生的噪音;3、换气量不足为缓解通风窗漏水问题,生产企业不得不缩小排气口 ;为降低噪音,会降低换气扇电机的转速,电机转速降低则会导致风压减小。以上两个原因直接导致了通风窗换气量不足。4、启闭费力目前通风窗常用的启闭方法是将手施力于内盖两侧的扣手处,由于内盖两侧与主框部件之间空间狭小,只有手指前端能伸入扣手内,导致启闭很费力。5、外部无法开启现有的通风窗大多只能从车辆内部开启,当车辆发生事故时救援人员无法从外部开启通风窗进行施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通风窗,是在导风罩上增加两个挡雨筋,配合挡雨罩形成多重防水,用离心换气扇和流线型导风罩,将启闭通风窗的扣手位置和进风口位置进行集成,内、外开启装置采用双联动转轴连接,进风口、使得车用通风窗减小风阻,增加换气量,同时大大降低了回风噪音,雨水渗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并实现内外双向开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车用通风窗,包括内盖、装饰板、副框、顶盖、挡雨罩、导风罩、主框部件、扣手型材和换气扇,顶盖和主框部件用不锈铁螺钉连接于一体,形成完整的通风窗;推拉装置和开启装置分别固定于顶盖和内盖的前后两端,换气扇固定于导风罩的中心,导风罩一端与顶盖相连,另一端与挡雨罩相连,并固定于顶盖上,形成了换气的通道,内盖、副框和装饰板置于主框部件的内圈,顶盖后端设有挡雨罩,挡雨罩上连接有导风罩,进风口设计在扣手型材上,将扣手型材固定于内盖内,装饰板固定在扣手型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罩内设有二条挡雨筋I和II,配合挡雨罩形成二重防水。所述的开启装置分为内开启装置和外开启装置,内开启装置与外开启装置采用双联动转轴连接,分别装在内盖和顶盖上。所述的导风罩为ABS合金工程塑料。所述的扣手型材上开有一排矩形通孔,作为通风窗的进气口,其材质为铝型材。所述的换气扇为离心换气扇。所述的主框部件的垂直方向有一直边,直边上安装有异形截面的橡胶密封圈。本技术结构,进风口、出风口位置和导风罩的结构设计更符合流体力学,减小风阻,可增加换气量47. 5%,同时大大降低了回风产生的噪音。为增大换气量,设计时加大了出风口面积,为防止漏水,采用多重防水结构,首先挡雨罩会阻挡约99%的雨水侵入,其次导风罩上的两条挡雨筋会对剩余侵入的雨水进行再次阻隔,雨水渗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导风罩材料采用ABS合金工程塑料,大大减弱了换气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是在导风罩上增加两个挡雨筋,配合挡雨罩形成多重防水,增强防水可靠性;导风罩材料采用ABS合金工程塑料,大大减弱了换气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采用离心换气扇和符合流体力学的流线型导风罩,增大换气量;将启闭通风窗的扣手位置和进风口位置进行集成,启闭时更省力,且造型更美观。内、外开启装置采用双联动转轴连接,实现内外双向开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是图1的A— A剖面图。图4是图1的B— B剖面图。图中,I内盖、2装饰板、3副框、4顶盖、5挡雨罩、6导风罩、7挡雨筋1、8挡雨筋I1、9主框部件、10扣手型材、11橡胶密封圈、12内开启装置、13外开启装置、14换气扇、15推拉>j-U ρ α装直。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知,是本实施例的主视图,一种车用通风窗,包括内盖1、装饰板2和副框3。由图2知,是本实施例的后视图,挡雨罩5固定于顶盖4后端,并与挡雨罩5相连,换气扇14固定在导风罩6的中间,内盖I与顶盖4固定。由图3知,是图1的A— A剖面图。包括内盖1、装饰板2、副框3、顶盖4、挡雨罩5、导风罩6、主框部件9、扣手型材10和换气扇14,推拉装置15固定于顶盖4的前端,换气扇14固定于导风罩6的中心,内盖1、副框3和装饰板2置于主框部件9的内圈,顶盖4后端设有挡雨罩5,挡雨罩5上连接有导风罩6,进风口设计在扣手型材10上,将扣手型材10固定于内盖I内,装饰板2固定在扣手型材10上,导风罩6内设有二条挡雨筋I 7和II 8,配合挡雨罩5形成二重防水。推拉装置15固定在顶盖4上;开启装置分为内开启装置12和外开启装置13,内开启装置12设在内盖I的一端,外开启装置13设在顶盖一端。导风罩6 —端与顶盖4固定,另一端与挡雨罩5相连接,并固定于顶盖4的中部;内盖I放置在主框部件9内圈,并固定在顶盖4上,主框部件9的垂直方向有一直边,直边上安装有异形截面的橡胶密封圈11,起密封作用;内开启装置12与外开启装置13采用双联动转轴连接,分别装在内盖I和顶盖4上。由图4知,是图1的B—B剖面图。两个扣手型材10开有一排矩形通孔,用于进风,其固定于内盖I上,作为启闭通风窗时的扣手,装饰板2固定于扣手型材10上。换气扇14固定在导风罩6的中心位置,导风罩6 —端与顶盖4相连,另一端与挡雨罩5相连,并固定于顶盖4上,形成了换气的通道,其造型符合流体力学,减小了空气流通时的阻力。导风罩6内设有挡雨筋I 7和挡雨筋II 8,雨水首先被挡雨罩5阻挡,挡水筋I 7和挡水筋II 8对渗入到导风罩6的雨水进行两次阻隔,这样形成多重防水结构。将顶盖4和主框部件9用不锈铁螺钉连接于一体,形成完整的通风窗。这种车用通风窗采用了不同的换气结构、防雨结构和启闭结构,具有强排风、噪音小、密封严、启闭省力、内外双向开启的特点。本技术的通风窗的防雨结构采用的是多重防水的设计。雨水经过挡雨罩结构的阻挡后,还要经过导风罩上两个挡雨筋结构的两次阻挡,从而避免雨水进入车辆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通风窗,包括内盖(1)、装饰板(2)、副框(3)、顶盖(4)、挡雨罩(5)、导风罩(6)、主框部件(9)、扣手型材(10)和换气扇(14),顶盖(4)和主框部件(9)用不锈铁螺钉连接于一体,形成完整的通风窗,推拉装置(15)和开启装置分别固定于顶盖(4)和内盖(1)的前后两端,换气扇(14)固定于导风罩(6)的中心,导风罩(6)一端与顶盖(4)相连,另一端与挡雨罩(5)相连,并固定于顶盖(4)上,形成换气的通道;内盖(1)、副框(3)和装饰板(2)置于主框部件(9)的内圈,顶盖(4)后端设有挡雨罩(5),挡雨罩(5)上连接有导风罩(6),进风口设计在扣手型材(10)上,将扣手型材(10)固定于内盖(1)内,装饰板(2)固定在扣手型材(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罩(6)内设有二条挡雨筋Ⅰ(7)和Ⅱ(8),配合挡雨罩(5)形成二重防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通风窗,包括内盖(I)、装饰板(2)、副框(3)、顶盖(4)、挡雨罩(5)、导风罩 (6)、主框部件(9)、扣手型材(10)和换气扇(14),顶盖(4)和主框部件(9)用不锈铁螺钉连接于一体,形成完整的通风窗,推拉装置(15)和开启装置分别固定于顶盖(4)和内盖(I)的前后两端,换气扇(14)固定于导风罩(6)的中心,导风罩(6) —端与顶盖(4)相连,另一端与挡雨罩(5)相连,并固定于顶盖(4)上,形成换气的通道;内盖(I)、副框(3)和装饰板(2) 置于主框部件(9)的内圈,顶盖(4)后端设有挡雨罩(5),挡雨罩(5)上连接有导风罩(6), 进风口设计在扣手型材(10)上,将扣手型材(10)固定于内盖(I)内,装饰板(2)固定在扣手型材(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罩(6)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军军鲍忠星许丹俊戴碧晖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光华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