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6671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运床,包括升降机构和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一起的床身和台面底座,所述台面底座上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床身包括由防磁材料制成的床架和由高强纤维复合材质制成的床板,所述床架上至少设置有两根横梁,所述床板背面与横梁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便于床板沿横梁左右移动的滑移面;所述床架的两侧活动安装有用于固定床板的护板。该转运床的床板采用高强纤维复合材质制成,其比较轻便且可以保证床板具有很好的透射效果;床板在床架上的横梁上移动时由于摩擦系数很小,医务人员可以很轻松的将床板移动到病床/手术台/CT/MRI等设备上;所述床架由防磁材料制成,以满足在MRI设备环境使用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用设备
,具体涉及ー种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多样的转运床
技术介绍
转运床是ー种用于病人进行床与床之间的转运,以及将病人从手术台转运到病房或者从救护车转运病房的专用医用车床。转运床的运用,解决了病人进行手术后从手术台到病房的困难,減少了传统的用手抬转移病人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困难,是医院的必备医用设备。现有的转运床功能较为简单,其相当于在普通的床脚装上可滑动的轮子,只实现可移动的功能,而很多其它搬运病人的工作则由医生来操作;即使对于有升降机构的转运床,大多升降机构是由机械部件来完成的,当转运床与病床的高度差异较大吋,医务人员只能手动调整升降机构使转运床与病床/CT等设备同高,当转运至另外的设备医务人员又需要重新调整且每次调整很难保证转运床的高度与病床/手术台/CT高度保持完全一致,这样就会増加医技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增加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转运床的床板还存在不能防磁的弊端,由于MRI科室对外来设备防磁要求相当的高,若是不能防磁,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防磁、升降方便的转运床,其床身上设置的横梁使得床板与床身以小平面接触,方便床板的移动。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转运床,包括升降机构和通过升降机构连接 在一起的床身和台面底座,所述台面底座上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床身包括由防磁材料制成的床架和由高强纤维复合材质制成的床板,所述床架上至少设置有两根横梁,所述床板背面与横梁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便于床板沿横梁左右移动的滑移面;所述床架的两侧活动安装有用于固定床板的护板。进ー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轴承和四个支撑板;每两个支撑板铰接在一起组成剪式支架,两组剪式支架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所述台面底座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可360°旋转的转向轮,台面底座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ー个电池盒,台面底座最上端横梁的中部设置有推杆安装角铝,台面底座最上端横梁与第二根横梁之间安装有导轨,台面底座最下端横梁的中部设置有推杆控制盒;所述剪式支架左侧上端活动连接在床身上,剪式支架左侧下端铰接在床身上;剪式支架右侧上端设置在导轨上,剪式支架右侧下端铰接在台面底座上;所述电动推杆的ー端安装在轴承上的推杆安装角铝上,另一端安装在台面底座最上端横梁的推杆安装角铝上。进ー步地,所述滑移面由聚四氟こ烯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床板两侧设置有若干将床板固定在病床/ CT/MRI上的螺钉孔。进一步地,所述床身左右两侧侧面各安装有两个拉手,床板左右两边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床板拉手。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的外部设置有可折叠的保护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转运床的床板采用高强纤维复合材质制成,使得其比较轻便且可以保证床板具有很好的透射效果; 2、转运床的床身上设置的横梁使得床板与床身以小平面接触,床板在床架上的横梁上移动时由于摩擦力很小,所以移动床板非常地省力;3、转运床的台面底座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在转运过程中可以记录下医务人员调节后确定的不同操作台的高度,当转运床在转运到另外的操作台时,控制装置便会读取存取的数据,自动控制升降机构,将转运床的高度调节至与操作台齐平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转运床的立体图;图2为转运床的左视图;图3为转运床台面底座的俯视图;图4为转运床床身的俯视图;图5为转运床床身的主视图;图6为转运床床架的立体图;图7为转运床升降机构的放大图;图8为图2中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其中,1、床身;11、护板;12、床板;13、拉手;14、床板拉手;15、床架;16、横梁;2、升降机构;21、保护罩;22、电动推杆;23、轴承;24、支撑板;3、台面底座;31、转向轮;32、电池盒;33、推杆安装角铝;34、导轨;35、推杆控制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如图2、4、5、6、8所示,该转运床包括升降机构2和通过升降机构2连接在一起的床身I和台面底座3,所述台面底座3上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床身I包括由防磁材料制成的床架15和由高强纤维复合材质制成的床板12,所述床架15上至少设置有两根横梁16,所述床板12背面与横梁1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便于床板12沿横梁16左右移动的滑移面;所述床架15的两侧活动安装有用于固定床板12的护板11 ;所述床身I左右两侧侧面各安装有两个拉手13,床板12左右两边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床板拉手14 ;所述滑移面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床板12两侧设置有若干将床板12固定在病床/ CT/MRI上的螺钉孔。如图2、7、8所示,升降机构2包括电动推杆22、轴承23和四个支撑板24 ;每两个支撑板24铰接在一起组成剪式支架,两组剪式支架通过轴承23连接在一起。如图2、3、8所示,台面底座3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可360°旋转的转向轮31,台面底座3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一个电池盒32,台面底座3最上端横梁的中部设置有推杆安装角铝33,台面底座3最上端横梁与第二根横梁之间安装有导轨34,台面底座3最下端横梁的中部设置有推杆控制盒35。如图1、2、8所示,剪式支架左侧上端活动连接在床身I上,剪式支架左侧下端铰接在床身I上;剪式支架右侧上端设置在导轨34上,剪式支架右侧下端铰接在台面底座3上;所述电动推杆22的一端安装在轴承23上的推杆安装角铝33上,另一端安装在台面底座3最上端横梁的推杆安装角铝33上;所述升降机构2的外部设置有可折叠的保护罩21。转运床的床板12采用高强纤维复合材质制成及转运床的床身I上设置的横梁16使得床板12与床身I以小平面接触,床板12在床架15上的横梁16上移动时由于摩擦力很小,操作人员可以很轻松的将床板12上的病人转移到其他的操作平台上,同时床板12和床架15采用特殊的材质制成能够保证床转运床具有良好的绝磁效果;台面底座3上设置的控制装置在转运床转运过程中可以记录下医务人员调节后确定的不同操作台的高度,当转运床在转运到另外的操作台时 ,控制装置便会读取存取的数据,自动控制升降机构2,将转运床的高度调节至与操作台齐平的高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运床,包括升降机构(2)和通过升降机构(2)连接在一起的床身(1)和台面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底座(3)上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床身(1)包括床架(15)和由高强纤维复合材质制成的床板(12),所述床架(15)上至少设置有两根横梁(16),所述床板(12)背面与横梁(1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便于床板(12)沿横梁(16)左右移动的滑移面;所述床架(15)的两侧活动安装有用于固定床板(12)的护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床,包括升降机构(2)和通过升降机构(2)连接在一起的床身(I)和台面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底座(3)上设置有控制装置; 所述床身(I)包括床架(15)和由高强纤维复合材质制成的床板(12),所述床架(15)上至少设置有两根横梁(16),所述床板(12)背面与横梁(1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便于床板(12)沿横梁(16)左右移动的滑移面;所述床架(15)的两侧活动安装有用于固定床板(12)的护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电动推杆(22)、轴承(23)和四个支撑板(24);每两个支撑板(24)铰接在一起组成剪式支架,两组剪式支架通过轴承(23)连接在一起; 所述台面底座(3)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可360°旋转的转向轮(31),台面底座(3)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一个电池盒(32),台面底座(3)最上端横梁的中部设置有推杆安装角铝(33),台面底座(3)最上端横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永霖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