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路由器,特别是一种3X3自由空间型光路由器,能快速的实现6个通道中任意两通道之间的同时无阻塞连接。适用于各种光学互连网络及空间激光通信。
技术介绍
具有快速交换能力的大带宽光学互连和光交换技术在计算机和光通信系统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成为信息光学研究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光学互连网络是从电子互连网络引申、发展而来,由光互连及光开关阵列实现网络的拓扑结构。由于电子电路带宽“瓶颈”,限制了网络节点的吞吐量,因此光开关对于光网络的功能实现至关重要。光开关可以实现信号光路由控制和光交换,取代以电子为载体的器件或系统,摒弃电光交换,实现光信号的全光转换。自由空间光学主要是用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来实现,它可以充分发挥光束高带宽大容量的特点,并能自由实现空间三维光互连。现有光开关方案中,信号光依次通过各级模块,在各级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的控制下,完成最终的交换输出,可以实现任意输入端口到任意输出端口的无阻塞光交换。参阅文献(I)罗风光,曹明翠,谢胡,周新军,罗志祥,徐军,4X4自由空间光开关结构及其矩阵分析。文献(2)杨俊波,苏显渝,与偏振无关双向2X2和4X4自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3×3自由空间光路由器,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6个光束通道、18个偏振分束器、19个光开关和19个电开关集成在一块电路控制板上,每一个光开关的一端连电源,另一端通过一个相应的电开关接所述的电源的另一端,所有电开关的控制端通过数据线与所述的计算机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元部件的位置关系如下:第1光束通道(1)与第4通道光束(4)在同一水平线上,第2光束通道(2)与第5通道光束(5)在同一水平线上,第3光束通道(3)与第6通道光束(6)在同一水平线上,沿第1光束通道(1)进入的光束方向依次是第1光开关(k1)、第1偏振分束器(p1)、第6偏振分束器(p6)、第9光开关(k9)、第8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X3自由空间光路由器,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6个光束通道、18个偏振分束器、19个光开关和19个电开关集成在一块电路控制板上,每一个光开关的一端连电源,另一端通过一个相应的电开关接所述的电源的另一端,所有电开关的控制端通过数据线与所述的计算机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元部件的位置关系如下第I光束通道(I)与第4通道光束(4)在同一水平线上,第2光束通道(2)与第5通道光束(5)在同一水平线上,第3光束通道(3)与第6通道光束(6)在同一水平线上,沿第 I光束通道(I)进入的光束方向依次是第I光开关(kl)、第I偏振分束器(pi)、第6偏振分束器(p6)、第9光开关(k9)、第8偏振分束器(p8)、第10偏振分束器(plO)、第11光开关 (kll)、第12偏振分束器(pi2)、第16偏振分束器(pl6)、第17光开关(kl7)到达第4光束通道(4),所述的第I偏振分束器(pi)、第8偏振分束器(p8)、第12偏振分束器(pl2)的分束面与所述的第I光束成45°夹角,所述的第6偏振分束器(p6)、第10偏振分束器(plO)、 第16偏振分束器(pl6)的分束面与所述的第I光束成135°夹角;沿第2光束通道(2)进入的光束方向依次是第2光开关(k2)、第2偏振分束器(p2)、 第6光开关(k6)、第4偏振分束器(p4)、第8光开关(k8)、第7偏振分束器(p7),所述的第 2偏振分束器(p2)和第7偏振分束器(p7)的分束面与第2光束通道(2)的光束成135° 夹角,所述的第4偏振分束器(p4)的分束面与第2光束通道(2)的光束成45°夹角;沿第3光束通道(3)进入的光束方向依次是第3光开关(k3)、第3偏振分束器(p3)、 第7光开关(k7)、第5偏振分束器(p5)、第9偏振分束器(p9)、第10光开关(klO)、第11 偏振分束器(p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培培,孙建锋,职亚楠,王利娟,刘立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