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9300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包括控制器、高压直流充电模块、多波形切换模块、用于放置待测样品的测试台、位于多波形切换模块与测试台之间的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间隙球;所述开关组其各自的上铜板固定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动触块安装于所述上铜板下表面;开关组其各自的静触块通过一半球形棒固定于一基座上并在静触块和基座之间留有间隙,位于半球形棒上端的半球形面嵌入静触块下表面凹槽内,半球形棒下端嵌入基座的凹槽内,基座固定于下铜板上,静触块一端面通过软电线带连接到下铜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装置性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了在较大的瞬时电流下触点粘连、灼伤,接触性能良好,无表面点接触或者表面线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输入变换为浪涌功率输出的
,尤其涉及一种冲击电流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模拟雷击浪涌电流测试系统,又称冲击电流发生器,是通过储能电容器的瞬时放电形成大电流,对SPD、压敏电阻、防雷箱等防雷保护装置以及器件进行模拟雷击试验,从而验证这些器件是否能满足对雷电引起的大电流、过电压起到吸收和抑制作用,也可用来对电源系统、电子产品等在雷击的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和验证;该设备也可用应用于其他科研分析,比如电磁脉冲防护等领域。现有技术是使用不同的仪器分别产生单一波形,试验仪器投资较大,使用也不方便,控制白动化程度不高,而多种波形发生器需要控制的器件多,涉及各个波形模块互锁问题,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模式会人大增加控制难度。现有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存在以下几点技术问题1、开关耐压的问题冲击电流发生器主回路部分(电容器、调波电阻等)是工作在高压环境下,一般充电电压在60kV以上,通常所用的电气开关也无法实现这么高的电压。2、开关接触点耐电流要求冲击电流发生器一般输出电流较大,开关必须满足在较大的瞬时电流下触点不会粘连、灼伤,这就要求开关接触点接触性能良好,无表面点接触或者表面线接触,尽量小(无)接触电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击电流发生装置,该冲击电流发生装置保证了冲击电流发生器输出电流较大和频繁切换波形模式时,保证装置性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了在较大的瞬时电流下触点粘连、灼伤,接触性能良好,无表面点接触或者表面线接触;可产生多种波形、提高了器件的利用率并减少了部件组件,大大降低了电容器的部分残余电压所带来的危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包括控制器、高压直流充电模块、多波形切换模块、用于放置待测样品的测试台、位于多波形切换模块与测试台之间的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间隙球; 所述PLC控制器,用于产生控制用于波形切换的开关组通断的信号,从而控制所述高压直流充电模块充电和多波形切换模块的波形切换; 所述高压直流充电模块用于对多波形切换模块进行充电; 所述多波形切换模块给测试台提供冲击电流; 气动执行单元,包括气缸和安装于气缸和气源之间的电磁阀,此电磁阀响应来自PLC控制器信号从而驱动气缸内活塞杆运动; 所述多波形切换模块中放电回路包括至少4个第一电容器并联组成的第一电容器单元、与第一电容器单元并联的第一开关组、与所述第一电容器数目相等的第二电容器并联组成的第二电容器单元、与第二电容器单元并联的第二开关组和调波电阻单元; 所述第一电容器单元中第一电容器依次与第二电容器单元中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并位于放电回路两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均由串联的上电容、下电容组成,第一电容器单元中各第一电容器的上电容、下电容之间接点通过第一导线串联,第二电容器单元中各第二电容器的上电容、下电容之间接点通过第二导线串联,第一电容器单元中各下电容与第二电容器单元中各上电容的接点通过第三导线串联;第三导线与第一开关组和第二开关组之间的接点电连接; 所述调波电阻单元包括第一调波电阻组和第二调波电阻组,第一导线一端经第三开关组与第二导线一端连接,第一调波电阻组与所述第三开关组和第二导线的接点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关组,所述第二电容器单元另一端与第二调波电阻组之间设置有第五开关组; 所述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第三开关组、第四开关组和第五开关组其各自的上铜板固定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动触块安装于所述上铜板下表面; 所述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第三开关组、第四开关组和第五开关组其各自的静触块通过一半球形棒固定于一基座上并在静触块和基座之间留有间隙,位于半球形棒上端的半球形面嵌入静触块下表面凹槽内,半球形棒下端嵌入基座的凹槽内,基座固定于下铜板上,静触块一端面通过软电线带连接到下铜板上。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调波电阻组由若干电阻并联组成,所述第二调波电阻组由若干电阻并联组成。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中电容均采用20kV32yFX2的电容。3.上述方案中,所述下铜板安装于一固定座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冲击电流发生装置,手动切换时,由于需要将电容器的并联和串联连接方式进行切换,切换使用的铜排需要多大20多块,调波电阻需要更换20多块,更换需要消耗时间约30分钟,测试人员如果在测试过程中需要2种波形进行切换,则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波形切换上。本专利技术通过重新对多波形切换模块中放电回路进行设计,其提高了器件的利用率并减少了部件组件,大大降低了电容器的部分残余电压所带来的危害,避免操作员接触设备高压部件、增强设备操作安全性,方便了在多种波形之间进行切换,达到操作员在人机界面通过设置可以自动完成波形的切换,从而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只需要再触摸屏上选择波形模式,即可实现自动切换,整个过程只需最多IOS即可完成;再次,也不需要人为去接触电容器等高压部件。从而大大提高设备使用的人身安全性能。2.本专利技术冲击电流发生装置,所述开关组其各自的上铜板固定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动触块安装于所述上铜板下表面;所述开关组其各自的静触块通过一半球形棒固定于一基座上并在静触块和基座之间留有间隙,可以保证在I类波形到II类波形转换时能自适应调整从而保证静触块和动触块之间面接触,保证了冲击电流发生器输出电流较大和频繁切换波形模式时,保证装置性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了在较大的瞬时电流下触点粘连、灼伤,接触性能良好,无表面点接触或者表面线接触;其次,静触块一端面通过导电线连接到下铜板上,既避免了由于半球形棒位于静触块和动触块之间带来的导电性能下降和稳定性差的缺陷,由提高了导电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原理示意图一; 图2是本专利技术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原理示意图二; 图3是本专利技术多波形切换模块结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专利技术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二。以上附图中1、测试台;2、放电回路;3、间隙球;4、第一电容器单元;41、第一电容器;411、上电容;412、下电容;5、第二电容器单兀;51、第二电容器;6、调波电阻单兀;61、第一调波电阻组;62、第二调波电阻组;7、第一导线;8、第二导线;9、第三导线;10、PLC控制器;11、高压直流充电模块;12、多波形切换模块;13、气动执行单元;14、活塞杆;15、静触块;16、半球形棒;161、半球形面;17、基座;18、下铜板;19、上铜板;20、动触块;21、固定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包括PLC控制器10、高压直流充电模块11、多波形切换模块12、用于放置待测样品的测试台1、位于多波形切换模块12与测试台I之间的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间隙球3; 所述PLC控制器10,用于产生控制用于波形切换的开关组通断的信号,从而控制所述高压直流充电模块11充电和多波形切换模块12的波形切换; 所述高压直流充电模块11用于对多波形切换模块12进行充电; 所述多波形切换模块给测试台I提供冲击电流; 气动执行单元13,包括气缸和安装于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器(10)、高压直流充电模块(11)、多波形切换模块(12)、用于放置待测样品的测试台(1)、位于多波形切换模块(12)与测试台(1)之间的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间隙球(3);所述PLC控制器(10),用于产生控制用于波形切换的开关组通断的信号,从而控制所述高压直流充电模块(11)充电和多波形切换模块(12)的波形切换;所述高压直流充电模块(11)用于对多波形切换模块(12)进行充电;所述多波形切换模块给测试台(1)提供冲击电流;气动执行单元(13),包括气缸和安装于气缸和气源之间的电磁阀,此电磁阀响应来自PLC控制器(10)信号从而驱动气缸内活塞杆(14)运动;所述多波形切换模块(12)中放电回路(2)包括至少4个第一电容器(41)并联组成的第一电容器单元(4)、与第一电容器单元(4)并联的第一开关组(K1、K2)、与所述第一电容器(41)数目相等的第二电容器(51)并联组成的第二电容器单元(5)、与第二电容器单元(5)并联的第二开关组(K3、K4)和调波电阻单元(6);所述第一电容器单元(4)中第一电容器(41)依次与第二电容器单元(5)中第二电容器(51)串联连接并位于放电回路(2)两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器(41)和第二电容器(51)均由串联的上电容(411)、下电容(412)组成,第一电容器单元(4)中各第一电容器(41)的上电容(411)、下电容(412)之间接点通过第一导线(7)串联,第二电容器单元(5)中各第二电容器(51)的上电容(411)、下电容(412)之间接点通过第二导线(8)串联,第一电容器单元(4)中各下电容(412)与第二电容器单元(5)中各上电容(411)的接点通过第三导线(9)串联;第三导线(9)与第一开关组(K1、K2)和第二开关组(K3、K4)之间的接点电连接;所述调波电阻单元(6)包括第一调波电阻组(61)和第二调波电阻组(62),第一导线(7)一端经第三开关组(K5、K6)与第二导线(8)一端连接,第一调波电阻组(61)与所述第三开关组(K5、K6)和第二导线(8)的接点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关组(K7、K8),所述第二电容器单元(5)另一端与第二调波电阻组(62)之间设置有第五开关组(K9、K10);?所述第一开关组(K1、K2)、第二开关组(K3、K4)、第三开关组(K5、K6)、第四开关组(K7、K8)和第五开关组(K9、K10)其各自的上铜板(19)固定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14)上,动触块(20)安装于所述上铜板(19)下表面;所述第一开关组(K1、K2)、第二开关组(K3、K4)、第三开关组(K5、K6)、第四开关组(K7、K8)和第五开关组(K9、K10)其各自的静触块(15)通过一半球形棒(16)固定于一基座(17)上并在静触块(15)和基座(17)之间留有间隙,位于半球形棒(16)上端的半球形面(161)嵌入静触块(15)下表面凹槽内,半球形棒(16)下端嵌入基座(17)的凹槽内,基座(17)固定于下铜板(18)上,静触块(15)一端面通过软电线带连接到下铜板(1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PLC控制器(10)、高压直流充电模块(11 )、多波形切换模块(12)、用于放置待测样品的测试台(I)、位于多波形切换模块(12)与测试台(I)之间的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间隙球(3); 所述PLC控制器(10),用于产生控制用于波形切换的开关组通断的信号,从而控制所述高压直流充电模块(11)充电和多波形切换模块(12)的波形切换; 所述高压直流充电模块(11)用于对多波形切换模块(12 )进行充电; 所述多波形切换模块给测试台(I)提供冲击电流; 气动执行单元(13),包括气缸和安装于气缸和气源之间的电磁阀,此电磁阀响应来自PLC控制器(10)信号从而驱动气缸内活塞杆(14)运动; 所述多波形切换模块(12)中放电回路(2)包括至少4个第一电容器(41)并联组成的第一电容器单兀(4)、与第一电容器单兀(4)并联的第一开关组(KU K2)、与所述第一电容器(41)数目相等的第二电容器(51)并联组成的第二电容器单元(5)、与第二电容器单元(5)并联的第二开关组(K3、K4)和调波电阻单元(6); 所述第一电容器单元(4)中第一电容器(41)依次与第二电容器单元(5)中第二电容器(51)串联连接并位于放电回路(2)两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器(41)和第二电容器(51)均由串联的上电容(411)、下电容(412)组成,第一电容器单元(4)中各第一电容器(41)的上电容(411)、下电容(412)之间接点通过第一导线(7)串联,第二电容器单元(5)中各第二电容器(51)的上电容(411)、下电容(412)之间接点通过第二导线(8)串联,第一电容器单元(4)中各下电容(412)与第二电容器单元(5)中各上电容(411)的接点通过第三导线(9)串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学军赵涛宁蔡省洋王娇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