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6916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及使用方法,其中,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包括壳体、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充电设备、充电保护电阻和旋转底座,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设置在旋转底座上,并将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和充电设备集成在一个壳体内,可以打破在运输过程中调波电阻架过宽以及实验时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须正对充电设备的限制,具有接线简单、运输方便的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对实验场地的要求、减少运输成本并提高实验效率,有助于及时消除实验接线错误造成的故障隐患,进而避免重大电力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气设备的普遍应用和宇航工业等的日益发展,能源电力的缺口越来越大。为适应能源需求,电网单机容量从10Mff发展到200至300MW,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大幅增多,特高压输电项目不断上马。同时,电网单机扩容,也使得输电杆塔愈来愈高,电网分布范围越来越大,对电力系统防雷保护性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电力运行及设计部门更加注重防雷技术。而防雷技术的研究离不开实验支持,实验的顺利开展又需要实验设备顺利到位才能达到实验要求。冲击电流发生器作为一种产生人工雷闪电流的实验装置,对于研究雷闪电流对接地装置的绝缘材料、结构及热或电动力的破坏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现有技术中,冲击电流发生器多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由保护电阻电连接的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和充电设备,其中,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由多级并联的放电球隙、充电电容、调波电阻和调波电感组成,体积较大,外部为不规则的立体形态,由于调波电阻架过宽,超出了集装箱的宽度,这要求在运输时需将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沿该集装箱较长的一端设置;而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在充电时又必须正对该充电设备。鉴于以上原因,现有技术中的冲击电流发生器通常将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和充电设备分别封装在两个集装箱内,以便进行运输和使用。然而,将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和充电设备分开设置在两个集装箱,增加了冲击电流发生器在使用时的接线难度、降低了实验时的工作效率、极大地增加了运输成本以及加大了实验因接线产生的安全隐患并有可能危及实验人员人身安全等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体式冲击电流发生器将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和充电设备分开设置在两个集装箱,带来的接线难度大、工作效率低、极大地增加了运输成本及因接线可能为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包括壳体、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充电设备、充电保护电阻和旋转底座,其中,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固定设置在旋转底座上;旋转底座设置在靠近壳体一端的底板上,且使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的调波电阻架沿壳体较长的一端设置;充电设备固定设置在靠近壳体另一端的底板上,且充电设备朝向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的放电球隙,充电设备和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之间通过充电保护电阻电连接。优选的,该旋转底座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定位旋转支撑装置,该定位旋转支撑装置的一端与该旋转底座的底部中心相连接、另一端与该底板固定连接。优选的,该定位旋转支撑装置包括轴承和轴承座,该轴承的一端设置在该旋转底座的底部中心、另一端通过该轴承座固定在该底板上。优选的,该旋转底座的底部外周还设置有滚动支撑装置,该滚动支撑装置与该底板相接触。优选的,该滚动支撑装置为一组球状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的使用方法,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包括:打开壳体的顶板与侧板;调节旋转底座,使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的放电球隙正对充电设备;在该充电设备及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间连接充电保护电阻,接通回路,通过该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释放冲击电流对试品进行测试。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设置在旋转底座上,并将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和充电设备集成在一个壳体内,可打破在运输过程中调波电阻架过宽以及实验时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需要正对充电设备的限制,具有接线简单、运输方便的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对实验场地的要求、减少运输成本并提高实验效率,有助于及时消除实验接线错误造成的故障隐患,进而避免重大电力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在非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的旋转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在非工作状态时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在工作状态时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符号表示为: 1-壳体,2-底板,3-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4-旋转底座,5-充电设备,6_定位旋转支撑装置,7-滚动支撑装置,8-充电保护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在非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包括壳体1、底板2、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充电设备5、充电保护电阻8和旋转底座4。壳体I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包括顶板、侧板和底板2,其中,顶板和侧板均可打开,如集装箱,车厢等,该壳体I用于放置该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由多级并联的放电球隙、充电电容、调波电阻和调波电感组成,用于人工模拟雷闪电流,即产生冲击电流,对试品的各种性能,如试品的绝缘性能、结构及热或电动力等进行测量。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的具体内部结构和构件组成,与现有技术中分体式冲击电流发生器中所使用的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相一致,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中,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设置在旋转底座4上,且使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的调波电阻架沿该壳体I较长的一端进行设置,便于将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与充电设备5共同设置于壳体I内部。充电设备5,用于对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进行充电。该充电设备5的具体内部结构和构件组成,与现有技术中分体式冲击电流发生器中的充电设备相一致,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中,充电设备5固定设置在靠近该壳体I 一端的底板2上,且该充电设备5朝向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的放电球隙,以保证在调节该旋转底座4时,可以使该充电设备5与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的放电球隙正对,以完成充电操作。旋转底座4固定设置在靠近该壳体I另一端的底板2上,在运输等非工作状态下,该旋转底座4可以通过连接件与该壳体I的底板2进行固定,并使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的调波电阻架沿该壳体I的较长的一端进行设置;在工作时,可以将该连接件打开,使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充电设备(5)、充电保护电阻(8)和旋转底座(4),其中,所述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4)上;所述旋转底座(4)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1)一端的底板(2)上,且使所述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的调波电阻架沿所述壳体(1)较长的一端设置;所述充电设备(5)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1)另一端的底板(2)上,且所述充电设备(5)朝向所述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的放电球隙,所述充电设备(5)和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3)之间通过所述充电保护电阻(8)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御棠钟剑明周佳孙剑杜俊乐周仿荣钱国超翟兵曹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