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209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具有边框,边框上设有安装孔;磁性体,设于安装孔内;至少一光学膜片,置于边框上且具有凸耳,凸耳上设有定位孔;被吸附体,其包括压合部及定位柱,定位柱连接于压合部的下表面,定位柱通过定位孔伸入安装孔内与磁性体的吸附孔吸附连结,进而使压合部压固光学膜片于边框之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可在XYZ方向上将光学膜片很好地固定定位,提高光学膜片的固定定位可靠性,并使得组装更为简易方便,提高了组装速度及提升了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显示器中,由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因此,目前液晶显示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中。在LED作为背光源的超窄边框的液晶显示器中,为了解决LED发出的光在导光板表面上形成的hotspot (萤火虫)问题,光学膜片通常是放在胶框之上的,具体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00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10、胶框20、背框30、导光板40及LED灯50,其中,导光板40收容于背框30之内,LED灯50设于背框30的一内侧壁31之上,邻近导光板40的一入光面,LED灯50发出的光通过该入光面而进入导光板40中。导光板40与背框30之间设有一反射板60,用于将导光板40射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40内。胶框20与背框30的结合将导光板40、LED灯50及反射板60固定于背框30内。胶框20的边框25上设有定位柱26,光学膜片10具有的定位孔12套设定位柱26,使光学膜片10在XY方向上固定定位。这样,胶框20就不能够在Z方向(背光模组100厚度方向)上固定光学膜片10,使得光学膜片10在Z方向(背光模组100厚度方向)上容易跳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具有边框,所述边框上设有安装孔;磁性体,设于所述安装孔内;至少一光学膜片,置于所述边框上且具有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定位孔;被吸附体,其包括压合部及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连接于所述压合部的下表面,所述定位柱通过所述定位孔伸入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磁性体的吸附孔吸附连结,进而使所述压合部压固所述光学膜片于所述边框之上。此外,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压合部一体成型。此外,所述定位柱及所述压合部的材质为磁性金属材料。此外,所述压合部的上表面设有缓冲层。此外,所述缓冲层的材质为硅胶。此外,所述磁性体通过粘结剂与所述安装孔的底表面和/或所述安装孔的侧表面粘结。此外,所述粘结剂为亚克力胶。此外,所述磁性体为磁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夕卜框及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之上,所述外框置于所述面板之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可在XYZ方向上将光学膜片很好地固定定位,提高光学膜片的固定定位可靠性,并使得组装更为简易方便,提高了组装速度及提升了产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正视图。图3是图2中的B区域的A-A向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阐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正视图。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包括有胶框20及至少一光学膜片10,其中,光学膜片10设置并固定于胶框20之上。具体地讲,胶框20是一略呈矩形的框体,具有四个边框21、22、23、24,例如可是相对设置的第一及第二边框21、2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及第四边框23、24,两相邻的边框相互垂直且这些边框具有相同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边框21、22是矩形胶框20的短边框,而第三及第四边框23、24则是胶框20的长边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边框21、22、23、24围绕并界定出一收容空间来收容并承载光学膜片10及背光模组100中的其他部件。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矩形的胶框20,任何形状的框架均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在本实施例中,胶框20的两个边框,例如相对设置的第三、第四边框23、24上设有用来固定定位光学膜片10的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例如在第三边框23上设有两个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在第四边框上设有两个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但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仅在胶框20的任一边框(如第一边框21)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或是胶框20的三个边框(如第二、第三及第四边框22、23、24)上各设置一个或多个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或是胶框20的四个边框上各设置一个或多个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相对应地,光学膜片10的侧边对应胶框20的边框上设有的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而突伸出凸耳11,也就是说,凸耳11与胶框20的边框上设有的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数量相等,彼此 对应。为了便于说明,下文中将以图2中的B区域中的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及对应该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的光学膜片10的侧边突伸出的凸耳11来解释本专利技术,而其它的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及其它的光学膜片10的侧边设有的凸耳11则以较简略方式加以说明,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图3所示为图2中的B区域的A-A向视图。参照图2、图3,背光模组100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10、胶框20、背框30、导光板40及LED灯50,其中,导光板40收容于背框30之内,LED灯50设于背框30的一内侧壁31之上,邻近导光板40的一入光面,LED灯50发出的光通过该入光面而进入导光板40中。导光板40与背框30之间设有一反射板60,用于将导光板40射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40内。胶框20与背框30的结合将导光板40、LED灯50及反射板60固定于背框30内。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设置于胶框20的第三边框23上,光学膜片定位结构70包括有安装孔71、被吸附体72及磁性体73,其中,安装孔71设于第三边框上,磁性体73置于安装孔71中,磁性体73设有一吸附孔731,光学膜片10设有凸耳11,凸耳11上设有定位孔12。被吸附体72包括压合部721及定位柱722,定位柱722连接于压合部721的下表面,定位柱722的形状与吸附孔731的形状匹配,定位柱722通过定位孔12伸入安装孔71内与磁性体73的吸附孔731吸附连结,进而使压合部721压固光学膜片10于第三边框23之上。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柱722可通过铆接或焊接与压合部7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模具使得定位柱722与压合部721 —体成型。磁性体73通过粘结剂80与安装孔71的底表面或侧表面粘结,该粘结剂80可为透明的亚克力胶等。本实施例的磁性体73可为钐钴磁铁或为钕铁硼高性能磁铁,也可以是氧化磁铁。氧化磁铁主要是由氧化铁、碳酸钡或碳酸锶金属粉末所组成,并经由模具成型为所要求的形状及大小。当然,磁性体73也可以是一种橡胶磁铁,橡胶磁铁是氧化磁铁和橡胶混合而成的原料,可以非常容易制成不同的形状及大小。磁性体73的吸附孔731的形状可呈现U型,相对应地,定位柱722的横截面可为略矩形以更好地匹配磁性体73的吸附孔731的U型形状,以便定位柱722与磁性体73更好地吸附结合。此外,磁性体73的形状也可呈现环形,即磁性体73的吸附孔731呈现略圆形,相对应地,定位柱722的横截面可为略圆形以更好地匹配磁性体73的吸附孔731的略圆形形状,以便定位柱722与磁性体73更好地吸附结合。当然,磁性体73的形状也可为其它形状,相对应地,定位柱722的横截面的形状要与磁性体73的吸附孔731的形状很好地匹配,以便定位柱722与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具有边框,所述边框上设有安装孔;磁性体,设于所述安装孔内;至少一光学膜片,置于所述边框上且具有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定位孔;被吸附体,其包括压合部及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连接于所述压合部的下表面,所述定位柱通过所述定位孔伸入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磁性体的吸附孔吸附连结,进而使所述压合部压固所述光学膜片于所述边框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胶框,具有边框,所述边框上设有安装孔; 磁性体,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至少一光学膜片,置于所述边框上且具有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定位孔; 被吸附体,其包括压合部及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连接于所述压合部的下表面,所述定位柱通过所述定位孔伸入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磁性体的吸附孔吸附连结,进而使所述压合部压固所述光学膜片于所述边框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压合部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及所述压合部的材质为磁性金属材料。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