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机燃料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180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焊接设备,是一种安全节能型焊机燃料发生器,利用电解氢氧化物产生氢氧混合气体为燃料切割焊接加工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罐体、正电极、电极筒、绝缘架等组成,其中正电极装置于上下绝缘架中心,若干电极筒排列套装在上下绝缘架内,组成电极组固定于罐体内,使用时,在罐体内填加氢氧化钾溶液,在正负电极通电后,电解氢氧化钾产生氢氧混合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安全、无污染、对比传统水焊工艺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焊接设备。目前水焊切割主要利用乙炔与氧气混合燃烧焊接工件,传统的水焊工艺加工成本较高,能源耗费量大,操作安全性差,时有乙炔气罐事故发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节能型焊机燃料发生器,利用电解氢氧化物产生氢氧混合气体点火燃烧切割焊接加工工件,该燃烧发生器产气量充沛,特别适于切割铁坯、钢坯、薄厚板工件,使用方便、安全、无污染,对比传统水焊工艺,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焊机燃料发生器由罐体、正电板、电极筒、绝缘架等组成,其中正电极装置于上下绝缘架中心,若干电极筒排列镶装在上下绝缘架内,组成电极组并固定于罐体内。使用时,在罐体内填加氢氧化钾溶液若干,在正负电极通电后,电解氢氧化钾产生氢氧混合气体,由出气口通向焊把,点火即可切割、焊接工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成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正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极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图1、2、3,焊机燃料发生器由罐体2、正电极14、电极桶6、上绝缘架5、下绝缘架4、散热片7、底座13等组成,其中罐体2的顶部设置安全阀接口1,罐体2的上侧设置出气接口3,罐体2的外部装置散热片7,正电极14装置于上绝缘架5和下绝缘架4中心,若干电极桶6排列镶套于上绝缘架5和下绝缘架4内,组成电极组15,正电极14通过密封环8与下绝缘架4密封,下绝缘架4通过密封环8与底座13密封,电极组15置于罐体2内,通过螺纹连接将罐体2与底座13紧固为一体,通过绝缘板11,紧固螺母12将电极组15固定于罐体2内,底座13设置排污口9,底座13焊接地脚10,电极桶6的二端开有排气孔4′,电极组15与罐体2之间留有间隙16,电极组15的极桶之间的间距为3~8cm。使用时,通过安全阀接口1的入水口支路填加若干氢氧化钾溶液,液位达到电极组顶端后关闭水阀,正电极的一端接通硅整流电源的正极,负极与罐体地脚连接,通电后电解氢氧化钾,产生氢氧混合气体,由出气口输送至焊把,点火即可工作。本技术节能安全,是传统水焊工艺更新换代的设备。权利要求1.焊机燃料发生器由罐体2、正电极14、电极桶6、上绝缘架5、下绝缘架4、散热片7、底座1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罐体2的顶部设置安全阀接口1,罐体2的上侧部设置出气接口3,罐体2的外部装置散热片7,正电极14装置于上绝缘架5和下绝缘架4中心,电极桶6排列镶套于上绝缘架5和下绝缘架4内,组成电极组15,正电极14通过密封环8与下绝缘架4密封,下绝缘架4通过密封环8与底座13密封,电极组15置于罐体2内,通过螺纹连接将罐体2与底座13紧固为一体,通过绝缘板11,紧固螺母12将电极组15固定于罐体2内,底座13设置排污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桶6的二端开有排气孔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组15与罐体2之间留有间隙16,电极组15的极桶之间的间距为3~8cm。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焊接设备,是一种安全节能型焊机燃料发生器,利用电解氢氧化物产生氢氧混合气体为燃料切割焊接加工工件,本技术由罐体、正电极、电极筒、绝缘架等组成,其中正电极装置于上下绝缘架中心,若干电极筒排列套装在上下绝缘架内,组成电极组固定于罐体内,使用时,在罐体内填加氢氧化钾溶液,在正负电极通电后,电解氢氧化钾产生氢氧混合气体。本技术使用方便、安全、无污染、对比传统水焊工艺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文档编号B23K5/00GK2098343SQ91222028公开日1992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15日专利技术者梁成伟, 梁国斌, 李家兴, 梁成志, 梁成刚 申请人:沈阳市振兴金属材料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焊机燃料发生器由罐体2、正电极14、电极桶6、上绝缘架5、下绝缘架4、散热片7、底座1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罐体2的顶部设置安全阀接口1。罐体2的上侧部设置出气接口3,罐体2的外部装置散热片7,正电极14装置于上绝缘架5和下绝缘架4中心,电极桶6排列镶套于上绝缘架5和下绝缘架4内,组成电极组15,正电极14通过密封环8与下绝缘架4密封,下绝缘架4通过密封环8与底座13密封,电极组15置于罐体2内,通过螺纹连接将罐体2与底座13紧固为一体,通过绝缘板11,紧固螺母12将电极组15固定于罐体2内,底座13设置排污口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成伟梁国斌李家兴梁成志梁成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振兴金属材料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